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实施细则工程名称:实施阶段: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xxxxxxxx有限公司年月日水泥搅拌桩监理实施细则1 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的特点:1.1工程概况:XXXX改造工程位于XXXX市XXXX区滨海新区,改造范围为霖霄路、体育场南路、滨江路、北界路、防洪堤所合围用地。
改造工程位于XXXX湾口,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工程场地地貌属于滨海冲洪积~淤积平原,地势较平坦。
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一般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有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有微腐蚀性。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本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主要内容有:河道疏浚拓宽、挖填方、换方、驳坎、桥梁、园林绿化、景观、硬地铺装、建筑小品及装饰、水电安装、景观照明、背景音乐、喷泉、绿化养护等施工工作。
改造总面积约483015 m2,其中建筑面积1674.5 m2,建筑占地面积1140 m2,铺装硬地面积49700 m2,河道水体面积156267 m2,绿地面积275908 m2,绿化率89.47%。
工程施工合同造价约为14136万元,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900天。
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市XXXX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勘察单位为XXXXXX勘察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为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XXXX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为XXXXXXX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XXXXX 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水泥搅拌桩工程量详见下表。
XXXX改造工程水泥搅拌桩工程量表1.2 专业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场地地貌属于冲洪积~淤积平原,地势较平坦。
经勘察,地基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和工程地质性质共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①-1素填土,①-2杂填土,②-1淤泥质粘土,②-2淤泥,②-3淤泥,③-1淤泥质粘土,③-2粘土,④-1粘土,④-2粘土,④-3含粉质粘土圆砾,⑤-1粘土,⑤-2粉质粘土,⑤-3含粉质粘土圆砾,⑥-1强风化岩,⑥-2中风化岩。
地下水从上而下类型为:孔隙性潜水(赋存于淤泥、淤泥质粘土、粘性土的孔隙中);承压水(赋存于含粉质粘土圆砾中),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20m 以上;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岩、中风化岩的裂隙中)。
淤泥或淤泥质粘土分布较广且层厚较大,其含水量大,天然孔隙比大,饱和度高,成流塑状,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极易产生路基滑动破坏及路基沉降破坏。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特性和工程特点,河道护岸挡墙基础和桥台软基处理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布置形式有梅花形和矩形。
挡墙基础水泥搅拌桩直径0.6m,约13450根,总长约19.9万米;桥台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直径0.5m,234根,总长2808米;水泥搅拌桩合计约13700根,总长约20.2万米。
水泥搅拌桩的水泥含量为16%~20%,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含量、石膏增加剂和木质碳酸钙减水剂配合比由材料试验确定。
水泥搅拌桩采用90天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设计值fcu90天=1500Kpa,按经验关系式,fcu28天=1000Kpa,fcu7天=500Kpa。
搅拌桩停浆面应高出桩顶设计高程50cm。
2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2.1 已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2.2 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纸》、《设计技术文件》;2.3 经审查批准的《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2.4 《XXXX市XXXX区XXXX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 监理工作流程3.1 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工作流程3.2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流程3.3分部分项工程签认基本程序:3.4 进度控制流程3.5 工程计量流程:3.6 隐蔽工程验收程序3.7 设计变更基本程序框图4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4.1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水泥搅拌桩施工无质量事故,无安全事故,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4.2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2.1 检查施工场地、回填地面高程、桩位的放样;4.2.2 水泥的质量检测、水灰比的控制、水泥含量控制、泥浆的搅拌质量;4.2.3 施工机械的平稳、钻机平面水平、钻杆的对中;4.2.4 钻进、提升与喷搅的速度、压力等过程控制;4.2.5 钻孔深度、喷浆深度与复喷、补喷;4.2.6 每根搅拌桩水泥浆用量的总量检查。
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5.1 施工准备阶段:5.1.1 施工场地。
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的一切障碍物(包括石块、草跟和垃圾等),准确地进行桩位放样,场地低洼或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清淤后填筑石屑至清表后地面标高,并进行预压整平后,即可进行钻机定位施工。
5.1.2 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有自动计量装置,可电脑记录并打印喷浆量。
5.1.3 桩位放样。
依据设计图纸审核承包人的桩位放样复核记录,并进行现场抽验,抽检频率20%~25%,要求桩位定位平面偏差不大于5cm。
5.1.4 检查进场的P.O 42.5号水泥,按进场批次进行试验,原材料试验均委托XXXX检测公司进行,水泥要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委托试验报告。
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水泥。
5.2 审批开工报告监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5.2.1 水泥质量检查(附:材料的试验报告等。
)5.2.2 督促承包人按设计要求进行试桩,验证水泥掺量的正确性,并进行技术总结,以此指导搅拌桩施工。
5.2.3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
重点是质量检验体系;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措施,成桩后的质量检验。
5.2.4 检查承包人、材料、机具准备情况(依据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监理对以上几方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时,签署意见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否则要求承包人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总监理工程师接到承包人提交的开工申请报告后,经审查符合要求后进行批准。
5.3 施工阶段:5.3.1 施工机具的安装:施工机械就位要平稳,钻机平面要水平,钻杆要对中,偏差不得大于5cm,钻杆导向架要垂直,垂直度偏差要小于1%。
5.3.2 水泥浆的配置严格按最佳水灰比进行配料,用砂浆搅拌机拌和,每次搅拌不得少于3分钟。
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为1:0.40左右(具体根据试桩的参数确定),使水泥浆充分搅拌均匀。
制作好的水泥浆,放入罐(池)中,指定有专人进行搅拌,确保水泥浆稠度均匀,放入量不得少于每根桩设计用量。
5.3.3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操作(1)督促施工人员在钻机的钻杆上依据设计桩长做明显标志,以便现场施工人员及检查人员准确掌握钻孔深度,避免下钻深度不足;(2)钻头下钻前应进行试喷,确认能够正常喷浆时方可下钻,待下到设计深度时,方可开始喷浆,首先,应在桩底连续喷浆30秒左右,然后方可匀速提升喷浆,提升时压浆泵的压力为0.4~0.6Mpa,提升至离设计桩顶面50cm处,停止喷浆,然后重复搅拌下沉到底,重复喷浆搅拌提升。
钻进、提升速度应控制在0.5~1.0m/min,喷浆压力和钻杆升降速度应互补同步,确保整桩搅拌均匀。
桩顶高出设计桩顶面的50cm;(3)桩机操作者与拌浆人员要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机械搅拌喷浆时连续供浆,不得中断,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搅拌提升。
供浆因故暂停时,应立即通知操作着,为防止断桩,采取补喷处置措施,在断浆面上下重复搭接应大于0.5m;(4)在整个注浆过程中,常有冒浆的产生,在冒浆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壁冒出地面,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要求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要求整桩复搅复喷,复喷的喷浆量仍应不少于设计量。
如遇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使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
补喷重叠孔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6)承包人在钻杆钻进下沉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困难时,需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足量冲水。
随着施工进展,应随时复核桩位位置,以防人为、机械震动等因素造成桩位发生偏离。
钻头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1cm;(7)承包人在搅拌桩施工中,应认真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① 施工里程或部位,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② 记录搅拌机下沉及提升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停浆面标高等以及每根桩所用水泥浆总量和所用时间总长;③ 水泥浆泵送压力、管道压力;④ 每罐(池)浆液的水泥和水以及外掺剂得用量;⑤ 每米喷浆量,储料罐(池)内浆液剩余量;⑥ 搅拌次数与深度;(8)要求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认真执行作业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水泥浆配合比、桩机操作规程及主要技术参数现场挂牌注明。
5.3.4 泥搅拌桩成桩检验(1)质量检验要求承包人开挖自检,用目测法检查桩体成型情况、搅拌均匀程度,如实做好记录。
开挖深度为0.5m~1.0m,如发现凝体不良等情况,应报废补桩。
②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搅拌均匀程度及桩的施工长度。
桩体的设计强度(90天无侧限)不低于1500Kpa,28天强度不低于1000Kpa。
对每桩取出的芯样监理工程师应现场指定相对较弱的地方截取一段,送外委检测单位(XXXX市合力市政检测公司)做一组(三个)一个月龄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以测定桩身强度。
③在对搅拌桩进行检验时,钻孔后留下的空洞应采用与原桩配比相同的搅拌均匀的水泥土回填并挤压密实,也可采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回灌密实。
(2)外观鉴定① 桩体圆匀,无缩颈和凹陷现象。
② 搅拌均匀,凝体无松散。
③ 群桩桩顶齐平,间距均匀。
(3)实测项目如下表:6.1 贯彻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法律文件精神,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施工中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6.2 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中监理人员经常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做好相应的安全、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做好应急预案措施。
6.3 监理人员要检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工操作证及其有效期,确保所有特种工都持证上岗。
6.4 检查施工用电是否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的三级保护措施,配电箱应由专业电工负责,是否存在非专业施工人员乱拉、乱接电线。
6.5 检查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是否都正确佩戴了安全帽等劳保防护用品。
6.6 夜间施工时,检查照明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6.7 吊装作业前,检查吊装区域是否设置安全警戒线或彩旗、警示牌等,并有专人防护;吊装作业时,监理人员需随时检查是否设置专职起重指挥人员,吊车司机与地面指挥人员应相互熟悉标号、旗语、手势、哨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