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摘要:分类讨论是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分类思想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分类思想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分类讨论实质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思维策略。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其关键是“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
一、分类讨论的几个注意点1. 明确分类讨论的对象分类讨论的对象是用字母表示的数,一般为变量, 当然也不排除为常量的可能。
例1、设k 为实常数,问方程)4()8()4()8(22-⋅-=-+-k k y k x k 表示的曲线是何种曲线?解析:方程表示何种曲线主要取决于k 的取值,可对k 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1)当k 4=时,方程变为0,042==x x 即,表示直线;(2)当k 8=时,方程变为0042==y y 即,表示直线;(3)当84≠≠k k 且时,方程变为18422=-+-ky k x ,又有以下五种情形讨论: ①当4<k 时,方程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②当64<<k 时,方程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③当6=k 时,方程表示圆心在圆点的圆;④当86<<k 时,方程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⑤当8>k 时,方程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每一种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概念,并依据概念的内涵对参数k 进行分类。
2. 掌握分类讨论的标准凡是分类都有一个标准,对同一事物,标准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类的标准。
例2、设一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2x-y+1=0, 2x+y-5=0,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分析: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不能确定其焦点位置,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求解. 解:(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y=3时,双曲线的方程可改为1)3()1(222=---b y a x ,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a b , ∴ b=2. ∴ 555222==+==a a a b a c e . (2)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x=1时,仿(1)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ba ,此时25=e . 综上(1)(2)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55或. 3. 找准分类讨论的界点将讨论的对象分成若干部分,就要准确地选取“界值”,最常见的界值是“0”与“1”,如指数、对数的底a ,常分0<a<1、a>1两种情况讨论;在用根的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时,按首项系数是否为0进行讨论等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例3、解不等式()()x a x a a +-+4621>0 (a 为常数,a≠-12) 分析:含参数的不等式,参数a 决定了2a +1的符号和两根-4a 、6a 的大小,故对参数a 分四种情况a>0、a =0、-12<a<0、a<-12分别加以讨论。
解:2a +1>0时,a>-12; -4a<6a 时,a>0 。
所以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当a>0时,(x +4a)(x -6a)>0,解得:x<-4a 或x>6a ;当a =0时,x 2>0,解得:x≠0; 当-12<a<0时,(x +4a)(x -6a)>0,解得: x<6a 或x>-4a ; 当a>-12时,(x +4a)(x -6a)<0,解得: 6a<x<-4a 。
综上所述,当a>0时,x<-4a 或x>6a ;当a =0时,x≠0;当-12<a<0时,x<6a 或x>-4a ;当a>-12时,6a<x<-4a 。
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对参数a 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做到不重不漏。
一般地,遇到题目中含有参数的问题,常常结合参数的意义及对结果的影响而进行分类讨论,此种题型为含参型。
4. 分清分类讨论的“级别”例4、解关于的不等式:x ax a x 2110-++<()解析:()当时,原不等式化为10101a x x =-+<∴> ()当时,原不等式化为20110a a x x a≠--<()(), ①若,则原不等式化为a x x a<-->0110()(), 1011a a<∴< ,∴<>不等式解为或x a x 11; ②若,则原不等式化为a x x a>--<0110()(), ()当时,,不等式解为i a a a x ><<<11111; ()ii a ax 当时,,不等式解为==∈∅111;()iii a a x a当时,,不等式解为011111<<><<; 综上所述,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或a x x a x <<>⎧⎨⎩⎫⎬⎭011;{}当时,解集为a x x =>01|; 当时,解集为0111<<<<⎧⎨⎩⎫⎬⎭a x x a ;当时,解集为a =∅1; 当时,解集为a x a x ><<⎧⎨⎩⎫⎬⎭111。
这是一个含参数a 的不等式,一定是二次不等式吗?不一定,故首先对二次项系数a 分类:(1)a≠0(2)a=0,对于(2),不等式易解;对于(1),又需再次分类:a>0或a<0,因为这两种情形下,不等式解集形式是不同的;不等式的解是在两根之外,还是在两根之间。
而确定这一点之后,又会遇到1与1a谁大谁小的问题,因而又需作一次分类讨论。
故而解题时,需要作三级分类。
二、分类讨论的应用1、集合中分类讨论问题例5、(06全国II 卷)设a R ∈,函数2()22.f x ax x a =--若()0f x >的解集为A ,{}|13,B x x 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f (x )为二次函数知0a ≠,令f (x )=0解得其两根为1211x x a a == 由此可知120,0x x <>(i )当0a >时,12{|}{|}A x x x x x x =<⋃>,A B φ⋂≠的充要条件是23x <,即13a +<解得67a >; (ii )当0a <时,12{|}A x x x x =<<,A B φ⋂≠的充要条件是21x >,即11a >解得2a <-; 综上,使A B φ⋂=成立的a 的取值范围为6(,2)(,)7-∞-⋃+∞。
2、函数、方程中分类讨论问题例6、函数y=sinx |sinx|+|cosx|cosx +tanx |tanx|+|cotx|cotx的值域是( ) A.{-2,4} B.{-2,0,4}C.{-2,0,2,4}D.{-4,-2,0,4} 解析:须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因此必须对角x 所在的象限进行讨论.由题意可知x ≠k π2(k ∈Z), (1)当x 在第一象限时,y=1+1+1+1=4;(2)当x 在第二象限时,y=1+(-1)+(-1)+(-1)=-2;(3)当x 在第三象限时,y=-1+(-1)+1+1=0;(4)当x 在第四象限时,y=-1+1+(-1)+(-1)=-2.故值域为{-2,0,4},应选B.3、数列中分类讨论问题例7、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1的等比数列,n S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n S 表示1n S +;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解析(1)由=n S 4(1n 21-),得221)211(411+=-=++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23<<-c 2S k k S ,(k ∈N *) 因为>+1k S k S ,(k ∈N *) ①所以23≥-2S k 2312S 1=- 又4S k <,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当2=c 时,因为1S =2,所以当1=k 时,k S c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当2k ≥时,因为c S >=-252232,由k S <1k S + (k ∈N *)得23<-2S k 231k S +–2 故当2k ≥时,23c >-2S k ,从而①不成立 当3=c 时,因为2S 1=,3S 2=,所以当1k =,2k =时,k S c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因为c S >=-4132233,又23<-2S k 232S 1k -+, 所以当3k ≥时,23>-2S k c ,从而①成立 综上所述,不存在自然数c ,k ,使21>--+cS c S k k 成立 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 在解决第2问时,先分析问题使问题得以转化,再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对解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4、解析几何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例8、 在xoy 平面上给定曲线y 2=2x ,设点A(a,0),a ∈R ,曲线上的点到点A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f(a),求f(a)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求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问题,先用公式建立目标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在约束条件x ≥0下的最小值问题,而引起对参数a 的取值讨论。
解:设M(x,y)为曲线y 2=2x 上任意一点,则|MA|2=(x -a)2+y 2=(x -a)2+2x =x 2-2(a -1)x +a 2=[x -(a -1)]2+(2a -1)由于y 2=2x 限定x ≥0,所以分以下情况讨论:当a -1≥0时,x =a -1取最小值,即|MA}2min =2a -1;当a -1<0时,x =0取最小值,即|MA}2min =a 2;综上所述,有f(a)=21a a -⎧⎨⎩|| ()()a a ≥时时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