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各学科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各学科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项目
评价内容
项目
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
10分
1、反映新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体现三维目标要求和分级目标。(4分:4分、3分、2分)
2、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3分:3分、2分、1分)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3分:3分、2分、1分)
3、充分开发和利用优质资源(3分:3分、2分、1分)
自主学习
10分
1、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分:3分、2分、1分)
2、积极开动脑筋,学习中能联系自己的品德行为,能借助相关资料(事例)(3分:3分、2分、1分)
3、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探究意识强;并能辨别相关的道德问题(4分:4分、3分、2分)
教材处理
(15)
1、能对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整合;
2、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改进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
交往状态(4)
1、同学之间能友好交流,相互指点,与他人交往时能够言语得体,代表小组发言时语言规范、完整;
2、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遵守秩序,积极主动,能相互合作、与同学能互相配合。
数学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目标制定(8)
1、能根据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以学定教,准确制定“三维”目标;
2、目标描述具体、简明,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学习状态
(5)
1、从接受并喜欢前置性作业开始,喜欢数学课,对数学学习有较高的兴趣;
3、评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言要尽可能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情绪状态
(4)
1、在数学问题面前具有良好的探究愿望;
2、对情绪具有自我调节意识;
3、能用恰当的方式向他人传递自己的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6)
能主动反思教学流程,找准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并及时加以改进。
生成状态
(4)
1、学习上有进步和变化,并逐步产生对后续学习的期待与信心;
资源利用(5分)
重视语文教材,关注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经验以及其他阅读材料,广泛涉猎、灵活取材;把前置性作业当作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拓展语文知识视野的重要环节。
参与状态(10分)
能全员全程参与学习,积极发表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最重要的语言实践平台。
内容确定(10分)
具有“不把语文简单等同于教学内容”的思想;能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利用语文教材。
3.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惯常的思维方式,知晓自身困惑、难点以及听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
过程
(15)
1.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创新,“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教学内容丰富,认知有深度。
2.能关注课型特点,灵活选用教法,方法得当。
3.能熟练驾驭教学过程,步骤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衔接自然、环节流畅、灵活有效。
2、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改进与调控。
语文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目标制定(10分)
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关系;目标描述具体、简明、可操作性强;把语言文字训练当作课堂最直接的目标。
主动状态(5分)
课前能主动预习课文,提出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困惑;能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逐步学会自主去解决提出的困惑;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
2、能逐步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3、能拓展初步的文化视野和交际能力。
课程
(10)
1.能创造性使用教材,科学设置了前置性作业,服务于教学。
2.能合理使用常规媒体或现代媒体,媒体设计和使用具有创造性。
3.能在执教中捕捉并驾驭好生成的动态教学资源。
学情
(5)
1.能充分关注自身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能预知所学知识的内在结构框架。
3、有兴趣讨论、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现象,课堂氛围活跃。(3分:3分、2分、1分)
4、学生参与面大,发言积极,师生、生生交流与沟通多。(3分:3分、2分、1分)
教师 素质
10分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3分:3分、2分、1分)
2、应变能力强,具有捕捉、应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分:3分、2分、1分)
教学实施
(20)
1、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以体验、探究和自主构建为核心的“个人先学、教师点拨”的教学过程;
2、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注重小组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3、结合学生特点,尽可能多的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5分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因地制宜地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学。(5分:5分、4分、3分)
如:取舍
参与状态
5分
围绕探究内容,主动摆弄材料,真实记录,积极讨论,发表见解。(5分:5分、4分、3分)
内容确定
5分
能对教材内容及所预定环节进行创造性加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5分:5分、4分、3分)
交往状态(5分)
同学之间能友好交流,相互指点,与他人交往时能语言得体。
教学实施(20分)
能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如实践性、情景性、体验性等出发,展开教学过程;把指导学生读书作为最基本、最常态、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思考及实践空间(因地制宜开展“30+10”组合实验);具有平等交流,引导有序、合理生成等特征;多媒体技术应用真正服务于教学。
3.能突显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板书,简笔画、电子白板熟练运用、课件操作等)。
4.能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再思考。能对原教学行为进行再设计、再行动。
学力体现
(9)
1.知道复习和预习的方法,能做到坚持不懈并自我检查效果。
2.能自我梳理归纳相关联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能反思自我学习状况和效果,对自我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总结提升,形成最适合自我的有效学习策略。
2.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反馈教学,能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分层设计作业、教学检测针对性强。
3.能根据自身作业或检测进行科学结果诊断;能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与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
4.能有效反馈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
素质
(10)
1.能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能随机进行现场调控。
2.能全程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地道,清晰生动,交流流畅。
教学效果
20分
1、能有效地达成目标,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帮助纠正不良行为,并将良好行为扩展到家庭、社区。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实现道德知识的迁移。
活动内容
10分
1、紧扣品课程内容标准具体条目设计教学活动。(4分:4分、3分、2分)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源于儿童现实生活。(3分:3分、2分、1分)
3、教学有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2分:2分、1分)
4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辅助课堂教学。(2分:2分、1分)
学生状况
7分
1、喜欢上本课程,信任、亲近老师。(3分:3分、2分、1分)
2、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学得愉快、轻松、和谐。(4分:4分、3分、2分)
小学科学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行为
英语生本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要素
特征
要素
特征
课标与教学目标(10)
1.能反映新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体现三维目标和分级要求。
2.能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具体明确、可操作强,体现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学习
效果
(6)
1、喜欢上英语课,在认知方法、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作业解决在课堂之内。
学生行为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操作关键词(示例)
行为要素
行为标准
目标制定
5分
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联系,目标描述具体、简明、可操作性强。(5分:5分、4分、3分)
如:联系
主动状态
5分
能根据拟学内容进行相关探究准备,并简单记录自己的准备过程,提出自己的问题。(5分:5分、4分、3分)
资源利用
如:再创造
交往状态
5分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遵守秩序,友好交流,相互合作,与他人交往时言语得体。(5分:5分、4分、3分)
教学实施
32分
能以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能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的探究时间和空间(8分:8分、6分、4分);教学材料结构科学,配备充足(8分:8分、6分、4分);探究过程求真求实(8分:8分、6分、4分);教学程序清晰但不零碎,合理而有序(8分:8分、6分、4分)。
4.能有效指导教学策略,语言准确生动、教与学容量适度、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师生话语比例适当。能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恰当、多样的有效互动,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学习过程
(10)
1.能全程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勇于质疑,自觉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对话讨论,积极动脑完成知识建构、思维建模与拓展应用能力提升过程。
2.能把握课堂提问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和难易度,能适时、适度提出可思考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探究驱动力。
3.能明确呈现新知学习过程、随机解决不同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能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业分层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