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
价报告
福建省中考数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今年的初中学业考试是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以来的首次全省初中毕业生统一参加的新课程学业考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导向和选拔功能,推动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进程,使今后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中数学学业考试进行分析评价. 数学科评价组收到各设区市数学学业考试试卷、评分标准、质量分析及命题组和审题组成员名单,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及《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以下简称《考纲》)规定的内容范围与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对九个设区市的数学初中学业考试进行了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现将评价组意见整理如下:
一、考试命题管理过程
从各地上送的材料来看,各设区市都非常重视对中考命题的管理,均能按照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组建命题组和审题组,命审题人员绝大部分都经过了省级以上中考命题培训,具体人员配备如下:从上送的九份试卷来看,各设区市基本上都能依据《标准》和《考纲》的内容范围与要求进行命题. 各试卷均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课题学习”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考查,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关注所考查的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对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状况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既关注对结果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又关注对一些过程性目标达成状况的考查. 大多数试卷注意了控制题量与阅读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不必要负担;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试卷结构总体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教育性.
绝大多数试卷的格式、结构、语言和图形都较为规范,界面友好.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阅卷评分、控制评分误差.
二、试卷形式、考试结果和试题内容分析
1.各设区市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统计表明:
(1)各试卷中的题型仍为三种: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占分比例约在11%到24%之间;填空题占分比例约在13%到27%之间;解答题占分比例约在55%到67%之间.各地Ⅱ级总题量一般在26题左右,最少的为23题,最多的为28题。
总体上讲,各类题型比例较为恰当,总题量适中.
(2)各试卷中三大内容领域(将“课题学习”分解)所占比例范围大致如下:数与代数在43.33%到47.33%之间;空间与图形在37.33%到45.33%之间;统计与概率在8%到17.33%之间. 各领域内容考查比例大致接近4.5:4:1.5.各设区市对《标准》贯彻得比较好,但仍有个别试卷“统计与概率”领域所占比例明显偏小,与该领域内容所占课时比例不符.
2.各设区市初中学业考试数学科实测结果
从实测结果看,许多设区市实测的平均分、及格率较往年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试卷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 但我们也看到,多数试卷的难度还较大,仍有个别设区市的及格率很低,距省厅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
3.试题特点
各份试卷都能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注重考查“三基”和“四能”,突出对主体内容的考查,题目背景公平、立意新颖、表述严谨. 试题特别注意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多试卷创造性地使用已有的题型或积极探索尝试新的题型,设计了一定量的背景新颖、设问巧妙、形式活泼的开放性、探究性、应用性、实验操作性题目,体现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纵观九份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绝大部分试卷都能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关注对数学学科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初中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定位,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发挥评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