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浅谈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前言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它是协调集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的的过程。
其目的可以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或综合性的。
管理作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区分是相对的;就企业管理而言,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企业管理属于微观范畴,但一个包含许多分厂或车间的较大企业,则企业的决策、组织等活动又属于宏观范畴,而各分厂、车间、班组管理则属于微观范畴。
企业管理是管理领域影响最大的一个分支,但如同其他管理一样,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施加于生产经营活动,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是通过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完成生产任务,达到其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包括社会生产目标、盈利目标、自我发展目标等,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属性是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除了要完成向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增加积累和提供就业机会等任务,还要维护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所以企业经营管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能发挥重大作用,负有重大责任。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国民经济每增长1%,就要求电力工业增长1%以上。
电力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它是整个社会的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源,它已渗透到国民的所有活动领域之中。
电力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和基础工业;而且是广大人民生活中必须依赖的公众事业。
因此,电力工业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
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中层,属管理层。
对企业经营决策起保证作用,处于执行性地位,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了物质基础与前提。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优质的二次能源,它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是在统一电力系统中瞬间完成的。
任何时刻,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在功率和能量上,必须严格保持平衡、并需要有一定的备用发供电生产能力和一次发电能源。
这就是说明电力工业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特征。
生产的不间断性:发电、输电、变电、供电、用电生产过程必须同时完成,不能大量地、廉价地存储,发多少电,消耗多少电。
因此必须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实行计划检修,加强绝缘、电测、热工、化学和金属等技术监督,坚持全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统一、经济调度,搞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力生产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使用的广泛性:电力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电能作为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电能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使用电能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必须坚持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因此,它必须向社会保证充足、可靠、合格、廉价地供电。
以新疆为例;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进展方面,截止到目前,国家下达投资计划共五批共计42.8585亿元,占计划投资80%,到位资金32.4585亿元,已完成33.3138亿元,占全疆总投资规模的60.57%,共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31座、容量645MVA、输电线路965公里,35千伏变电站179座、容量716MVA、输电线路3508公里,10千伏线路总长21887公里,低压线路总长19899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2320台,容量691MVA;通过以上建设、改造,据初步测算,全疆农村到户电价平均下降了0.25元/千瓦时,仅电价下降减少用电支出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减负1.5亿元,为新疆的农业生产、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的密集性和装置性: 电力生产要求自动化程度较高,如电力系统及其设备,它的电磁的和机电的变化过程非常迅速,必须配有专门的自动装置;例如;94年5月美国加州大面积停电,就是因为一个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造成电厂机组停运,进一步引发加主电网瓦解,致使加州70%的城镇工业、企业生产瘫痪、交通、居民生活混乱。
因此,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要在防止大面积停电、突发性事故、电网瓦解等方面狠下功夫,而且它的发、供、配、用电的设备必须在一个统一的电力系统中紧密,有机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能量的转换性:电力生产不仅产生电能,而且又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电力工业生产水平,如果采用按经济分配电力负荷仅一项技术措施,每年可节省煤炭约500万吨。
因此,必须要大力提高电力生产运行的经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能成本。
区域的独占性:在同一供电地区,不允许重复设置电力设备,出现多家经营、多头供电。
同时,电力生产各部门是十分协调的有机整体,各发电厂、变电站、供电部门的内部电力设备都是十分密切、有机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牢固树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观念,清晰全面了解电力生产的发、变、配、供、用电各个生产环节的特点及全部工作过程十分重要。
2、电力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以经济财务管理为中心,经济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之所以说经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每一项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手段。
财务管理是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区,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加强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适应电力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管理电力公司的迫切需要。
强化资金的内部管理:企业的资金就象一个人的血液,没有血液,无法生存;有了血液,循环不畅或不断流失,同样无法生存。
因此,应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领导,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机构对资金的决策作用;并切实做到资金的集中管理,综合平衡,统筹调剂。
提高对加强资金管理的认识,真正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以至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通过资金调节企业内部资金的分布和投向,调节企业的经营目标行为,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建立和健全资金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授权范围。
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各项生产经营要素,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这些要素也必然发生运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伴随商品物资活动而产生资金运动,现代企业独立进行金融市场业务必然发生资金运动,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就称之为财务管理,资金运动包括企业的寻资、投资、分配的过程,财务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及其整体所进行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决定作用,也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资金管理。
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对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管理上重发电轻供电、重产值产量,轻成本利润,没有牢固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
因此强化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电力企业的特性是产、供、销瞬时完成,在管理上是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统一核算,分级考核。
因而决定了成本体系是垂直结构,分级管理,逐级考核,自上而下的纵向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其关键是成本的考核和评价。
从厂(局)长到个人,每个环节、每项责任,都有标准,有考核。
考核评价要支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与奖罚制度挂钩,有奖有罚,。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被考核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真正发挥这个体系的有效性。
(2) 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和完善计量手段;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及时地反映成本实际水平,堵塞漏洞,防止乱挤乱滩成本,弄虚作假。
全员当家,全员管理;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翁。
企业要充分依靠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广大职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94年在全国推行的“邯钢精神”就是贯彻“眼睛向内、挖掘潜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方针,使职工人人成为“成本管理员”,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拓宽成本管理领域,实行全过程和全因素管理;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预测、计划、决策、核算、分析、检查和考核。
实行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全面开展这些工作,并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
全因素管理就是管理影响产品成本的一切因素。
电力发电企业以燃料成本为例,既要控制影响燃料费用形成的煤耗率,又要控制燃料成本,发热量,掺烧比等因素。
通过二者有机统一管理,全国平均供电煤耗1990年?1993年每千瓦时由431克降到422克 ,每年降3克;1993年?1995年每千瓦时由422克降到407克 ,每年降5克;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煤炭燃料成本约500万吨,经济效益显著。
降低电力企业经营成本的途径很广泛,但不外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从中找出措施,比如:(1)安全生产提高发供电设备利用率;(2)经济调度;(3)提高劳动生产率;(4)省煤接电、降低原材料、燃料消耗;(5)精打细算降低管理费用等等。
开拓电力市场,作好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电力市场是垄断性的。
世界各国、区域电网都是独家经营,我国也是如此,一家管电网供电,可以多家办电厂。
这就决定了电力销售环节是垄断性的,是独家经营。
而发电则存在多家办电,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根据电力市场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改革中,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调查与预测,重视各类用电市场的研究与开拓。
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集资办电,积极推行多家、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方针,把电力市场搞活。
(1)市场调查是指对市场供求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调查。
电力市场调查的方法有:(1)定期用户用电报表调查;(2)每年组织一次性的用户典型负荷实测调查;(3)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大用户直接调查。
(2)市场预测是指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市场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对电力企业来说,就是要对供电区域内负荷及用电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
一般预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法有:平均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单耗法、需用率法、指数分析法等等。
(3)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的一项企业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