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高二生物(选修)练习二十九
种群数量的变化
班级学号姓名(20分钟)
()1.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
C.可用标志重捕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2.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B.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数量的倍数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D.栽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但其数量不能大于K值(环境容纳量)
()3.下面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6年
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
B.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环境容纳量
D.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
()5.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6.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7.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图中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8.人们通过减少食物来源、饲养家猫、地面硬化等手段对家鼠进行控制,这些手段能够控制鼠害的原理是
A.通过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增加天敌可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B.环境中鼠的容纳量完全是由食物来源量所决定的
C.老鼠种群内部存在“计划生育”现象,自动控制种群数量
D.一定空间内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
()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1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人为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11.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2.(多选)右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B.若t2时种群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捞最佳时期为t2时
D.t1-t2时段,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3.右图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该种群的K值是。
(2)该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
年后开始的。
(4)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
是,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为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