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背景
路易十四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这个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绘画、雕塑和建筑园林艺术获得辉煌成就。
勒诺特尔是当时的宫廷园艺师,其成名作为沃一勒—维贡特府邸花园,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其作为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长达40年。
勒诺特尔的代表作品: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枫丹白露城堡花园(1660)、圣?日尔曼?昂?莱庄园(1663)、圣克洛花园(1665)、尚蒂伊府邸花园(1665)、丢勒里花园(1669)、索园(1673)、克拉涅花园(1674-1676)、默东花园(1679)等。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该花园位于巴黎南约50千米,是法国财政大臣尼古拉福凯的庄园。
由建筑师勒沃设计府邸,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长勒布仑负责室内外装饰及雕塑工作,勒诺特尔负责花园设计。
花园在1661年完工,规模宏大。
古典主义样式,严谨对称。
府邸平台呈龛座形,四周环绕着水壕沟。
北面为主入口,包括椭圆形广场和林阴大道。
建筑南面为主花园。
椭圆形客厅穹顶是整个花园中轴焦点。
花园中轴长1千米,两侧矩形花坛。
外侧茂密的林园。
花园的布置由北向南延伸,由中轴向两侧过渡。
地势由北向南缓缓下降。
过了东西向的运河之后,地势又上升,形成斜坡。
总体鸟瞰
第一段:刺绣花坛、王冠喷泉、长条形水池,形成垂直于中轴的横轴。
东端地势高,修筑了三个台层。
第二段花园中轴路两侧,草坪花坛围绕的椭圆形水池
一、二台层向北望,横轴大运河、洞府雕像
中轴线焦点:海格力士雕像
凡尔赛宫苑
是法国最著名的宫苑,规模宏大、风格突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完美地体现古典主义的造园原则。
地处巴黎西南22千米处的一个小村落,“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
为修建该宫苑,路易十四集中法国17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建筑师、雕塑家、造园家、画家和水利工程师。
代表着当时法国在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
总占地面积6000余公顷,围墙4千米,22个入口。
东西向主轴长约3千米。
1662年开始建造,1688年建成,历时26年之久。
宫殿坐东朝西,中轴向东、西两边延伸,形成贯穿并统领全局的轴线。
东面是三侧建筑围绕的前庭,路易十四面向东方的骑马雕像。
庭院东入口处“军队广场”,从中放射出三条林阴大道向城市延伸。
宫殿二楼正中朝东布置国王起居室,眺望穿越城市的林阴大道,象征路易十四控制巴黎、控制法兰西、甚至控制全欧洲的雄心壮志。
朝西的二层中央为著名的“镜廊”,花园中轴线的焦点。
军队广场
水花坛、河神雕像、水花坛西望中轴线
花园中轴艺术主题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
中轴线起点:拉托娜泉池。
长330米的“国王林荫道”。
林阴道的尽头:阿波罗泉池
十字型大运河,延长花园中轴线,沼泽地排水。
南花坛、柑橘园、瑞士人湖
北花坛、水光林阴道,22组盘式涌泉、龙池
分布14处林园
道路焦点雕像
阿波罗浴场、水剧场
枫丹白露宫苑
枫丹白露森林是理想的狩猎场所。
城堡造在森林深处沼泽地上。
12世纪起法国历代君王几乎都曾在此居住或狩猎。
1528年新宫殿,文艺复兴初期样式,前庭“白马庭院”。
喷泉庭院南面鲤鱼池,新宫殿北面“狄安娜花园”,鲤鱼池东面大花园,狄伯尔水池,运河。
索园
路易十四财政大臣高勒拜尔的府邸花园。
巴黎南8千米处。
府邸建筑最早建于1573年,花园在1673年开始动工。
府邸建筑前三层台地。
大水池以西,中轴线草坪散步道,视线开阔
南北向轴线,一千五百多米长大运河,连续水台阶,形成南北向轴线。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特征
勒诺特尔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
其风格是古典主义的灵魂,反映出辉煌时代特征。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贵族、主教们的别墅庄园所望尘莫及的。
园林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
表现了王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焦点上的宫殿,延伸数千米中轴线,都表现出惟我独尊、王权浩荡的思想。
府邸是中心。
从府邸到花园、林园,人工味及装饰性逐渐减弱。
林园既是花园的背景,又是花园的延续。
园林编织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几何网格之中。
强调几何构图感。
中央集权的政体得到合乎理性的体现。
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
主要展示静态水景,以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取胜。
运河成为勒诺特尔式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