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
动巡航及药物安全瓶;
加强各类安全措施及管理工作:青少年骑自行车 交通伤亡和动物咬伤;
完善意外损伤的急救护理系统,以减少不良后果
环境
活动场所:安全的活动场所;成年监护人在场,并且 让孩子在视野范围之内 玩具:年龄的特点,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不给小儿 体积小、锐利、带有毒性物质的玩具及物品 家庭环境 4岁以前小儿睡的床应有床栏,以防坠床 热水瓶、家用电器、剪刀等应放在小儿取不到地方 电源插座需有保护装臵 家庭一切药品妥善存放,不让小儿随便取到,当作 糖丸误服
异物(foreign bodies)
外耳道异物 体积小的异物,可让孩子的头歪向异物一侧,然后单 脚跳,异物即可出来; 如小虫爬入耳内,可在耳内滴数滴酒精或油,将虫杀 死再取出,或用灯光、手电诱其自动爬出;不要在没 有医院设备的情况下,用挖耳勺等去掏耳,以免损伤 鼓膜 消化道异物 光滑的异物已入胃内,没有不适的感觉,可吃些粗纤 维的食物,促进其排出; 食道异物影响吞咽及呼吸时应尽快通过内镜钳取,食 道异物钳取不超过24hr; 胃内异物为尖锐、化学腐蚀性(电池)物体,需尽快 至医院取出; 处理:病史询问,临床思路,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抗 感染,脓肿形成积极引流
淹溺(near drowing)
游泳或失足落水时发生的意外损伤。儿童较为常见的 意外伤害之一 原因: 失足溺水(0-4岁) 游泳溺水(5-14岁) 急救处理 救出水面后应争分夺秒就地进行抢救 清除口、鼻眼中的泥沙和各种污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送医院抢救和治疗 转院中密切观察病情并注意保暖
急性中毒处理原则
根据病史及起病特点---考虑中毒诊断 心肺复苏、脏器功能支持 迅速排除毒物,阻滞毒物的吸收 促进毒物排泄 应用特效解毒药及对症处理
中毒处理(1)
心肺功能复苏:C-A-B
中毒处理(1)
心肺功能复苏:C-A-B
中毒处理(1)
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控制惊厥 给氧维持呼吸功能稳定 控制心律失常 维持血压及循环功能稳定 保护维持肝肾功能稳定 输注血制品,控制DIC
菜刀,剪,手工刀
工具:锯,斧,螺丝批,锥子,刨刀 垃圾:碎玻璃,碎瓷片,金属碎片 电动工具 处理原则:生命支持,急救转运 伤口处理,破伤风抗毒素 手术清创缝合
3岁,男性;于工地玩耍时跌倒颈部刺入钢筋 手术拔除后无截瘫,恢复良好
儿 童 创 伤 现 场 救 治 流 程
止活动性出血
脊椎固定 ABC
处理威胁生 命情况
呼吸困难明显
急救手法处理
环甲膜穿刺
气 道 异 物
支气管镜取出
气道异物急诊处理-婴儿(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 -儿童及青少年(腹部推挤法)
气道异物
术前异物位于左下叶支气管
术中异物移至左上叶
应用纤支镜于左上叶钳取异物-缝线针4cm
虐待与忽视 ( Abuse and neglect )
1. 儿童虐待 (maltreatment) 对儿童有意的苛刻、过分 严厉、拒绝、忽视、剥夺、暴力虐待(abuse)。 2.我国儿童忽视现象普遍 3.社会根源与法律保护
安全教育的方式
新闻媒介传播
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家长会
通过游戏、儿歌、角色扮演等向小儿进行安全教育
面对面咨询指导
其它: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家庭访问、健康热线电
话咨询等
法律和法规
预防意外损伤的重要措施
借助于法律来消除或避免可能发生意外损伤
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
安全技术
研究各类意外损伤的预防及报警措施:机动车自
儿童意外伤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陈伟明 Mingyan-chen@
概念
突然发生的事件 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因素 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将其列为单独一
类疾病
流行病学
• 我国及全球范围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
中毒预防
管好药品 妥善处理灭虫、灭鼠等剧毒药品 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
禁止小儿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
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捂热综合征 (Infant muggy syndrome)
1. 寒冷季节常见,多见于农村和1岁以内的婴儿
2. 发病机制:捂热过久,供氧不足,脑和多系统器 官功能损害 3. 原因:过度包裹,与父母同床受捂,长途汽车 4. 处理:生命支持,降颅压,抗惊厥,高压氧舱 5. 预后:病死率18.33%, 后遗症多 6. 强调预防
女,6岁 血浆置换治疗百草枯中 毒 2013.6 儿科医院
男,12y,毒蘑菇中毒,肝功能 衰竭 血液灌流(交换树脂膜)救治 (贵阳会诊病例)
中毒处理(4)-拮抗剂和特异解毒剂
毒物 一氧化碳(CO) 阿片,酒精 对乙酰氨基酚 甲醇 苯二氮卓类 铁 胆碱酯酶抑制剂 异烟肼 铅 地高辛 高铁血红蛋白诱导剂 毒鼠强 拮抗剂 高压氧(O2) 纳络酮 N乙酰半胱氨酸 乙醇,叶酸 氟马西尼 去铁胺 阿托品,解磷定 维生素B6 依地酸钙钠 地高辛 经消化道吸收; 皮肤接触; 呼吸道吸入; 注入吸收,被机体吸收速度最快; 经创伤口、面吸收 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过期腐败食物、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 植物性毒物:毒蘑菇、白果等 动物毒:毒蛇、蜂类、蜘蛛、河豚鱼 药物中毒:复方苯已哌啶、退热剂 工业性毒物:氰化物、重金属、化学溶剂 农业性毒物:有机磷、百草枯、灭鼠药 有毒气体中毒:一氧化碳
鼻腔异物 不要用手去掏,以防越掏越深 异物较小时,可紧压小儿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出,也 可用棉花或纸捻刺激鼻黏膜,使其打喷嚏后喷出 圆头镊子取出(纸片、棉花) 若异物质地柔软不易取出,或小儿哭闹不合作,应去医 院处理 眼异物 不用手揉眼睛 异物如在眼睛表面可用干净的手帕和棉球轻轻擦去,或 闭眼片刻,让泪水带出异物 如异物嵌入结膜内则需翻开眼皮才能拭去 异物:如铁屑,石屑,嵌入角膜,送医院眼科检查处理
11岁,男性,主诉:溺水后 一周 无锡转入PICU 重症肺炎,气胸 肺部大肠埃希菌合并真菌感 染
创伤(trauma)
简单性创伤和复杂性创伤
原因:
成人照顾不周引起 调皮好动的性格 模仿成人使用尖锐工具或边缘锐利的玩具 体育活动中由于忽视要领 车祸外伤(复杂性)
创伤-车祸外伤( traffic accident )
虐待与忽视的治理
儿童:治疗躯体损害,心理创伤
建立和实施各项儿童保护措施(家庭访视、心理治疗师) 改善社会环境,扩大受教育人群,加强法律意识 开展相关虐待与忽视的问题研究
暴力伤
意外损伤的预防
关键在于预防工作,大部分“意外”可以避免; 国外把预防损伤作为政府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四E干预” 教育(education) 法律和法规(enforcement) 安全技术(engineering) 环境(environment) 安全教育 监护人的教育 儿童的教育:自身保护,行为安全知识,训练应变能力 专业人员及广大群众教育:普及各种意外损伤的急救知 识和现场急救技术(PBLS)
急救处理 止血 保护脊髓,生命支持 复杂性创伤迅速送往医院作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 及时正确的处理 预防 加强安全教育:司乘人员,儿童,监护人
加强活动场所安全防范:交通标志,安全座椅等
车祸颅脑外伤
男,5岁,车祸外伤 颅内出血,硬膜外出 血,颅高压 血肿清除术后&颅压 监测
2y,男,车祸外伤 (血胸,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颈椎半脱位)
7月 ,男孩,肺炎收治 胃镜显示食道破裂 CT重建提示食道异物伴有咽后 壁脓肿+气腔 胃镜取出异物-排骨碎片
气道异物
81%患儿有吸入病史 最常见症状:刺激性呛咳(89%) 仅13%病例X线表现阳性,最常见异物花生(36%) 气道梗阻后果:窒息、缺氧、多脏器功能衰竭,继发感 染等 处理:病史询问,临床思路,影像学检查 呼吸支持,支气管镜探查,气管镜及外科手术结合
中毒处理(2)
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
A. B. C. D.
呼吸道: 脱离中毒环境,通风 皮肤:脱去衣物,清水冲洗 五官:冲洗5-15min 消化道处理 催吐 适用于年龄较大、神智清醒和合作的患 儿,越早效果越好 洗胃 摄入毒物6小时内进行,胃内容物送毒物 鉴定(不明原因者) 导泻、肠内活性炭吸附
病史 转运至医院
烧/烫伤 (burn injuries)
多见于 5 岁以下的小儿 火种,热水烫伤,化学伤 危害:轻者皮肤损伤 重者引发休克、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处理: 防止进一步受伤,保护重要部位 生命支持,营养支持 良好的创面处理,护理
头面、躯干部大面积烫伤治疗前后
异物(foreign bodies)
4.5万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宿主) 年龄:跌伤:小年龄儿童;溺水:5岁以下及15岁儿童; 交通事故:5-15岁儿童 性别:男多于女 种族、心理特征 家庭因素(环境) 家庭经济收入:环境、娱乐、教育 母亲状况:看护者的层次 父母受教育程度 管教方式:虐待 单亲家庭:社会保障资源不足 家庭防范措施的健全:危险物品放置、儿童安全设施社 会因素(环境) 交通法规等 儿科健康教育:强调医疗与预防的有机结合 产品和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 经济水平差异及风俗习惯:农村、家用设备,马路游戏
车祸致硬膜下出血
肝脏挫裂伤
肺挫裂伤伴气胸
胰腺断裂
创伤-坠落(falling)
楼房:窗户,阳台,楼梯 天井,娱乐场所 床,桌,柜 树,山坡,桥 工地,阴井 处理原则:生命支持,保护脊髓(制动) 急救转运至医院,创伤处理
男,8岁,高空坠落 T4粉碎性骨折 高位截瘫
创伤-锐器伤( puncture )
谢谢
中毒处理(3)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静脉补液 利尿剂 保证尿量 注意补钾 碱化或酸化尿液
血液净化(小分子或水溶性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