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 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
4.1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4.2 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
4.1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问题:分区级别、原则不明确。
要点: 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轻重级别(严重、 较严重、较轻 )划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区(重点、次重点、一般防治区 ),然 后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差异划分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亚区。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试行)
2016年3月31日
第一部分 要点:
方案编制技术路线
为两个方案的求同存异。
接受任务 资料收集 项目概况
自然地理区域地质
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现状
利用损毁土地现状
方案服务年限确定 评估范围级别确定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
已治理复垦情况
3.2
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不稳定斜坡:可 能发生滑坡、崩 塌等潜在隐患的 陡坡地段。
查明评估区及周边已发生(或潜在)的各种地 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类型、活动规模、变 形特征、诱发因素等,对其稳定性(发育程度) 进行初步评价。 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造 成的危害程度。附灾害点照片。
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 区(点)
无水源地
破坏其它地类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3.2
现状评估
问题:对矿山现状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缺 乏实地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现状调查表填 写不全面。 要点: 按照本规程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 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 程度分级和范围。 作现状评估小结。
3.3
预测评估
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
分析由采矿活动可能导致的含水层破坏,包括
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变化,井
水干涸或流量减少、地表水漏失和对生产生活
用水水源(包含地表水)的影响范围、分布位
臵和影响程度分级。
3.3
预测评估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评估 分析采矿活动的挖损、压占,或采动后地 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 陷)。
3.2
现状评估
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调查矿井涌水量,了解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
(带)水位下降幅度和疏干状态以及是否影响 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情况。 要有调查数据。
3.2
现状评估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调查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 调查周边是否有自然保护区、旅游区,是否处于 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
2
矿山基本情况
矿山概况
矿山自然概况
2.1
2.2
2.3
2.4 2.5 2.6 2.7
社会经济概况
地质环境背景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2.1
矿山概况
问题:详略不当,描述不清。
要点:熟悉《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按编制技术要求将下列问题详实、简略介绍清 楚: 矿山简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次重点防治区(Ⅱ)
废石堆压占土地与地形地 貌景观次重点防治亚区 (Ⅱ1)
滑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 治亚区(Ⅱ2)
1#废石堆压 占土地与地形 地貌景观次重 点防治亚区 (Ⅱ1-1)
2#废石堆压 占土地与地 形地貌景观 次重点防治 亚区(Ⅱ12)
1#滑坡地 质灾害次 重点防治 亚区 (Ⅱ2-1)
5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1
5.2
5.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5.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问题: 忽视项目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土壤、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对土地复垦影响较小和暂 时性的环境问题叙述过多,如噪声和扬尘等。 要点: 明确该节内容与土地复垦的关系,服务于复垦的可行 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内容,必要时可 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和监测。 重视对有色金属矿山和选矿场及尾矿库的环境影响分 析。
3.3
预测评估
土地损毁预测评估
简述拟损毁土地的依据和方法,预测拟损毁土地的 方式、类型、面积、程度。 说明拟损毁土地是否涉及基本农田。
生产服务年限较长的生产项目需分时段和区段预测 土地损毁的方式、类型、面积、程度,并结合对土 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土地损毁程度分级。 插拟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计表。
3.1 3.2
3.3
预测评估
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
问题:评估范围、级别不准确。
要点:
评估范围=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
评估范围按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分别给出。
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 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级 来确定。
表B.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3.3
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 工程特点进行预测评估。 应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滑 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发生的可 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 做项目建设适宜性评价(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 宜性差三个等级)。
3.2
现状评估
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 根据实地调查,说明土地损毁类型、面积和 程度,附现场照片,插损毁土地地类面积统 计表。 说明现状土地损毁是否涉及基本农田。 分析已损毁土地重复损毁的可能性。 说明已损毁土地已复垦情况。
3.3
预测评估
问题:预测评估依据不充分;描述不能与本项目实 际出发,理论概念叙述较多。 要点: 预测评估要与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中的相关内容相 衔接。 评估中做到有理有据,用数据来具体量化。 按照本规程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 区,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 作预测评估小结。
流程,侧重介绍可能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和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和时序。列表、图 示或文字说明。
2.7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问题:现场调查不详细
要点:
阐述本矿的矿业活动、矿区内及周边
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和其他可能 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区域。
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 现状评估
要点: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应该来源于当地政
府提供的《XXX镇(乡)经济发展规划》
《 XXX镇(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XXX县年鉴》
2.4
地质环境背景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
矿体(层)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特征
2.5
土地利用现状
问题: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数据与土地利用
重要区 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 居住区 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 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有集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 矿泉水、淡泉水,地热、温泉 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 破坏耕地、园地。 较重要区 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 居住区 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 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 施 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 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有分散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集 中供水水源地和饮用天然矿泉 水、淡泉水,地热、温泉等水 源地及其保护区外的上游补给 区 破坏林地、草地 一般区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 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1
前言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1.1
1.2
1.3 1.4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方案编制依据 方案的服务年限和适用期限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要点: 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 而编制。 简单介绍矿山是新建矿山还是已建矿山,已建矿山 要说明是正在办理延续还是扩界(深部、平面)手 续。 例子:受XXX委托,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 求,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 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时复垦被损毁土地; 为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 监督检查及治理复垦费用征收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要点:方案内容摘要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 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 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 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 情况。
1.3
方案编制依据
要点: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a)法律法规 b)部门规章 c)政策性文件 d)技术标准与规范 e)其他相关资料 注意:按最新版本列入。
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问题:
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及其 等级标准选择脱离项目区实际。 确定待复垦土地用途的依据不充分。
忽略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用途的可行性分析。
原则性内容叙述过多。
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要点: 明确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确定土地复垦方向)。
5.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损毁土地的分析和预测结果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选定评价标准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确定最佳土地复垦方向
5.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问题:表土来源(剥离表土可行性)、表土场基本情 况(土量、土质)描述不清,缺少表土场照片。 要点: 应结合复垦区表土情况、复垦方向、标准和措施,进 行表土量供求平衡分析。 需外购土源的,应说明外购土源的数量、来源、土源 位臵、可采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复垦工程中涉及灌溉工程的,应进行用水资源分析, 明确水源地和水量供需及水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