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2008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试题

2007--2008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试题


D、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

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相关关系
D、没有
关系
10、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旨在(
A、 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
B、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
C、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
D、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
E、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
8、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有(
)。
A、相关性 B、可控性 C、可测性
D、流动性
E、安全性
9、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
C、金融业
D、保险业
6、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7、流动性陷阱是指(
)。
A、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1.试比较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异同?
2.联系我国目前汇率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人民币升值问 题的看法?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至2008第一学期 货币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第二套试题
答案 共计五题 闭卷考试
金融学院2004级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劣币是指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金属;
2.巴塞尔协议:它是1987年12 月国际清算银行召开中央银行行长 会议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的基础上,于1988年7月由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其全称为《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 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其目的在于:(1)通过制定银行的资 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 康发展;(2)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 间的不平等竞争。其主要内容有:(1)关于资本的组成;(2)关于风 险加权的计算;(3)关于准备比率的目标。
良币是指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在金银两本位条件下,由 于各国政府规定的比价与市场价格不同,由于金银在各国间可以自由铸 造、自由兑换、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这种流动使得在一个国家内金 银的供给和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造成劣币流通,良币被人们熔化、 输出或被储藏起来从而退出流通,经济学家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 律”。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存贷款利率 C、提高
再贴现率
D、出售政府债券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10、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额减少,表示(
)。
A.本币升值
B.本币贬值
C.外汇汇率上涨
D.本币汇率上涨 E.外汇汇率下降
三、判断分析题:(首先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共30 分。)
1、直接融资就是指不通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的融资活 动。
)。
A、灵活调节货币供求
B、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
C、保障金融安全
D、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
相对稳定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1—5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
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小题不得分,每题1.5分,共15分。)
2.巴塞尔协议
3.流动性陷阱
二.判断分析题(5×5=25分) 1.信用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的信用。
2.直接融资就是指以金融机构为信用中介而进行的融资。
3.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政策是完全自由化的。
4.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三.计算题(3×3=9分) 1.如果原始存款为2 0万元,派生存款为60 万元,则存款乘数为多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第一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证券的期限越长,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其价格的影响就( )。
A、越稳定 B、越小 C、越大 D、越无关
2、《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了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即资本充
银行对利率的间接调控仍然存在,实际上,这种调控将永远存在。并 且,在自由化过程中或之后,政府对各种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的金融行 为的监督加强了,而不是放松了。所以,市场经济国家虽然以市场为调 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说没有政府的参与。市场利率虽说主要是 随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都出现过政府 管制的现象,并非完全自由化的。
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 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 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比较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与联系。 2、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商业银行存款货币
创造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14分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我
国中央银行采取了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采用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如何评价?
2007-2008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第一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B; 3、A;4、C; 5、A; 6、C; 7、C; 8、A;9、B;
2、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3、商业银行的资产都能给银行带来收益。 4、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利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 5、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政策工具。
6、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方式转移。
四、计算题: 10分。 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
足率不得低于(
)。
A、4%
B、8%
C、12%
D、10%
3、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4、能较好地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
A、预期理论
B、市场分割理论
C、优先聚集地理

D、流动性偏好理论
5、货币经营业的性质是(
)。
A、商业
B、银行业
4.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错误。从货币供给原理来说,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之积。从货币工给量的形成过程来讲,它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 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又受各种特 别的因素的制约。因此,货币供给量并不是中央银行绝对能加以控制 的。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错误。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所以,任何资 产都能转化为现金,但并不能说资产变现能力就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还要看其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 三.计算题(3×3=9分) 1.如果原始存款为2 0万元,派生存款为60 万元,则存款乘数为多 少?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E;2、ABD;3、ABCD;4、ABC;5、BD;6、ABC;7、BC;8、 ABC;9、ABCD;10、BC。 三、判断分析题:
1、错。在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机构没有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 2、错 。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货币供给量的 大小最终并不是中央银行一家所能控制的,而是由经济机制内部各经济 主体共同决定的。从货币供给量的形成过程来看,它是由中央银行、商 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3、错。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不同的种类,有些资产是不盈利的,比如 库存现金及多数国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4、错。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利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 的趋势。即期限越长的投资,未知因素越多,风险概率就越大,利率就 越高;期限越短的投资,未知因素越少,利率就越低。 5、错。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 过于猛烈并且缺乏弹性,政策预期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体系 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额。公开市场业务才是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调节工具。 6、错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但并非所有风险都 可以通过保险方式转移。可保风险必须具备相应条件。 四、计算题:
)。
A、自有资本
B、存款业务
C、借款业务
D、信托业务
E、 结算业务
5、中央银行的贷款对象是(
)。
A、工商企业
B、商业银行
C、投资银行
D、政府
E、证券公司
6、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
)的货币数量。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贮藏
D、价尺

7、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 )。
存款乘数2.5 银行体系存款货币量为25000 货币乘数 3 五、简答题: 1、联系: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收入来源相同。
区别:风险不同、受监管的程度不同。
2、(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概念。 (2)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有无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而在于金融机
构是否发行了间接证券同时承担了债权和债务。 (3)比较二者的融资成本、风险大小和门槛高低。
1、下列信用工具属于直接证券的有(
)。
A、银行汇票 B、股票 C、公司债券 D、大额可转让存单 E、
商业汇票
2、银行支持商业信用的形式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