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COMP231Data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COMP231Data

电子出版物代表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交 互性、丰富表现力。
20世纪60年代,单一数字化媒体;90年代中期,多 媒体(集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为一体大 数据量综合性媒体)。
媒体素养: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 的媒体时,对媒体进行合理选择利用和组合的能力。
24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8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3.2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促进顺应社会生活以及生存技能掌握; 促进自创学习环境获取知识、态度和技能 促进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促进心智发展 促进教育的信息化 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29
树 立质量 法制观 念、提 高全员 质量意 识。20. 10.162 0.10.1 6Frida y, Oct ober 1 6, 202 0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引自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的通知(2001、6、8)
10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 二、课程结构
……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 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18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我国: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 问Allen:计算机已经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 是教育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强调:信息技术课的 重点在“信息素养”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 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得信息素养培养成为 可能。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涵 1.2.1 由计算机教育到信息素养教育
(1)第一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時代):重视计算 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
(2)第二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素养时代):重视文字 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 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3)第三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时代):把信息技术 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 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 示等活动。
2
序章:概要
“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 信息知识的获取:学科中; 信息理解和态度:社会中; 信息的实践能力:环境中;
学校要提供更多的相同的、真实的认知场面 促进迁移。
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学科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 学科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的协调
3
序章:概要
独立学科“电脑课”与综合实践活动中“信 息技术教育” 两者的关系; 不同形式教学实践中分配、规划、权衡信 息素艳教育目标; 知识点之间衔接、各自侧重点是什么? 信息知识内在逻辑是什么?是否具有学生 心理特征?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育还重视态度和一时 培养和塑造,因此,还表现一种内化知识和 信息的获得。
1.2.3 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语言” 1982年在一些中学开设“BASIC语言”选修
课。 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
22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看成学习工具,培养 目标是信息素养。
知识要点:虚拟世界、现实世界、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
6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1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1.1 教育信息化的由来 1.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化社会到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开发信 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哪一 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信 息化。
计算机素养:与某个特定的硬件、软件程序 的识记学习有关;
计算机技术通晓:对技术的深层基础性概念 的理解和渐进的、逐步熟练的技术使用,通 过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来使用技术。
信息素养: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态度。
23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4 信息媒体和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媒体:信息承载体。信息形式:呈现形式-语 言、图片、字符、声音、影像、动画等;承载物: 光盘、磁盘、U盘等等。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1
序章:概要
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社会发展的对未来公民提出更高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
过去:基本读、写、算。 现在: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科学理解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正确
的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人 生得意 须尽欢 ,莫使 金樽空 对月。2 2:46:2 722:46 :2722: 4610/1 6/2020 10:46 :27 PM
安 全象只 弓,不 拉它就 松,要 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62 2:46:2 722:46 Oct-20 16-Oct -20
加 强交通 建设管 理,确 保工程 建设质 量。22: 46:272 2:46:2 722:46 Friday , Octo ber 16 , 2020
20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促进学生思考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发展其高 级思维技能;
有助于提高理科和数学学习水平; 有助于正确对待技术的应用和带来的社会影
响。
信息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的下位概念,它 主要是通过使用技术领域中的专门技术达 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21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技术教育重视程序性知识的获取,表现为外 显实际行动和操作能力。
19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2 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运用技术的操作水平、熟练程
度及技能层次等。
计算机方面:文字输入、上网、文件处理、 列表计算等计算机操作。
是学生了解一些技术所特有的概念和思想; 创设一种氛围,通过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促
使其他课程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使学习更 有意义;
7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决策与实施
1999年1月13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 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 放式教育网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6月13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大力提高教育技术 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 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 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 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 步进入中小学。
25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6 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 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 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
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 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科学意识和科学的 价值观等。
27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3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1.3.1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分散性:各个学科中;专门学科中。 综合性: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 多模性: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别指导、
模仿学习等; 长期性:终身学习的必要。 整合性:与学科学习进行整合。 实践性:相同情景、反复演练、不断迁移。
4
序章:概要
本课程系统讲授下列内容: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内容; 第二篇: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 第三篇:教育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第四篇: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和政策、举措;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技术、评价; 第六篇:国内外教学案例。
5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6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7 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 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但并不是信息 素养的全部内容。
信息能力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它包括信息技 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 力,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信息 和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评价、利用、表 达、创造的能力。
安 全在于 心细, 事故出 在麻痹 。20.10 .1620. 10.162 2:46:2 722:46 :27Oct ober 1 6, 202 0
踏 实肯干 ,努力 奋斗。2 020年1 0月16 日下午1 0时46 分20.10 .1620. 10.16
1.2.5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 生活、学习的基本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和技能,构
成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各国政府、教育部门都提出了适合本国发展
战略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并作为国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数字化校园是趋势 1995~2000年美国用于教育技术经费80多亿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实施
“校校通”。 计算机、网络进入我国中小学。 学科网站、资源库、数字化资源等剧增。
15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培养目标个性化
根据兴趣和特长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各取 所需,学习方式个性化。
9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