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泰康之家·苏州吴园项目(31703地块(DK))一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综合类甲级证书编号:B02016年3月14日工程名称: 泰康之家·苏州吴园项目(31703地块(DK))一期基坑支护设计建筑场所: 苏州工业园区阳澄环路与水泽路交叉口东侧建设单位:泰康之家(苏州)投资有限公司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项目负责人:张贺涛设计:闫怀瑞审核:李学东审定:李国平总工:顾凤祥院长:王彬目录§1 工程概况 (1)§ 一般概况 (1)§结构基坑概况 (1)§ 周边环境概况 (1)§ 工程地质概况 (3)§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3)§2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分析 (4)§设计依据 (4)§ 设计方案分析 (4)§3 支护结构设计型式 (5)§4 基坑降水 (5)§基坑降水分析 (5)§降水方案 (5)§集水明排措施 (5)§止水帷幕措施 (5)§5施工准备 (6)§6 支护结构施工要求 (6)§放坡施工要求 (6)§土钉墙及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 (6)§钻孔土钉注浆施工要求 (6)§竖向钢管注浆施工要求 (7)§ 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7)§斜锚桩的施工 (8)§斜锚桩施工工艺 (8)§斜锚桩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8)§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9)§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要求: (9)§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准备 (9)§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9)§降水施工要求 (9)§支护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和要求 (10)§其它要求 (10)§7 土方开挖要求 (10)§8 基坑监测 (11)§ 监测技术要求 (11)§ 基坑监测项目 (11)§ 监测要求与报警值 (11)§9 应急措施 (12)§10 补充说明 (12)§1 工程概况§ 一般概况(1)工程名称:泰康之家·苏州吴园项目(31703地块(DK))一期基坑支护设计(2)建筑场所:苏州工业园区阳澄环路与水泽路交叉口东侧(3)主要用途:地下车库(4)建设单位:泰康之家(苏州)投资有限公司(5)结构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6)勘察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基坑概况1、结构概况拟建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环路与水泽路交叉口东侧。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7837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891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5008平米,拟建项目共1座艺术中心(1F~2F)、1 座酒店(2F~4F)、7 幢艺术家工作室(1F)及1 座活动室(1F)。

2、基坑概况现基坑支护范围为一期,即艺术中心。

本工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场地标高东高西低,根据地形图及现场情况,基坑支护时取2个整平标高:近西侧阳澄环路及北侧标高为85高程即相对高程,其他两侧标高为85高程即相对高程。

以下部分除特别注明外均为相对高程。

板面标高见平面图,板厚,垫层;承台厚,基坑挖深(按承台底考虑)~,集水坑最大超挖,电梯坑中坑超挖,货梯坑中坑最大超挖。

基坑开挖内边线为地下室外墙线外扩,基坑周长约为386m,基坑开挖面积约7444m2。

§ 周边环境概况场地卫星视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及现场踏勘,根据业主提供管线图纸,三倍坑深范围内无平行与坑边的市政管线(距离上坡线最近约30m),仅有预留管线伸入场地。

本基坑周边环境如下:东侧:基坑东侧为空地,为以后建筑用地,此侧地下室外墙离拟建建筑最近约。

南侧:基坑南侧为空地,此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最近约。

北侧:基坑北侧为空地。

西侧:基坑西侧红线外约为阳澄环路,此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最近约。

三倍坑深范围内无市政管线,仅有预留管线伸入场地,见环境图。

§ 工程地质概况1、基坑场地地层情况2、基坑场地水文地质情况潜水:拟建场地潜水主要赋存于浅层填土中,渗透性不大,故坑内可采取明沟+集水坑排水。

(微)承压水:本场地浅部第⑤层粉土、粉砂为微承压含水层,且场地稳定分布。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地区勘察经验,苏州地区历史最高微承压水位为,近年最高微承压水位为,年变化幅度为 左右。

勘察期间实测微承压水水位埋深为~,相应标高为~。

3、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参数注:1、“*”为经验值;2、上表中除抗剪强度指标为标准值外,其余指标均为算术平均值。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周边环境、基坑挖深和地质情况,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

§2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分析§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2、行业标准(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规程》JCECS96:99;(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5)《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

3、地方标准(1)江苏省有关地基基础及基坑工程的规范及规程;4、其它相关依据(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2015-G-528泰康之家31703地块(DK)初步资料(二)》;(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建筑和结构设计相关资料(2016年3月10日提供);(3)2016年1月25日技术评审意见书。

(4)2016年1月29日技术评审意见书。

§ 设计方案分析1、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基坑支护设计,不仅直接影响着土方开挖以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等施工成本,而且关系到基坑开挖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首先确保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方案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节省造价,过于安全及保守的方案会增加建设成本,不符合市场要求;最后考虑施工的方便性,施工的方便性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造价。

2、设计方案选型分析本基坑挖深(按承台底考虑)~,集水坑最大超挖,电梯坑中坑超挖,货梯坑中坑最大超挖。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实际情况,本基坑支护方案主要从常见放坡土钉墙,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锚索等支护形式中选择。

基坑支护形式如图所示,基坑主要采用土钉墙;支护灌注桩+锚索支护;悬臂灌注桩,详见支护图纸。

基坑支护平面示意图3、支护计算本设计方案中,面层参数为:强度C20。

喷射砼配比宜为:水泥1:砂:石:水,施工前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土钉采用Φ100钻孔注浆钢筋土钉。

钻孔灌注桩直径为900@1100mm。

斜锚桩直径为500mm,内置Φ钢绞线。

为保证施工车辆(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吊车、土方运输车辆等)能够在基坑周围正常行驶,以及施工期间在基坑周边一些材料的少量堆放,计算中,坡顶考虑20kpa均布荷载,坡顶外2m考虑30kpa汽车荷载。

本方案采用理正岩土系列软件进行验算,经计算各项系数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详见计算书。

4、材料水泥: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C30。

冠梁采用C30。

钢筋:灌注桩、冠梁均采用HRB400钢筋,箍筋均采用HPB300钢筋,材质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钢筋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如果采用焊接接头必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作。

焊接工艺及质量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2012)的有关规定执行。

焊条:HPB300钢采用E43××型,HRB400钢采用E50××型。

钢管:Φ48×(Q235钢)2、结构主筋净保护层厚度钻孔灌注桩:50mm,冠梁:35mm§3 支护结构设计型式经过计算优化,各坡面详细参数见“基坑支护平面图”及“基坑支护剖面图”。

§4 基坑降水§基坑降水分析基坑开挖有影响的地下水为赋存于浅部土层中的上部潜水及微承压水。

对基坑开挖有影响的潜水,可采取集水明排措施,对基坑开挖有影响的微承压水采用管井降水。

§降水方案管井井点间隔20m左右布设,共布设28口,管井总长度16m,滤管长度为9m,管底标高为。

降水设备布设过程中,要考虑不影响施工及遭受破坏。

降水在开挖前7天进行,降水期间应加强坑内及坑外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实施"科学降水、按需降水、分层降水"。

降深随挖深加大而加深。

降水终止时间由建筑结构设计单位确定。

为了保证降水效果,应及时有效地将抽出的水排流至建筑场地以外的指定区域。

§集水明排措施集水明排措施包括地表排水以及基坑排水。

地表排水是为排除地表降水等,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应加修整,构筑排水沟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地面,防止地表降水向地下渗透。

靠近基坑坡顶宽1m以内的地面应适当垫高,并且里高外低,便于迳流远离边坡。

坡顶设置截水沟。

坑内排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底板浇注前,是为排除雨水和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施工单位可在坑底设置临时集水沟及集水井。

第二种情况是底板浇注后,主要是为排除雨水,可利用结构设置的集水坑及后浇带排水。

集水沟及集水井用砖砌并用砂浆抹面以防止渗漏,坑内积水应及时抽出。

§止水帷幕措施本基坑采用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方案。

插入下卧不透水层深度根据《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l≥△=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且不应小于△h——基坑内外水头差b——帷幕宽度按照要求插入下卧不透水层深度不应小于。

综合四周⑤层底标高考虑,为保证止水效果,本方案中截水帷幕底标高见平面图,截水帷幕插入下卧不透水层深度约2m。

§5施工准备1、建筑物基础平面放样,核对基础底板、支护结构的平面尺寸。

如与设计图纸不符,参照主体基础结构设计图,并待设计作出相应调整后开始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