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C.进行人口普查D.用放大镜看蚜虫2.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

他们分类的依据为()A.生物的个体大小B.生物的用途C.生物的生活环境D.生物的数量4.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B.土壤、水分C.水分、温度D.空气、阳光5.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6.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

小林同学细心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并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A.发现并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7.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8.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记录的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分能影响生物的生活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合作关系C.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不断进化10.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对所看到的生物的记录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B.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C.对自己不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D.对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实记录11.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合作关系的是()A.成百上千只蚂蚁生活在一起分工合作B.一群成年企鹅在一起保护小企鹅C.当一群骆马进食时,总有一头骆马放哨D.雄孔雀在繁殖季节争相开屏12.生物小组的同学对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目进行了调查。

依据表中数据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类型植物种类动物种类草原生态系统568 409农田生态系统42 46荒漠生态系统116 216森林生态系统 1 073 1 161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够把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14.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

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15.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

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动调节能力强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6题)A.图中有3条食物链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B.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D.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18.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

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第18题)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达州市通川区莲花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黄花之乡”渠县境内的所有黄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20.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21.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A.食草昆虫B.青蛙C.蛇D.鹰2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第22题)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24.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第24题) A.图中的甲表示分解者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2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B.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0分)请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说明生物具有哪些生命特征:资料一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资料二从同一棵向日葵上取下的两粒种子种下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棵向日葵的一些形态结构总是不完全相同。

资料三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人会大量出汗。

资料四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合拢;草履虫趋向肉汁而逃避食盐;我们在听别人谈梅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1)资料一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二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四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其他特征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四大家鱼”混合养殖是世界公认的生态养鱼杰作。

如图是“四大家鱼”混合养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第27题)(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水草属于____________,“四大家鱼”属于____________,淤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____________。

(2)将含草鱼的一条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人。

28.(6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28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

(2)图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________。

(3)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

29.(14分)王强和几个同学利用假期对昆仑山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

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

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

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下图是王强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的同学认为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在图中画出。

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第29题)(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____________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

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环境。

(4)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其他鸟类,会造成______________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30.(16分)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第30题)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A区(只) 5 6 7 9 9 10B区(只) 5 4 3 1 1 0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