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之间的冲突与解决担保物权,指以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它是物权的一种,具有物权的性质和效力;是在他人的财产上成立的物权,是他物权;是于一定范围内对物的关系加以支配的物权,只是对物的价值加以直接支配的权利,为定限物权;是指为确保债务的清偿而于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上成立的一种定限物权;担保物权以确保债权实现为目的,以支配、取得担保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定金、抵押、质押和留置五种,通说认为,后三种方式属《物权法》规定的担保物权仅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担保物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优于物的担保,先受偿权,物权法第170 条、第179 条、第208 条、第230 条总体和分别规定了抵押、质押、留置等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性。
如果一物之上存在多个担保物权,哪个担保物权优先就成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冲突的情形所谓冲突,是指在同一物之上存在多个优先受偿权的担保物权,究竟应认定或判断哪个更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
一抵押权相互之间的冲突抵押因抵押物的不同,可分为动产抵押和不动产抵押。
由于抵押物的不同,抵押权之间的冲突,不会出现在动产抵押权和不动产抵押权之间。
只会表现为动产抵押权之间、不动产抵押权之间这两种情形。
所谓动产抵押权之间的冲突,即在同一动产之上存在多个抵押权;所谓不动产抵押权之间的冲突,即在同一不动产之上存在多个抵押权。
二、质权与转质权之间的冲突《物权法》第212 条:质权之间的冲突,是指在同一质物之上存在多个质权。
“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 “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物条规定:”基于上述规定,质权的成立与存续以占有质物为必要,因此出对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质人不可能在同一质物之上设立两个质权。
但是质权人占有质物之后,可以再为自己的债务转质而设立质权,经过出质人同意,转质权成立;不经过出质人同意,则有可能转质权人善意取得质权。
因此质权之间的冲突只发生在转质权场合,即原质权与转质权之间的冲突。
三、留置权相互之间的冲突所谓留置权之间的冲突,是指在同一物上成立多个留置权。
主要表现为留置权人留置财产后,又被他人依法留置的情形。
如在因运输合同发生留置权关系后,运输人又将货物交给另一实际承运人完成,实际承运人又依法留置该货物。
四、抵押权与质权的冲突抵押权与质权的冲突是指在同一担保标的物上存在抵押权和质权的情形。
抵押权以不转移占有为特征,抵押权的所有人在设立抵押权后,仍然可以对抵押物进行使用、收益,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抵押权与其它担保物权的冲突。
例如,抵押人以抵押物为一项债权设立抵押担保后,又以该抵押物为另一债权设定质押,这时,就出现了抵押权与质权的冲突。
抵押权分为不动产抵押权和动产抵押权两类,而质权,我国法律不承认不动产质权,只承认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情况,故抵押权与不动产质权、抵押权与权利质权均不会发生冲突。
因担保物的指向不同,不动产抵押权与质权不会发生冲突。
据此,抵押权与质权的冲突只会出现在动产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第一,在同一动产上先设定抵押权,后设定质权,使先后两个担保物权发生竞合。
第二,第二,在同一动产上先设定质权后又设定抵押权。
此时,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先设定质权,出质人又在该物之上设定抵押权;该抵押权有可能登记,也可能不登记;2.先设定质权,质权人经所权人出质人同意后,再在该物之上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抵押,该抵押权有可能登记,也可能不登记;3.先设定质权,质权人不经过所有权人同意而在该物之上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抵押,由于质权人依法无权在质物上设定抵押,相对人如属善意,可取得抵押权,该抵押权有可能登记,也可能不登记。
五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冲突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冲突是指在同一担保标的物上,存在抵押权与留置权的情形。
依据《物权法》规定,留置的标的物仅限于动产,不动产不适用留置。
因此,不动产抵押权与留置权不存在冲突的问题。
但在动产范围内,抵押权与留置权可以发生冲突。
只要表现为:第三,第一,先成立抵押,后被留置。
如抵押人在抵押物上设定抵押权后,将抵押物交第三人修理或者运输,因抵押人未能清偿修理费、运费,该第三人依法将修理、运输的财产留置;第四,第二,留置物所有人在其财产被留置后,以该留置物为标的向他人设定抵押,使同一标的物上存在两种担保物权;第五,第三,留置人留置标的物后,经所有权人同意,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抵押;或者留置权人未经所有权人同意,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抵押,抵押权人善意取得抵押权的情形。
六质权与留置权的冲突质权与留质权的冲突,是指在同一担保标的物上,既存在留置权又存在质权的情形。
由于留置权的标的物是动产,而权利质权的标的物是权利,因而留置权与权利质权不会发生冲突。
但是以动产为标的物的动产质权,与留置权的冲突却是经常发生。
关于留置权与质权的冲突,只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留置权人在留置物上再设定质权。
此种情形又可分两种情况,一是经留置物的所有人同意而设立质权;二是未经留置物的所有人同意,质权人善意取得质权。
第二,第二,在质权人占有的质物上成立留置权。
例如,质权人将质物交第三人进行修理或者运输,因质权人未能清偿修理费或运费,该第三人依法将修理或运输的质物留置。
二、冲突的解决一抵押权之间冲突的解决“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物权法》第199 条规定: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该规定为抵押权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方案,即不动产抵押权发生冲突的,按照登记的顺序,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动产抵押权发生冲突的,则登记的优先于未登记的,均登记的,按登记的顺序,登记顺序相同的或者均未登记的,按照债权的比例清偿。
二质权之间冲突的解决质权之间的冲突,只存在于质权人为自己的债务设立转质权一种情形,由于此时原质权人为转质权人的债务人,其所有的财产及财产性权利均为债权的一般担保。
一般担保是债务人以其非特定的一般财产即全部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总担保。
债的一般担保依债的效力而产生,债务关系一经成立,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即成为债权的一般担保。
因此,其原质权不得对抗其债权人,转质权优先于原质权。
三留置权之间冲突的解决留置权之间的冲突,只发生在一种场合,即留置权人因为自己的债务,留置物又被他人依法留置。
从物权公示公信原则来看,后留置权人直接占有留置物,其公示较间接占有的留置权人更充分,故公信力也就更强。
从留置权人之间的关系看,前留置权人将标的物转移给后留置权人直接占有,也就意味着他对后留置权优先效力的认可,意思自治,法律也无须干涉。
此时,原留置权人为债务人,债务人的权利无从对抗债权人的权利。
先成立的留置权不得对抗后成立的留置权,后成立的留置权优先。
四抵押权与质权冲突的解决《担保法》和《物权法》均无明确规定,现有规定只有最高对抵押权与质权发生冲突如何解决,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9 条。
该条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但是该规定没有区分不同情况下的冲突,如一味按照该规定势必造成不公平。
且该司法解释是依据当时的担保法而作出,现在物权法《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的有关原理和精神已经对担保法做了某些修正。
“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
”因此,对不同的情况,应按照《物权法》的原理和精神,进行不同的分析和认定。
1.先抵押后质押根据权利在先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抵押权成立在先,但是不转移占有,未经登记时,该抵押权就没有经过公示。
而质权的成立以转移占有为必要,质权经过了公示。
因此,先成立的经过登记的抵押权可以有效对抗后成立的质权,此时抵押权的效力优先于质权;未经登记的抵押权,虽成立在先,因不具有公示效力,亦不能对抗后成立的质权,此时质权的效力优先于抵押权。
2.先质押后抵押1出质人自己设定抵押。
质权成立在先,质权的成立以转移占有为要件。
因占有也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因此不论后设定的抵押权是否经过登记,抵押权人都应当知道标的物上已经设定有质权,于此情形下,设定在后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应优先于先前的质权。
2质权人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抵押。
由于债务人的财产为债权的一般担保,质权人此时为抵押权人的债务人,其所有的财产及财产性权利均为债权的一般担保。
因此,其质权不得对抗抵押权,无论该抵押是否经过了登记。
五抵押权与留置权冲突的解决“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物权法》第239 条规定:优先受偿。
”该规定为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冲突提供了一般解决方案,即留置权优先原则。
先成立的抵押权或者质权,不得对抗留置权,按照举重以明轻的原理,后成立的抵押权自然也不得对抗留置权。
但是,如果后成立的抵押权不是所有权人直接设定,而是留置权人为自己的债务而设定经留置物的所有权人同意或者抵押权人善意取得抵押权的,此时留置权不得对抗后成立的抵押权。
六质权与留置权冲突的解决质权与抵押权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是否转移占有,其性质和效力并无实质性区别。
因此解决质权与留置权的冲突,与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冲突也无区别,即留置权优先为一般原则,除非留置权人为自己的债务设立质权。
留置权人为自己的债务在留置物上设立质权时经留置物的所有权人同意或者质权人善意取得质权,留置权不得对抗后成立的质权。
综上,通过对担保物权的冲突进行分析,找到了可以解决相关冲突的路径,有利于担保物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生活和企业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1〕郭明瑞:《担保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 年版。
〔2〕郭明瑞、杨立新:《担保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3〕郭明瑞:,法律出版社2004 年 3 月版。
《担保法第二版》〔4〕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年 6 月版〔5〕余能斌主编:《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年7 月版。
〔6〕肖斌:《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并存时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