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
作者:张萍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7期
摘要: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生产计划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做好整体工作的大纲,是日常工作的依据。
企业管理要充分发挥计划的协调、平衡、控制作用、形成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考核的闭环管理,使企业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
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61
1 现阶段电力生产计划管理目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的能力确定生产,通过均衡地安排生产实现生产规划的目标,使企业在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和生产率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及时更新、保持计划的切实可行和有效性。
电业企业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就要发扬“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全面实现各项“创一流”生产技术指标为目标,着重于“完善、落实、巩固、提高”,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控制危险点,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电网安全运行能力;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加强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为手段,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作业行为标准化、运行值班无人化、开关设备无油化、继电保护微机化;实现生产技术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向用户提供充足、可靠、合格、廉价的电能;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管理创特色、上台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上探索输配分开、配售分开、运检分离管理新模式,迎接体制改革新挑战。
在机制创新上建立激励、绩效考核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制度创新上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规章制度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在手段创新上推行定额管理、目标管理、网络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在技术创新上研究节能技术、带电作业、状态检修、配电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等重点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指标创一流。
现阶段电力生产计划管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主业业务复杂,技术水平高,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属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
(2)部分企业由于减人增效的进行,存在着员工队伍比较年轻,用工水平较低的现象。
(3)生产和营销任务,以组织团队(班组)成员的协同工作为主,其生产和营销任务一般都是由多人组成的工作组协作完成,对合作协同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和营销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要求高,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4)一般电力存在着管辖电网点多、面广、线长,工作量巨大、条件十分艰苦的困难,在电网安全在生产计划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
(5)在电力营销环节,面对着激烈的区域竞争。
2 电力企业计划工作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计划工作主要内容有:(1)制定全局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即要横向的同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衔接,体现地区的整体效益,又必须纵向考虑企业内部的综合效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又含有经济、政策的因素。
(2)统一协调各部门的目标和工作,使企业管理工作有一个统一的步骤,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 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电力企业计划是面向电网内提供发电资源的发电企业和满足用电需求的供电企业,通过对各类电力食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和措施等方面进行预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调整和监督反馈等活动,使电网内不同的电力生产(利益)主体协调运行,实现电网总体和各利益主体的目标。
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计划原则,要强调计划的严肃性,避免政出多门,这是目前计划工作需克服的弊端。
3.1 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原则
在计划编制平衡时,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用电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研究安排企业生产经营计划。
在最大可能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一方面有电网和电厂的机组设备和发电量经济效益优化问题,另一方面有社会资源包括燃料和机组设备有效利用问题。
要坚持利益兼顾,同时注意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3.2 结合设备实际状况,优化发电资源结构的原则
优先安排经济机组、大容量机组多发电,压低高能耗的小容量凝汽机组计划发电量。
对各电厂安排计划时,同时考虑机组现行设备运行状况、计划期内机组计划检修、可能受阻情况和新机投产情况等,具体确定计划指标;对各供电企业安排计划时,要根据地区计划期内经济发展状况和用电负倚增长水平实际,安排计划指标。
4 要调查预测、科学编制及控制监督计划管理工作
4.1 用电市场调研与预测
电力企业要在用电调研预测上着眼宏观经济走势,找准经济增长点,用电增长点,根据经济发展多项指标与用电增长的关系,研究用电市场分类方法、调查方法、预测方法模型。
对用
电市场细分可按行业、地区分类,用户的分类可以按用户容量、地域、性质(常用方法)、信誉度等,以利于用电计划管理。
4.2 计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根据对用电市场有效需求的预测与可供电力资源的平衡关系,寻求企业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可以研究实行三年发展战略生产经营计划模式。
确立企业中期经营目标,推行企业经营策略。
研究在市场条件下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计划原则、平衡方法、计划方法,建立企业内外影响因素多参数计划指标方法数学模型,应通过建立软件建立方法库、指标库、数据库,提高计划管理水平。
逐步完善计划内容,即指标体系。
结合目前电网管理现状,建议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指标体系:发购电资源指标体系,供电需求指标体系,劳动及效率指标体系,成本利润及资产增值指标体系,相应电网建设与改造指标体系等。
4.3 计划监督机制与方法
在“厂网分开”改革逐步到位的过程中,要加快独立发电企业规范合同化及电网公司直属发电厂模拟合同化管理,实现“法制化管理”。
电网与地区供电公司及盲供用户逐步向合同化管理过渡,或模拟电力巾场经营方式,明确电力、电量、电价及未按合同送受购售)电补偿条款。
加强计划跟踪分析工作。
计划制订下达到集团公司直属发供电企业,各发供电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层层分解落实,这样保证了各级总体计划的实现。
同时,从公司到各发供电企业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完成情况调查和分析。
分析采取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查找问题,预测未来,制定和调骼措施,从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亦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
5 综合利用资源,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单一是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也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电力企业管得太死造成的。
现在,国家在逐步放开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权限,电力企业的自主权有了某些扩大。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一种成长行为,也是电力企业通常所说的多种经营,实际上涉足多产业的成长。
就电力企业来说,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能源、人力集中的企业,本行业有诸多自身优势,发展相关的多元化成本低,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运用组合策略,扬长避短,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流动,并通过开拓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6 结束语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只有努力遵循以上要求,才能使得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电力是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好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对当前及未来各地区电力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