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熊猫的故事

大熊猫的故事

大熊猫的故事
走进熊猫
281303205 周东鑫
1
熊猫简介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 学家称为“活化石”。从其祖先出 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而与 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 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主要分 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 部,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2
熊猫的生存环境
•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 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 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 大熊猫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 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 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了一个 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 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 其居住地位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故温差也比较大。
近年来少有发生
生殖率低及人类生境的扩大
生境扩大,退居山顶。竹种单一,花开无食。
10Leabharlann 岛状隔离的生存环境。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 的生境中。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 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 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 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1
熊猫的前景
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 体和科学家们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 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 略有增长。 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 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 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 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 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
12
大熊猫保护措施
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先后制定了保护大熊猫等野 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 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全国 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对走 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 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 并没收全部财产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 来,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先后建立 了14个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在保 护区内,坚持常年巡逻检查同时进行治山治水,恢复植被, 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 扰,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熊猫的生活习性
• 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 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 间巢域有重叠现象。 •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 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 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 水。
4
熊猫饮食
•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 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所以又称作 “竹熊” 。 •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中最有营养、含纤维素 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在 其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 • 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 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 其体重的40%。
8
捕捉过多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 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 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 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根 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 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 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 能恢复;
9
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
13



14
5
熊猫的天敌
豺 :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 年个体。 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此外还有 豹、狼、黄喉貂.
6
致危因素
森林采伐。
捕捉过多 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 生殖率低及人类生境的不断扩大。 岛状隔离的生存环境。
7
森林采伐
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 万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 平方千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 13,921.52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 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 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平方千米的速度 在消失。从而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 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 急剧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