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
1.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
B.孔子
C.杜威
D.孟子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学业性评价
4.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A.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
B.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C.拉伊的实验主义教育
D.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
1.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学问渊博的人,就能当好老师。
3.选修课程就是让学生任意选择的课程。
4.德育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
5.班主任进行个别指导,就是转化“后进生”。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
1.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主要有:、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是______ __。
4.悬空课程,这一现象和概念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E.选修课程
2.以下属于杜威提出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的是()
A.儿童中心
B.经验中心
C.教师中心
D.教室中心
E.活动中心
3.班级的基本功能有()
A.归属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个性化功能
D.选择功能
E.保护功能
4.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分科性
C.选择性
D.单一性
E.综合性
5.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有()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开放课堂
D.导生制
E.分组教学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
1. 复式教学
2. 螺旋型课程
3.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
1.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3. 如何培养班集体?
4.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七、论述题(共10分。
)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看待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八、案例分析题(共13分。
)
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关理论,尝试分析陈景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任教。
他数学学问精深,且不乏聪明才智。
但学生反映他上的课听不懂,教学效果不佳。
于是,陈景润被学校辞退了。
选修课《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
1.A 2.B 3.A 4.D 5.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
1.×
2.×
3.×
4.×
5.×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
1.人道性原则
2.全面发展 3.第斯多惠 4.艾斯纳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ABC
2.ABE
3.ABCDE
4.ACE
5.ABC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
1.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 螺旋型课程,是内容采取“螺旋”排列方式的课程。
在相邻的两个单元或年级里安排主题相同但深度或广度不同的内容。
3.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指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其能力,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其增长智慧和才能。
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有:(1)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
(2)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社会发展,以及为了满足个人谋生的功利性需要;而在于弘扬人性,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其为人,使人精神丰富,道德高尚。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包括传递、保存、活化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3.培养班集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
(3)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
(4)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4.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为:(1)合理控制班级规模;(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3)精心编排学生座位。
七、论述题(共10分。
)
答案要点:
这种评价,强调了教师的社会价值,突出了教师对社会的奉献。
应该看到,教师的劳动既有社会价值,也有个人价值;教师既有奉献,也有获得。
八、案例分析题(共13分。
)
答案要点:
教师专业知识,大致分成三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陈景润的本体性知识扎实且高深,然而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