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018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018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缩小 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 反射(肌梭)、防御性反射
PaO2、 PaCO2和H+浓度改变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Page 50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基础护理学
正常呼吸:16-18次/分 男性:腹式 女性:胸式 儿童:腹膈式-胸腹式呼吸 生理变化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性别:女性稍快 运动:因说话、唱歌、哭等动作而改变 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使呼吸加快 血压:升高时,呼吸减慢减弱 环境:温度升高,呼吸加深加快,高原空气稀薄,氧分 压降低,呼吸加深加快
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
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简称脉搏(pulse)。
Page
41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率异常
基础护理学
心动过速: 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心动过缓: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Page
42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
基础护理学
Page
45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过程
呼吸(respiration)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 基础护理学 气体交换的过程
Page
49
呼吸的调节
呼吸中枢 反射性调节 化学性调节
基础护理学 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 大脑皮质等部位。延髓和脑 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的部 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 吸运动。
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每个 正常搏动后跟一次提早搏动 (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每2个后跟一次提早搏动称三联律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心率不 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Page
43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强弱异常 洪脉:脉搏强而大。见于高热、甲亢等。
18
(一)体温过高
5、热型(fever type) :
基础护理学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Page
19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 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 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 寒等。
基础护理学
Page
20
弛张热(remitten础护理学
教学目标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Page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 皮肤温度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
Page
51
二、呼吸评估——异常呼吸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24次/分 发热、疼痛、甲亢 T每升高1℃,R增加 3~4次/分 呼吸过缓<12次/分 颅内高压、巴比妥 药物中毒
基础护理学
正 常
过 快
过 慢
Page 52
二、呼吸评估——异常呼吸
基础护理学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 Kussmaul’s呼吸,深而规则,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浅快呼吸 浅表而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见于呼吸肌麻痹、 某些肺与胸膜疾病及濒死患者
Page
25
(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
临床分度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症状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基础护理学
皮肤苍白冰冷、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感 觉和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Page
26
三、体温的测量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什么是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
Vital Signs
体温 (temperature)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情况, 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禁忌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者、消 瘦者
Page
38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肛温
基础护理学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准确,但不方便
肛门内3~4cm 3min 婴幼儿、精神异常
禁忌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 肌梗死病人
Page
39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基础护理学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在每个心动周期,动
体温计的种类
基础护理学
水银体温计
mercury thermometer
Page
28
基础护理学
体温计的种类
Page
29
基础护理学
Page
30
体温计的种类
基础护理学
Page
31
体温计的种类
红外线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基础护理学
Page
32
体温计的种类
耳温计
基础护理学
Page
33
体温计的种类
Page
57
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有效咳嗽 叩击 体位引流 吸痰法
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下呼吸道部分堵塞所致。
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广泛性肺部病变。
Page
56
三、呼吸测量
准备
基础护理学
病人取合适体位,情绪稳定,保持呼吸的自然状态。 时间 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或婴儿测1min 观察方法
部位:胸部或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呼吸微弱:棉花放鼻孔前,1min
PaCO2浓度正常 化学感受器刺激消失 Page 54 呼吸中枢兴奋性暂停
二、呼吸评估——异常呼吸
基础护理学
节律异常 间断呼吸(毕奥呼吸) 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 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 出现。 常见于临终前
Page
55
二、呼吸评估——异常呼吸
Page
7
基础护理学
3
Page
8
3.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外周:游离神经末梢 中枢:神经元
Page 9
3.
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觉、冷觉感受器 中枢:热敏、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前部:散热 后部:产热
效应器
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 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
Page 10
自主性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体温调定点学说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
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通过辐射散热 增加出汗与加速呼吸
降低细胞代谢作用 减少肌肉活动
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产热减少
Page
11
自主性体温调节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
使末梢血管收缩,减少由辐 射散热 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 活动,减少排汗
Page
53
二、呼吸评估——异常呼吸
基础护理学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陈-施呼吸) 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 段呼吸暂停(5~20s)后,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周期可 长达30s至2min。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PaCO2上升 刺激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PaCO2浓度回复 化学感受器刺激渐弱 呼吸中枢兴奋渐弱
基础护理学
细脉:脉搏弱而小。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等。 交替脉: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左心衰竭的重要 体征。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由左心室排血量 减少所致。 脉搏消失:严重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病)
Page
44
三、脉搏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

评估 30min内无剧烈活动、情绪波动 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实施 测量部位 最常用--桡动脉 病人手掌向下,测量者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 动脉上,勿用拇指。一般患者用中等压力,测30s×2 脉搏微弱触不清时,听心率 1min 脉搏短绌:两人同时计数心率和脉搏一分钟,由数心率者 发口令
正常范围
(36.2-37.2) (35.9-36.9) (37.1-37.4)
Page
14
生理变动:不超过0.5~1℃
① ② ③ ④ ⑤
基础护理学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性别:女性>男性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运动: ↑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一)体温过高
1、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基础护理学
2、发热程度判断
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37.5-37.9°C 38.0-38.9°C
高热
超高热
39.0-40.9 °C
41.0°C以上
Page
17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及症状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基础护理学
Page
体温可达39℃以上,24h 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 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等。
基础护理学
Page
21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