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与逆向思维法
一、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
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
程。
1.灵感思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
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突发性。灵感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出现,使长期苦思冥想的
问题突然得到解决。在时间上,它不期而至,突如其来;在效果上,突然
领悟,意想不到。这是灵感思维最突出的特征。
②偶然性。灵感在什么时间可以出现,在什么地点可以出现,或在哪
种条件下可以出现,都使人难以预测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给人以“有
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之感。
③模糊性。灵感的产生往往是闪现式的,而且稍纵即逝,它所产生的
新线索、新结果或新结论使人感到模糊不清。要精确,还必须有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辅佐。灵感思维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它
的无意识性。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而灵感思维则是
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所在。
2.引发灵感时常用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分析。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观察
分析。观察,不是一般的观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
去观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深入观察,可以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
不平常的东西,可以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点。在观察的同
时必须时行分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引发灵感,形成创
造性的认识。
②启发联想。新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与新或已
知与未知的连接是产生新认识的关键。因此,要创新,就需要联想,以便
从联想中受到启发,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③实践激发。实践是创造的阵地,是灵感产生的源泉。在实践激发中,
既包括现实实践的激发又包括过去实践体会的升华。各项科技成果的获得,
都离不开实践需要的推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
就促使人们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废寝忘食地去钻研探索,科学探索的逻辑
起点是问题。因此,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引发灵
感的一种好方法。
④激情冲动。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全身心的巨大潜力去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在激情冲动的情况下,可以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
力,加深理解力。从而使人产生出一般强烈的、不可遏止的创造冲动,并
且表现为自动地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行事。这种自动性,是建立在准备阶
段里经过反复探索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激情冲动,也可以引发灵感。
⑤判断推理。判断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推理由判
断组成,而判断的形成又依赖于推理。推理是从现有判断中获得新判断的
过程。因此,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对于新发现或新产生的物质的判断,
也是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认识的过程。所以,判断推理也是引发灵感的
一种方法。
上述几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引发灵感的过程中,不
是只用一种方法,有时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交叉运用的。
3.灵感思维的特点
1、突发性和模糊性
由于是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
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
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独创性
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不具有独创性,就不能叫灵感思
维。
3、非自觉性
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思维的突出性,
必然带来它的非自觉性。
4、思维灵活活动的意象性
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
象运动的存在。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5、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
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
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二、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
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方法可以通过后天煅练,从而提高逆向
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法,不是一种培训或自我培训的技法,而仅仅是一种思维
方法或发明方法,然而要挖掘人才能力,有必要了解这一方法。
1.逆向思维法三大类型简介
①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
“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
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
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
产物。
②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
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
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
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
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③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
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
找到解决方法。
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
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2.逆向思维法的经典实例
1820年丹麦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存在电流的磁
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
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
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弟受其影响,认
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
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N次
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
灾一思维方式。
十年后,法拉弟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
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
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
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
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法拉弟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