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 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 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 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 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 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 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 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 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 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 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 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 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 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 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 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 《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 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 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 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 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 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 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 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 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 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 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 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 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 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 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 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 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 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 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 “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 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 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 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 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 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 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 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 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 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邓 涛博士
《教师专业标准》是2012年教育部通过长达八年的研究,正式公 布出来的,对我们国家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三个系 列作了一个规范性的要求,标准颁布以后,到目前,大家还没有 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教师的考评、教师 的入职、教师的绩效工资核定、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注册考核恐 怕就依照这个来办。政策才颁布有一年,所以很多政策得一段时 间能看到效果,今天与大家分享邓涛博士的部分讲座内容,使大 家对《教师专业标准》有所了解,我们可以根据专业标准指引的 方向,看我们国家将来教师从官方的要求上来说,应该朝哪方面 去发展。邓博士就《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了解读,小学和中学 有很多一样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将在活动的交流中提到,邓博士 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价值
三、《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专业标准》的实施要求。
一、为什么要颁布《专业标准》也就是《标准》 出台的背景。
第1方面、我们国家近几年的教师队伍建设主题主要是 质量提升,我们国家的教师在1995年基本上解决了中小 学教师数量缺少的问题,也就是说在95年之前我们国家 教师谈不上质量,当时有人到中小学教书就已经不错了。 从1995年开始到1999年高考扩招之后,随着我们国家高 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它逐 渐缓解了我们国家教师缺少的问题。严格的讲从2000年 开始,我们国家到处发出这样的信息:我们不需要一般 的人来做教师,将来我们要高素质的人来做教师。发展 到今天大家已经看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再到中小学谋求 岗位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所以国家现在也具备了这 样一个条件:把教师的质量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来抓。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 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 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 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 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 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 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 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 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 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 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 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 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 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 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