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课件.ppt
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 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 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 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据报载,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保持 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
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错 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他站在村落中央,以示 警戒。每当这个时候,部落的人们都会放下手 里的工作,将这个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 他。
——苏霍姆林斯基
“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 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 的表现又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 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 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发现他那独一 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 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 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 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 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班级目标树”
[刘国华 案例]
《加强目标管理》
[魏书生案例] 《将近10岁的<班级日报>》198401
第三:制定完善而切实可行的班 规班法,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
“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 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学生做的事体越多,越是害学生。 因为他人,随便怎么精细周详总不如人之 自为。……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 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 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1.零食的范畴和利弊 2.表决:在校内能否吃零食? 3.选举“责任人”(卢建) 4.讨论罚则并表决 5.记入班规班法并正式实施 6.执法有疑义找“法律顾问”
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是“法治 者”而非“人治者”;而班规班法的制定 者和执法者又绝非班主任个人,而是由学 生自己制订并由学生自己执法。由学生讨 论,最终通过和制订的“班级法典”一旦 正式生效,就成了“班级法律”,班级里 的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必须全力保证 其严格一贯地执行。面对班规班法,人人 有权利,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通过班规 班法,使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管理 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也就 从“人治”走向“法治”了。
班主任应当带头组织和投入到各 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中去,并且要想方 设法让全班同学参与。必须明确的是, 结果有时并不重要,活动的准备过程、 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 班的过程。每一个人投入越深,体验 就越深,体验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 强,集体归属感越强,集体凝聚力也 就越大了。
[陈碧芳案例]
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 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
从此我数学一落千张,患上数学恐怖症。
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 学打交道了。
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狂跳不 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 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 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 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二.班级管理需要爱心,也要讲究方法。
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 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 生分割成一个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 学生集合体。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 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也是学生交 往的基本场所和学生成长的重要环 境。
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到高级 阶段的表现形式,是集教育、教学 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 在集体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 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 的心理依托;成员之间互相友爱、 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 人为集体的挫折感到真诚的难过与 忧虑,集体为每一个人的成绩感到 由衷的欢喜与自豪。
(《中国青年报》20031014)
《班干部轮流当》
唐千惠“任职履历”: 一年级:小组长(老师推荐) 二年级:劳动委员(同学选) 三年级:班长(同学选) 四年级:“学生督导小队” (毛遂自 荐)
五年级:“学生校长助理”及中队长
第四: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和道 德规范,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主导地位 的、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遏制错误思想, 阻止不道德现象的意见和言论。健康的集体舆论 是班集体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班集体是 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它象一张无形的大网时时刻 刻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言行,对于其中一些小的偏 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班主任应关注并善于引 导集体舆论,把自己对学生个体的关心、表扬和 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关心、表扬和批 评,使学生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受自己与 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
[李镇西案例]
《开学之前的一封信》
1、热烈祝贺 2、介绍历史 3、展望未来 4、提出要求 5、留下悬念
[李镇西案例]
《第一天的“见面礼”》
1、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见面礼: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2、同学们送给老师的见面礼: 给老师的一封信(希望班级是怎样的集体?
愿意担任班干部吗?可以在哪些方面为集体 出力?)
7.安排当干部
8.对手竞赛
9.学生作文表扬 10.推荐好书
班级管理方法介绍与探讨
➢爱与赏识 ➢“教育惩罚” ➢师生协议 ➢“囚徒困境”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刚柔并济 ➢黔驴发威 ➢以奇胜
爱与赏识
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 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换句话说,即世上没有坏孩子、差学生,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 能发现其有几个长处。即使其做错了事, 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 字。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帮助” 并不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技术或技巧,而是 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认可与爱心。在班 级管理当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爱学生, 这是教育的关键,
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 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正颜色。
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 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 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 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 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脸上。
数学老师说,你把全班学生的脸都丢尽了。
[春添老师案例,王晓春老师点评]
《学生和我关系好,但是不听我的》
教师维持课堂纪律靠什么?
1、靠老师厉害; 2、靠集体压力; 3、靠师生关系好; 4、靠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是我自己的需要, 而
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束缚。” 5、靠老师讲课吸引力。
第五:组织丰富多采的班级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一个班级如果 除了上课就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 情的。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各种生动 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 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让学生 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 思!”“我们班和别的班就是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 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能够通过淡化教 育痕迹的方法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马卡连柯
Hale Waihona Puke 最好的教育是集体的教育,它
育人无形,润物无声;它潜移默化, 直抵人心。培养班集体既是班主任 的主要工作,更是帮助班主任做好 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在集体 中、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 一位成员,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 法。
第一 :精心为学生创造对 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让 学生在盼望中感受班主任的爱 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集体 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迎 接新集体的诞生!
“我自己从十七岁就当教师,我曾 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 好、教育好,然后教育第二个、第三个、 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了的时 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 可是,后来我得到一个结论:……要采 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 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教育 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 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了。”
围上来的人们,自动分出长幼,从最年长 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 曾经为整个部落作过那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 须将犯错误的人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调叙 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又不能出言 不逊,还不能重复别人的发言。整个赞美仪式, 要持续到所有人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鸡蛋的故事》
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1、民主:走进孩子的心灵 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李镇西案例]《我和万同的故事》
1、民主:走进孩子的心灵
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 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 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 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课程
第四讲 班级管理的方法与艺术
向广大班主任致敬!
——我们看到:班主任通常都是 由最负责、最能干、最勤劳、最善良 的老师来担当!和学生结下深厚情谊 的老师往往是班主任 !!回首学生 时代,让学生深深感激的也是班主 任!!!
班级管理的方法与艺术
一.班级管理要依靠班主任,更要依靠 良好的班集体;
[实话实说] 崔哥的受教经历
王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
我的第一篇作文被王老师大加赞赏,她尤其欣 赏这一句: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而已。
但是如果不是赞扬,而是一顿批评呢?孩子的 自信心通常是被夸奖出来的。
……
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给下一任老师时,她 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 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3、同学们送给同学们的见面礼: 为集体做好事(领教材、打扫卫生)
第二: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 进一步强化集体责任感 。
班级奋斗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 的(如:学习、纪律、劳动、体 育),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如: 月、学期、学年)。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是应遵循方 向性、激励性、中心性、渐进性、 可行性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言语—言语智力 2、逻辑—数论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身体—动觉智力 5、音乐智力 6、人际交流智力 7、自知自省智力 8、自然观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