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注绪论2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3 1 1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六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4 1 1七激励理论 6 1 1八领导行为理论 5 1 1九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2 1 1十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6 1 1十一当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6 1 1十二当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4 1总54 10 12计第二部分编写原则1.突出系统性。
《管理思想史》应突出史学特点,力求系统阐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确保主要的管理思想得以完整准确地阐述。
2.增强针对性。
《管理思想史》的教学对象是电大学员,教材编写时要针对电大学员的知识水平和不脱产学习的客观实际,尽可能有助于学生自学和适应考试,每章后面的辅导部分应包括:主要内容回顾、教学重点或难点、该章思考题。
3.保证规范性。
严格遵守中央电大对教材的编写要求,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行文及版式规范,严守图书出版规则,努力使本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达到精品教材的要求。
第三部分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目标:通过讲述《绪论》,使学员了解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简史以及学科特点,了解本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认清学习管理思想史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确立适合本学科的学习理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学习建议: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掌握本章要点,适当作学习笔记,特别要深悉学习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意义,起好步,开好头,打好本课学习的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四、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五、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第一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们了解国外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懂得管理是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它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发展,并对古代社会、中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的主要管理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和理解本章要点,把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科学文化的进步联系起来,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节、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一、苏美尔人的管理思想二、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三、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四、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五、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六、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第二节、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一、社会结构与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二、中世纪初期的管理思想三、威尼斯商人和兵工厂的管理经验四、中世纪后期的管理思想第三节、文艺复兴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一、文艺复兴运动二、宗教改革三、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管理思想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们了解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研究,对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方法分析和理解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及其特征,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环境、科学文化等因素联系起来,适当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3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一、老子的管理思想二、孔子的管理思想三、商鞅的管理思想四、孟子的管理思想五、孙子的管理思想六、管子的管理思想第二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一、人是管理的中心二、家庭是生活的中心三、情义是行为的扛杆四、计谋是交往的支柱五、中庸是抉择的标尺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一、儒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二、道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三、法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四、兵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章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们了解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推动作用,懂得管理是与人类生产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同步前进的,工业革命引起了古典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并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习建议:学生们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适当阅读有关英美工业革命的历史书籍,了解工业革命对提高管理水平的强烈需求,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3学时第一节、英国的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二、生产组织方式的进化三、古典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二节、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延伸一、安德鲁•尤尔二、查尔斯•杜平三、威廉•杰文斯第三节、美国的工业革命一、早期的工业发展二、美国的制造系统三、铁路的发展推动了管理的进步第四节、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一、麦卡勒姆二、普尔三、亨利•汤四、梅特卡夫五、哈尔西六、史密斯第二编古典管理理论第四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们了解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和内容,并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学习建议:学生们要认真学习本章内容,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解和把握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深远意义,充分认识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局限性,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一、泰勒生平简介二、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三、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现实意义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二、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三、拔佳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一、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二、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三、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第五章古典组织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古典管理理论体系及内容,了解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及其贡献。
学习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学员们要根据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管理思想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理解和掌握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5学时第一节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一、法约尔的生平简介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三、对法约尔管理思想的评价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思想行政组织体系一、马克斯·韦伯生平简介二、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综合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二、古典管理理论基本原则三、古典管理理论体系及内容第四节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三、古典管理理论的贡献第三编行为科学理论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行为科学在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掌握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管理实践的比较,充分认识行为科学的时代性、有效性和局限性。
学习建议:学生们要认真学习本章内容,在了解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角度分析行为科学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人际关系理论,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节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行为科学的提出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行为的困惑-----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方向第二节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梅奥与霍桑实验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的科学成分二、行为科学的理论效果三、行为科学的缺陷第七章激励理论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要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学生要能够联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运用激励理论指导和规范各种管理行为。
学习建议:通过本章学习,学员要了解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内涵和激励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地位,理解各种激励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了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撰写相关短文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计划学时:6学时第一节需要层次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主要代表作三、主要观点第二节人性假说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代表作品三、主要内容第三节群体行为理论一、团体动力学理论二、团体规范和压力理论三、团体的内聚力和士气的四、信息交流的理论五、有关团体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理论第四节强化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主要观点第五节期望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代表作品三、主要观点第六节双因素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主要观点第七节公平理论一、代表人物二、主要内容第八章领导行为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教授,教师要运用领导行为理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熟悉并掌握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正确理解、运用、发展各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