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

”怎样才能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呢?要让学生充满自信,怎样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呢?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而且这些语言要充满鼓励性,如促进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真聪明,想得又快又好!帮其成功: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

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

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等等。

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用慎用批评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优点和长处的肯定与赞美,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放松、愉悦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高效地进行学习,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荣誉感。

现在,很多教师不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教育过程也不是填鸭式教学,摧毁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那么,应该怎样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给予学生平等的待遇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

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在教《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前,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

”“老师读的时候要有感情。

”……老师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

我还没有听清楚。

”教师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

”“老师将卖矛者的夸耀的语气读出来了。

”“我听出最后卖矛人的无地自容,但最后部分读时再缓慢一点就好了。

”教师在倾听学生评议时,故意设难:这里为什么要读响亮呀?(因为文章中卖矛人夸口说:“我的矛很锐利……”,夸口应该是很骄傲地说,应该声音大点。

)那文章的最后为什么要读缓慢一点呀?(因为这时卖矛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接着,教师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书也读得认真多了,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师生互评是我们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这里,老师鼓励学生对自己读书提希望,再通过朗读将读书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暴露出来,引导学生提意见。

学生刚开始可能就会泛泛而谈,如“读得真好!”“读得有感情。

”但教师长期以自己的语言评价给学生做榜样,注重指导学生从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是可以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当然学生在评价中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2给予学生最真心的赞赏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

在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碍于脸面, 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

要知道,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老师的期望肯定是有差距的,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扬,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教学《金蝉脱壳》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教师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

有位同学在教大家“搜索”两个字时,提醒大家:“搜”的第5画是“短横”,不是“横折”。

“柿”的右边是“市”,不能将一竖出头。

教师马上表扬他:“你的观察很仔细!老师还没注意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空画起来,比刚才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之蜂拥而出,花样繁多,形式新颖活泼,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

当堂反馈检查结果时证明,这节课生字教学效果明显。

3、给予学生真诚的宽容教师对学生不苛求完美,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给予他们反省自新的机会是必要的。

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会说:“没关系,再想想”如果学生想不出时,老师配合学生的步调去帮助他找到正确答案。

因为我们深知,学习中纰漏是再正常不过的4 给予不同学生不同评价要求独立思考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对于差生要夸张地说:“嗯!很好。

”“对!对!对!再接着说!”同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带有惊喜的样子。

而对中等生,则认真地说:“好”、“正确”;对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用不同的语气,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正确。

”稍有难度·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挺好,思路正确,把它补充完整,你能行的”;对优等生则说:“思路特别”、“想法独特”、“方法简捷”。

这样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适时选取不同的激励性语言,让差生都感觉到“我能行”。

还不会让优等生和中等生产生“我最棒”的优越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直接激励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培植创新的土壤。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都蕴藏着得到别人赞誉的一种需要”。

诚然,对小学生也不例外,况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需要赞誉的“期望值”更高。

在教学中,当学生想得好,做得好、说得好,教师就可使用“真好、不错、了不起、真棒、真聪明”等语言激励他们,来肯定部分或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或进步。

使他们渴求成功,需要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促使创新的火花自我萌发。

,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一下子表现得精神饱满,个个跃跃欲试,主动创新自学,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师鼓励性语言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如要求独立思考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对于差生要夸张地说:“嗯!很好。

”“对!对!对!再接着说!”同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带有惊喜的样子。

而对中等生,则认真地说:“好”、“正确”;对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用不同的语气,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正确。

”稍有难度·的问题,对中等生说:“挺好,思路正确,把它补充完整,你能行的”;对优等生则说:“思路特别”、“想法独特”、“方法简捷”。

这样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适时选取不同的激励性语言,让差生都感觉到“我能行”。

还不会让优等生和中等生产生“我最棒”的优越感。

2、教师鼓励性语言应用要有广泛性。

课下,面批作业时,与学生谈心时,当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有进步时……,教师要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里,不失时机灵活地对学生予以鼓励,这样让学生在各方面都信心百倍。

3、鼓励语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在公开鼓励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到其他听者的理解,不能为鼓励一个人而伤了其他人的自尊心。

如在表扬一个回答较出色的差生时说:“你比某某强多了。

”这样的评价在鼓励了一个学生的同时也伤害了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的评价就不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运用鼓励性语言时要认真揣摩,做到既要鼓励该学生,又能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鼓励性。

只有做到这一点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4、鼓励性语言形式要多样性。

鼓励性语言的除口头形式以外,还有书面形式。

如作业后的评语,书信交流等,书面形式的鼓励性语言的运用,更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的形式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针对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可这样进行鼓励:“今天能看到你的作业,我真高兴,希望这是你的新的开始”;如针对优生可这样鼓励:“你是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你的见解应该是独特的。

”这样以书面形式进行鼓励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考虑口头表扬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不会触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说书面形式的鼓励性是公开形式鼓励的必要补充。

总之鼓励性语言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一剂良方,希望广大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但是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模仿,应该因人因时采取不同形式灵活调剂。

让这一剂良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分享顶开放的课堂点燃智慧的火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

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一个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更是批改一个时刻能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

一、选择开放生动的教学内容,唤起孩子们想飞的欲望。

语文源于“生活”,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就是最开放、也是最生动的吗?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而发现语文的趣味性和巨大魅力,是树立大语文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以作文教学为例,我时常鼓励孩子们以“童心看世界”、用“真心抒真情”。

比如,在以《我的发现》为题指导学生作文时,我首先以我每天上下班途中常常留意大街上的各种招牌,便发现许多错字,有的甚至还闹出笑话为题材写了一篇生动的下水作文,从而激起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发现的欲望。

乘胜追击,我马上让他们在小组上在交流曾有过的“发现”,顿时,教室里非常热烈。

更令我欣喜的是,这次习作大获成功,尤其在选材上各具特点:有的孩子从实验中发现了许多科学道理;有的从父母的举止言谈中发现爸爸妈妈把自已当大人了;还有的还通过一件件小事发现了同学间只有有了谦让和理解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看着一篇童稚而又充满真情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并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当然,开放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渠道多样:电影电视、广播光碟、社会实践、实验操作、与人交流无不为孩子们提供了可学、可写、可用的广阔空间。

二、开放的教学语言为孩子们插上能飞的翅膀1、在《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双向互动是平等对话的基本保障。

只有在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出一个“引导者”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才能时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发自内心的平等交流:“你的朗读真让我佩服!”、“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很抱歉,我能打断你的发言吗?”、“你能为我参谋参谋吗?”……2、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是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夫曾说:“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是教学幽默的一代名家。

熟为人知,于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在组织学生听完朗读后,突然一字一顿地说:“陆小军最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