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 宋朝法律

第10章 宋朝法律

第10章 宋朝法律


一、法制指导思想 二、立法活动 三、法制内容
一、法制指导思想


1、加强控制,集权君主 2、慎法与重典相结合 3、义利并举,重视民商立法
二、立法活动

1、《宋刑统》的刻印颁行 2、编敕与条法事类 3、编例 (1)条例:皇帝发布的特旨 (2)断例:断例是经皇帝批准汇编的审断案件的成例; (3)指挥:中央机关下达的指示命令 4、特别法规,主要包括《窝藏重法》、《盗贼重法》、 《妻孥编管法》等。
三、法制内容


(一)刑事规范
1、重典惩治盗贼 2、创立折杖之法 3、沿用野蛮酷刑:刺配、凌迟 4、编管和安置


(二)民事ຫໍສະໝຸດ 范1、所有权 不动产所有权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取得时效是10年,土地私有首次成 为主流;动产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对于阑遗物、宿藏物、 漂流物,多沿用唐律。 2、契约 (1)买卖契约,包括动产契约与不动产契约,其中不动产契约要具备 四个要素才能成立,即先问亲邻、缴纳契税、过割赋役、原主离业。 (2)典卖契约,《宋刑统· 户婚律》专设《典卖指当论竞物业》一门, 对典卖契约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主要规定一物不得两典,契约为凭,法 定赎回期限、价金交付期限、典权归属等内容。
三、法制内容




4.严格按照法律对商人征税,对非法增加商税的官员严加惩处,决不 姑息。 5.根据经济情况和当地自然灾害情况,经常给予商人临时的特定税收 减免。 2、专卖立法。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宋朝扩大了禁榷专卖范围,涉及盐、茶、酒、矾、 香、铁、煤等多种商品,并制定有相应法规严加管制。其中盐的经销分 为“官鬻”与“通商”两种形式。前者即官营运销,由市易务专营榷卖。 后者系商贩运销,由商人向京师榷货务或指定地区折博务交纳现钱或实 物,换取领盐钞引;在产盐地凭盐钞批发食盐后,到规定地区进行贩卖。 茶及其他商品的经销大致相同。 3、货币金融法规。 宋朝货币仍以金属铸币为主,包括铜钱与铁钱两种,并依据其不同的流 通区域,将全国划分为铜钱区和铁钱区,严禁其流出境外。货币的铸造 由官府统一掌管,严禁民间私自铸钱。《宋刑统· 杂律· 私铸钱》明确规 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同条所附《刑部格敕》又加重规定: 凡私自铸钱或谋划造意、带头组织者,一律处以绞刑,并先决杖一百; 从犯或容留犯人者加役流,各先决杖六十;铸钱地邻保配徒一年,里坊 村正各决杖六十。此后,两宋政权又陆续颁行一些严禁私自铸钱或毁钱 的法律规定。(《宋史· 食货志· 钱币》)

三、法制内容



为了防止考试作弊,宋朝创立了糊名考校法和誊录之法。前者又称封弥 法,即考生交卷后,由封弥院粘糊密封或截去试卷卷头的考生姓名及乡 贯,编成字号登记在案,再发送誊录院,组织书手将试卷誊抄成副本, 然后送考官考校定等,以防考官根据考生姓名或笔迹判卷作弊。 宋朝确立了殿试制度,考生成为天子门生。 宋朝实行锁院制度,避免考官在考试期间与外界接触。 宋朝的考试内容更加广泛,在唐朝诗赋基础上增加了经义等内容。 除科举取士外,宋朝还有思荫制度,凡贵族官僚子弟亲属,均可通过此 法授官任职。这也是造成宋朝冗官冗员的原因之一。 (2)考课 两宋专门设置审官院考核在京朝官及地方高级官员,考课院考核各官府 幕僚及州县级官员。当时规定,内外官员三年为一任,一年一考核,三 考而任满,根据考绩结果予以升迁或降职。 考课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磨勘制与历纸制。磨勘制,即磨勘转官,是指 定期勘验官员的政绩,以定升迁。真宗时文、武官员三年一磨勘,仁宗 时改为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一磨勘,实际上就是凭资历升官。厉纸制类 似于现在的考勤工作登记,宋律规定官吏按日自计功过,并上交给主管 官员,或由长官平时记录其属下官员的善恶,作为考核的依据。
三、法制内容

此后几乎各代皇朝都编纂《会计录》,数量之多实属有史以来之罕见。这些
《会计录》对会计簿账的编造、格式、记录、报送、审覆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四)行政规范
1、行政管理体制 在中央,从两府三司→三省六部制,保留枢密院。 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府、军、监,系同一级政权,都直属 中央,分别设知州、知府、知军、知监。州、府下设县,为地方基层政 权,长官为县令或知县。 太宗时,增设路一级中央派出机构,分设经略安抚使掌军事,转运使掌 财赋民政,提刑按察使掌司法,提举常平使掌赈灾专卖(统称监司)。 2、职官管理制度 (1)选任。两宋虽沿用唐朝的科举取士制度,但与唐朝相比,有很大 不同,主要表现在: 唐朝考取以后还须经过吏部、或兵部的考核方可授官不同,宋朝只要一 被录取即可任官。 宋朝录取和任用的范围较宽,也不限制应试者的出身,甚至僧、道都可 以参加科举考试。以参加科举考试。
三、法制内容





真宗年间,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高宗时期,还曾印制关 子和会子。 4、市舶条法(对外贸易立法)。 北宋初年,在广州、杭州、明州(今宁波)等地设立了专门的外贸管理 机关市舶司。外国商船靠岸后,先由市舶司检查。香药、宝货等禁榷物 品一律征购,以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多余部分由榷货务加价出售。其余 物品抽取1/10税钱,方可上岸销售。商人出海贸易,须向官府申报, 领取文券后方可出行。 5、财政管理立法。 (1)重视会计财政管理工作,在中央设有三司专掌财政,与分掌行政 的中书省和分掌军政的枢密院对称二府三司。它们互不统领,分别直接 隶属于皇帝,故三司号称“计省”、“计相”。其中盐铁使掌工商漕运, 度支使掌财政支出,户部使掌赋税收入。三司下属的都磨勘司、专勾司 等为审计机关。南宋改专勾司为审计司,这是我国最早以审计命名的机 构。 (2)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太祖曾令各州,每年所收民租、 管榷课税、度支经费,除留州用外,全送京师。太宗时则派遣“监当使 臣”前往地方监督税收,以达到“利归公上而外权始削”的目的。 (3)严格中央与地方财政的预、决算会计制度,各级部门定期编定决 算的账簿,如“月帐”、“季帐”等。自真宗朝编制《景德会计录》之


三、法制内容



3、继承 (1)一般原则 (2)户绝财产继承 “立继”与 “命继” (3)死商财产继承


(三)商事规范
1、基本政策。 通商惠工,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商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1.禁止各级官吏借采购官需物品,勒索商人。宋代建立政权后,颁布 敕令,严禁留难、勒索商人。当时形成一种“书市买牌”制度,官府将 所要购买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子上,公之于市,有愿成交的商人和官 府到市买处按牌交易,官府一手交钱,商人一手交货。 2.规定了交易活动的中介人——牙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市场交易 秩序的健康发展,宋律严格规范交易中介人的管理,其时将牙人的行为 规则刻写在木牌上,发给每个牙人,并对充当牙人的条件作了严格规定, 以此防止牙人与官吏、店户等相勾结,骗取商客货物。 3.禁止把守道路、口岸、关卡的官吏以履行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 剥商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