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课件优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 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字词解释——一词多义
1、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3、清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以......为乐) (逗乐)
(大约) (能) (清澈) (凄清)
4、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由,自) (跟随) (长短不一) (交错) (发现) (看见)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 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 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 求短暂的快乐。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
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 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 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 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 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 此,《小石潭记》成为了被历代文人所 传诵的散文名篇。
或现或隐 能;源头 凄清 随从
其岸势犬牙差互 相互交错
字词解释——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闻水声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 今义:住)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隶而从者 (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
趣味语文: ——袁世凯的挽联
当年,大窃国贼袁世凯去世,北京城里一 片哗然。但是由于北洋军阀势力尚在,因此民 众不敢太明里庆祝。 有人在门前挂了一副对联,“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有人看到说“这副对联上联 五个字,下联六个字,对不上啊。”大家一看 纷纷表示“袁世凯和中国人民不对仗啊。”这 时主人走出来解释,“问题就在这里。这叫袁 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5、差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6、见
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三、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 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 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柳宗元
复 习 知 识 点
一、节奏划分 二、字词解释
三、句子翻译 四、文章内容理解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 子厚
,世称 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 “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 和思想家,是 之一,与韩愈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 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 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 物,多所寄托。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 《柳河东集》 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 。
课前热身: 你知道怎么读吗?
古时候,有个学识渊博的先生要招收学生, 他为人正直,特别同情那些家里穷的学生。他出 了这样一个告示,在说明索取报酬的地方这样写 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 也可。”穷人子弟来,他就这样读;富家子弟来, 他就那样读。你知道他各是怎样读的吗?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课)
一、节奏划分(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一、节奏划分(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 / /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 / / / 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 / / / /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 / / / / 披拂
四、文章内容理解——理解填空
1、妙用比喻写水声 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排比写石底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 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 漫着忧伤的气息。
文章内容理解——理解回答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2、第二段写潭水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
清澈 、侧面描写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 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 ,比喻
4、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 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 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 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 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 下来,都可以称“记”。如: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说” 《马说》《爱莲说》 《送东阳马生序》 “序” 《五柳先生传》 “传”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书” 《陋室铭》 “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字词解释——重点实词
如鸣佩环 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为坻 为嵁 青树翠蔓
使……发出声音 这里指开辟 特别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茎蔓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照映 愣住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 曲折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根据考点自主独立复习10分钟左右
再读课文
再读注释
再读译文
再读课后习题
再读笔记和“名师解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 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