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内古诗词赏析(修改版)

课内古诗词赏析(修改版)

课内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颈联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尾联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草木旺盛之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草木因战乱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1、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使用了修辞,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二、《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⑴词中“”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一个“”字写了思妇凭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⑵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又表现其失望之甚,等待之苦。

⑶词中既实写眼前景,又虚写心中情,用景物来表现、衬托人物的心理的句子是:⑷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3、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15、《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万里送行舟。

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2.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_之情。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16、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

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1.“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十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送别_____。

(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十四、《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1、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2、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