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网教/成教) 专业:经济管理类 2017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投资经济学【0576】 A卷大作业满分:100分(一)简述题(做3个题目,1、2题必做,3、4题二选一,3×16分=48分)1.无形资本有哪些特性?2.试述产业结构变化的几个阶段。
3.我国投资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4.产权的特性(二)论述题(做2个题目,1题必做,2、3题二选一,2×26分=52分)1. 试述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的特征2. 试述投资环境评价中的“冷热”因素分析法3. 试述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大作业要求1.简述题答题要有“答”字,按顺序答题,对内容要有简单的说明和阐述,只有干条条要扣分,字数控制在480字以内。
2.论述题答题要有“答”字,按顺序答题,对内容要有说明和充分的论证,只有干条条要扣分,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一.简述题(做3个题目,1、2题必做,3、4题二选一,3×16分=48分)1.无形资本有哪些特性?答:(1)无可比性。
无形资本大多数是独占性成果,最先获得法律认可的成果即为有效的无形资本,其所花费得劳动时间即其个别劳动时间就是该项无形资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无可比性。
(2)不确定性。
无形资本这种智力资源其开发、设计、研制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3)变化性。
无形资本价值处于变化的动态中有几个方面:无形资本应用于企业所获得的新创造价值;用于维护、宣传无形资产所投入的新增价值,包括如用于宣传的广告费、维护无形资本的价值如专利年费、商标的续展费等都在增加无形资本的成本,使其价值处于变化中;无形资本在空间上的扩展,不同国家获得权益量的增加所支出的费用和新创造的价值使无形资本价值发生变化;专利权价值期满后失效,价值呈递减趋势,最后为零,商标权价值只要维护权益,按期续展,其价值不断增长。
(4)价值补偿的多次实现性。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物质技术基础的无形资本,其价值补偿是逐渐、部分得到补偿;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无形资本其补偿也是多次实现的。
2.试述产业结构变化的几个阶段。
答: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不同。
产业结构伴随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看,各国工业化进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前期这个时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处于萌芽状态,农业占绝对大的位置,第三产业基本上是一些必须消费性的部门。
(2)第二阶段是前工业化时期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仍占相当大比例,现代工业较快发展,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第三产业也逐步增长。
(3)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第二产业得到重大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退居第二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表明国家已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被称为“脱农化”。
(4)第四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已降低到一定位置,第二产业比重呈稳中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取代第二产业而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他把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作为“后工业化中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他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则保持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这一比例都在50%以上。
3.我国投资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相对于西方投资理论研究而言,中国投资理论过去长期存在重视实物投资、轻视金融投资;(2)重视政府投资主体,轻视其他投资主体;(3)重视投资增长比例,轻视投资质量与效益;(4)重视生产性投资,轻视非生产性投资;(5)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偏差与不同。
4.产权的特性答:(1)排他性。
产权体现的是资产归谁所有及归谁支配、运营这样一组经济行为的法律关系。
(2)可分解性。
是指产权所包含的权益是可以分离、分割的。
(3)可交易性。
产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产权是可以交易的。
(4)收益性。
产权所有者凭借自己对财产的所有、使用而获取利益的权利,是产权所有者谋取自身利益,实现资产增值的主要手段,失去了收益性,产权就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5)法律性。
产权关系是法律确认各种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
(6)多样性。
产权的形态多样化,产权具有实物形态、股权形态和债券形态。
产权的实物形态是对资产直接的实物占有;产权的股权形态就是对资产通过购买股权的形式来占有;产权的债权形态是经济主体将资产贷放出去之后对这部分资产形成的债权占有。
二.论述题(做2个题目,1题必做,2、3题二选一,2×26分=52分)1. 试述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的特征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体制有以下五个特征:(一)企业是真正的投资主体和投资体制的基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主体也分为政府、企业和私人三种,但企业投资主体占主要地位,这是由企业投资主体的产权属性决定的。
表明企业是真正的投资主体有如下几个特点:1、企业投资完全由企业依据市场状况自主决策,政府不干预企业投资。
2、企业投资主体的责权利三者统一,并承担全部风险。
3、绝大多数企业的项目审批和立项程序全部在企业内部完成,无需上报和层层审批。
4、企业投资的数量和投向完全由市场调节,虽然有时要受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但政府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的。
(二)发达的金融业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宽广的渠道融资是投资体制的重要内容。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
1、直接融资特点(1)金融机构数量多,资金充裕。
如美国挂牌银行约有11000多家,通过银行运作的资金总量占金融市场总量的1/3。
(2)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日本尤为突出,80%中小企业贷款由民间商业银行提哦概念股。
2、间接融资发达的资本市场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综观美、英、日等国资本市场,其共同特点是资本市场规模大,层次齐全,资本运作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
促使这些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格局不但发生变化,即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融资比重有所下降。
如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等。
(三)服务型的政府是引导企业投资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美德日政府一般不干预企业投资,但又十分重视企业投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多种有效的措施为中小企业投资服务。
如美国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为鼓励企业投资,对企业使用土地采取低收费,并提供公共产品,简化登记手续;通过划设企业区和实行差别税收等办法引导企业投资。
(四)完善的中介体系为企业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各类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美德英日等国中介组织的共同特点是:中介服务体系健全,都十分重视自身的信誉并以科学、公正和可靠的原则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企业投资顺利试试不可取少的环节。
(五)健全的法制是约束企业投资活动的最基本依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的,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包括各类投资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都很规范有序。
如美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投资法,但有关投资建设方面的法律有《税收法》、《环保法》、《土地法》等;对特殊行业有《公路法》和《电信法》;保证投资建设规范顺利进行的有《合同法》;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约束的有《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2. 试述投资环境评价中的“冷热”因素分析法答:美国的伊尔.A. 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 和彼得. 班廷(Peter M.Banting) 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大批工商业人士的调查,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了投资环境" 冷热”因素分析法。
具体包括七大因素:1、政治稳定性有一个由全国各阶层代表所组成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政府。
这个政府能够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适宜企业长期经营的外部环境。
若一国的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被称为" 热”因素,反之被称为" 冷”因素。
2、市场机会有广大的顾客,对外国投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有尚没有满足的需求,并且具有切实的购买力。
若市场机会大,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3、经济发展和成就若一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良好,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4、文化一元化一国国内各阶层民众的相互关系、处世哲学、人生观、价值观都要受到其传统文化的影响。
若一元化程度高,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5、法规阻碍若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过于繁杂,有过多的限制,就会形成对资金流入的阻碍。
若法规阻碍小,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6、实质阻碍实质阻碍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
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往往对企业的有效经营造成阻碍。
如实质性阻碍小,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7、地理和文化差距投资者所在国与东道国之间距离遥远,文化迥异,观念相去甚远,会妨碍思想沟通。
如果地理和文化差距小,则为" 热”因素,反之为" 冷”因素。
七大因素中,以冷热因素所占的比重大小,决定一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是" 热国”还是" 冷国”。
一般来说," 热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要大于" 冷国”。
3. 试述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具体包括国际投资的资本转移效应、技术和管理转移效应、产业升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就业效应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资本转移效应东道国。
国际投资直接增加其资本流入,能够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并通过乘数的作用,促进其经济增长;东道国国内相关投资增加,促进东道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短期看,外汇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长期看与此相反。
投资国。
投资国资本流出,短期内可能会减少母国的资本流量;长期看,投资进入回收期,资本利润汇回母国,增加母国的资本流量和存量;刺激投资国出口生产,增加东道国对投资国出口品的需求,拉动母国经济增长;短期内,投资国的资金外流,可使国际收支恶化,长期看与此相反。
(2)技术和管理转移效应技术包括:项目设计、产品规格、制造技术、质量监控以及管理技能等。
技术转移易于东道国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掌握,更好地与东道国总体经济技术水平和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技术扩散效应更显著。
同时伴随技术和管理的外溢效应,既有进口机器设备、中间品等硬件技术转移,也有技术服务咨询、技术人才培训、组织管理技能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软技术的渗透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