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之间的关系

中美之间的关系

谈中美关系
中美之间的关系,关键不是朝鲜半岛,也不是台湾问题,关键仍是经济
2010年即将成为过去。

中国外交在过去的一年,可谓是挑战艰巨。

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一枝独秀,俨然扮演世界火车头的角色。

以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后的第一年就访华,并提出中美共治世界的建议,一时间,G2的口号响彻云霄。

然而,在许多国际议题上,包括朝鲜半岛、伊朗核危机、气候变化,中国并没有与美国同声共气。

此外,美中贸易的逆差不减反增,人民币汇率也迟迟难以起飞。

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会选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白宫和国务院修正了对华政策。

从谷歌风波到贸易战开打,美中关系突然紧张起来,乃至希拉里挑战中国南海核心利益,奥巴马高调宣称“美国回到亚洲“。

一时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岛屿主权争端、中日围绕钓鱼岛船长被扣风波以及朝鲜半岛的天安舰沉船、延坪岛炮击事件,中国跟邻国的矛盾好像一日间突然爆发。

而美国则总是在这些冲突中扮演着幕后的角色。

G2共管世界演变成G2震惊世界。

当然,中国在挑战中走了过来,尽管走得跌跌撞撞。

回顾2010年,中国外交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何美国只不过口头上表态,同时花费了数量不多的军演费用,就成功拉拢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抗衡,轻松化解了日韩国内沉淀很久,并已经爆发成巨大政治能量的反美风潮,夺回了区域军事角力的主导权,让美军在这个区域的存在有了“更多的合理性“,从而也获得了与中国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由此可见,不管中国喜欢与否,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何搞好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不能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中国的开篇外交,就是对美外交。

在2010年被拒绝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率先走访北京。

然后是胡锦涛主席在1月中旬正式访问美国,这是他第三次访美,也是对奥巴马访华的回访。

这次访美,能否让中美关系柳暗花明,能否超越2010年的磕磕碰碰,接续上2009年底奥巴马访华时的热络,将引发世界的关注。

中美关系,不应该定位成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应该是建设世界和平的基石。

因此,有几个习惯的说法应该“与时俱进”,一个是“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可以修正为“中美关系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刻正在到来”;一个是“对美关系需要韬光养晦,斗而不破“,可以修正为“对美关系实话实说,明争明斗”。

其实,中国不必自卑,虽然军事上仍然不及美国,但已经拥有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实力”,美国吃不掉中国,这就足够了。

中美之间,应该大家把各自的战略核心利益放到桌面上去,找到彼此妥协、各自让步的契合点。

中国没有必要在全球与美国一争高下,但却要求在美国认同中国在东亚地区领袖地位的前提下,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美之间的关系,关键不是朝鲜半岛,也不是台湾问题,关键仍在经济。

这一点,许多人看不到,或者认识不足。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刁难,深层原因还是经济,许多时候是借题发挥。

对此,在1月份的中美“高峰会议”上,中国应该着眼于“短期可以让,长期应该争”的思路。

美国总统需要连任,因此北京可以让利,但却要争取回来长期获利的中美经济互动框架,这正是在台湾问题上北京采取的策略。

从表面上看,华盛顿远,东京近,首尔近,雅加达近,河内近;但是,华盛顿关系搞顺了,那才是捷径。

金一南:台湾问题中美分歧最大美国最不愿意谈
中美军事代表参与表明双方趋于理性
金一南认为,从此次双方参与成员可以明显看出,中美的利益点正在逐步扩大,或者正在明显地扩大,也可能是问题点、矛盾点的扩大。

中美两国家利害相关,虽然双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战略意义追求完全不同,但是两个国家从经济上结成了密切联系,双方贸易额将近4000亿美元。

在国际上,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如此之大,世界历史上前所未
有,这是非常新的局面。

近两年中美关系的发展,我过去叫战略经济对话,没有一个“与”字。

实际上,这个“与”字是很有讲究、很有意味的。

过去长期局限于中美之间的对话,经济问题只就经济问题对话,也就是说经济方面的战略问题对话。

从2009年、2010年开始有所改变,从金融危机之后,改为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

战略与经济对话,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战略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对话。

之前,有国国务委员参加,没有军队代表参加,今年马晓天副总参谋长参加是个非常大的进展。

马晓天副总参谋长原来是国防大学的校长,今年作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代表团成员参加,这不仅是国防大学的光荣,也昭示着中美双方关系的全面性,不仅仅是经济,同时包括外交、政治、军事。

中美军事关系可能是个最敏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旦出了问题,双方都不由自主地采取一些停止交往的措施,或者关系恢复时间很长,军事上相互不信任。

今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是一个实质性的进展,却是中美关系认识上越来越趋于理性——理性地处理中美关系,而且这不仅是经济关系,而是包括政治、外交、军事全面的关系。

台湾问题是中美分歧最大问题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涉及的军事问题就是怎样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中方并不要求与美国协调在在非洲、太平洋、美洲、中亚的利益。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要保持全球的行动自由、对全世界所谓重要资源、对全世界所有重要通道的控制。

而中国奉行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这是双方一个非常大的分歧点。

金一南认为,美国对台问题美国人最不愿意谈,最不愿意接触的,而却愿意谈别的问题。

当然,如果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不能相互谅解、相互尊重,那会很麻烦。

因为台湾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面对这样敏感、要害的问题,中国的执政者都不会有任何犹豫。

对美国来说,台湾在美国的万里之外,作为美国战略棋盘的一个棋子,他不愿意放弃并希望其发生作用。

所以,如果说中美之间的分歧,这是最大的问题。

双方国家利益如果在这点上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认识、相互尊重,尤其是美方对于中方的尊重,那么中美关系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为它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中美双方的军事关系,会直接反映到政治关系,甚至到经济关系中去。

中美安全对话不同于“美苏对抗”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前亚洲事务主任杰弗里·贝德认为,中美安全对话,低于当年的美苏水平。

金一南认为,这个估计有点过高。

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中方并没有达到当年苏联的程度。

当年美苏战略和武器,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苏联的弹头要比美国多,美国的运载工具要比苏联多。

战略武器层面,中国与美国相去甚远。

比起当年美苏对抗,中国的强项在于中美经济的交往。

当年,美国与苏联相互划分独立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和经济体制,双方几乎不相往来,经济贸易量交往很少。

今天,中美贸易量交往很大,两国间的交易量达到4000亿美元。

这是苏联远远达不到、望尘莫及。

所以,今天的中美关系,与过去的苏美关系有完全不同的特质。

如果以过去苏美关系分析,无法有效地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而且也无法驾驭这个完全不同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