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
构从纵向(层次结构)来看可以分 解为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层次越高,概括性越高;层次 越低,概括性越低,目标越具 体,越具有验证性;
1、总目标
人际交往
喜欢交往 与同伴友好相处
3、以幼儿的发展 为依据: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
点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依据
以幼儿及幼儿生 活为出发点
自我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 社会认知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1. 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处的乐趣; 2. 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
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和睦相处; 3.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和计划活动 ,并鼓励他们认真努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三)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 (四)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纲要》和指南 以幼儿为本
社会培养目标 学科发展目标
整体的社 会人
思考
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内容?
• 其次,《指南》梳理了幼儿发展的显性行为,凸 显了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
• 其三,《指南》提炼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 心经验,给幼儿社会性教育指明了方向。人际交 往分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
• 社会适应分为社会规则和归属感。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1. 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活动,快乐,自信; 2. 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 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 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家乡、爱祖国
(一)以《指南》和《纲要》为依
2012年教育部颁布《3-据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认同 适应
• “人际交往” ——从个体出发,描述幼儿应达成的社
会交往行为目标
• “社会适应” ——从群体出发,描述幼儿在群体中应
达成的行为目标
2、以行为为导向划分的优势分析
• 首先,《指南》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性,突 出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就是 教育必须遵循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同时也 应当科学的引导发展,促进发展。
特点:由教师自己制定;可操作性强。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师 幼互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 重要性: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充分反映整个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否 与整个社会教育目标具有对应性,是否存在空缺或者重复,都会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社会认知,社会 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落到实处,应注意的几点:
1、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指
针、首要依据、根本所在
2、以社会现实为依据
a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
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
b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 重要部分:贴近儿童社会现实的科学知识进入社会教育课程的可能性大,
容易被幼儿接触。
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 发展变化:才能引导幼儿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
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 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 同伴游戏。。。P189 附录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小班
主动礼貌地问候小朋友
希望幼儿逐渐喜欢和
同伴共同游戏,
中班
关心弱小同伴
能够主动的带年幼的同伴共
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大班
愿意与众多同伴合作游戏
3、活动目标
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的 具体化;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 直接实现。
社会适应
自尊、自信、自主
适应群体生活
关心、尊重他人
遵守基本行为规范
具有归属感
2、年龄阶段目标
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的,也是对幼儿园各年 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纵向:同一年龄段 培养儿童交往能力
横向:小、中、大班 培养儿童交往能力
3-4岁 4-5岁
想加入游戏时能友好的 提出。。。。P189 附录
力地完成任务; 5.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7. 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
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 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起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社会教育课程设 计的首要环节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学前 健康 儿童 教育 目标 科学
核心与灵魂
社会
价值与方向
语言 艺术
幼儿的发展、当社会生活对学 前儿童社会提出的要求、学前 儿童社会教育学科发展的需求
(一)以《指南》和《纲要》为依 2001年教育部颁发《幼据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将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 域之一,进一步以社会需要、儿童发展、学科 特点等为依据,明确提出如下社会教育目标:
1.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问题:那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社会活 动给幼儿带来的变化与标准的预期规定
社会教育开展 的起点和归宿
社会 教育目标
,进一步明确指出:
主 要
人际交往
内 容
社会适应
基本途径
性 发 展
实 现 社 会
《指南》和《纲要》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 发展观;例如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认为游戏是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重视每人一个幼儿富有个性 的发展等;这些理念和方针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 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1、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 目标 2、在社会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 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3、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 容、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指南》中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的目标的分类结构 1、目标划分的标准:以行为为导向
关 人与人
交往



系 统
人与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