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摘要】本文从实践上论述了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合理性,但在理论上仍显不足,在综合分析基础上认为完善共同诉讼理论,增设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形态是解决争议的最佳办法。
【关键词】保险公司;诉讼地位;直接请求权;共同诉讼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以前,交损赔偿案件中一般是受害者只起诉肇事司机,再由肇事司机起诉保险公司,理论和实务争议都不大。
随着保险理念越来越重视受害者权利的保护,法律首次规定保险公司有向受害者直接支付赔偿金的义务,要求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一、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探讨有学者认为,关于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的争论其实是以受害人有没有独立请求权为基础的,如果受害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那么诉讼中被告只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加入到诉讼中来;如果受害人享有直接请求权,那么保险公司当然可以作为共同被告加入到诉讼中来。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从诉权的理论来分析,有了实体上的权利,就等于有了程序上的诉权。
因为“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既然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民事主体生命权、财产权等各种权利,那么也应保证民事主体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能获得充分的救济。
因此,诉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
受害者完全有权利根据其实体上的请求权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
如果实践中原告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而法院仍追加保险公司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剥夺了原告的诉权呢?民事诉讼是私权诉讼,法院的审判权是为了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现,现在法院却违背当事人的意志,是不符合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
其次,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理论来分析。
所谓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参加到原告、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
第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只是“参加到当事人一方进行诉讼”,在诉讼中总是支持参加一方的主张,反对对方的主张,间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在受害人对保险公司有直接请求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是直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来进行的。
第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不享有当事人的各种诉讼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也就是说,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般是不具有当事人的地位的,在交损赔偿诉讼中,受害人和保险公司之间也有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保险公司是此实体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即保险公司一进入诉讼就具有当事人的地位,显然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矛盾的。
既然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符合诉权理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理论上的不足,在实践中,基于《道交法》《条例》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原告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同时也基于侵权损害赔偿将肇事司机也作为被告之一,于是就产生了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保险公司和肇事司机作为共同被告的情况。
共同诉讼分为两种,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在此类案件中为必要的共同被告和普通的共同被告。
所谓必要的共同被告,是指被告一方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一同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的人。
但在此类案件中,诉讼标的并不是同一的,一个是受害者与机动车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一个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保险公司对受害人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的赔偿法律关系,两者显然不是同一诉讼标的,所以不能作为必要的共同被告。
那是否是普通的共同被告呢?所谓普通的共同被告,是指被告一方为二人以上,具有同种类诉讼标的,经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允许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并进行诉讼的当事人。
此类案件中,虽然不是同一诉讼标的,也不是同种类的诉讼标的。
保险公司既不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能作为共同被告,而如果让受害人以保险公司作为被告单独起诉看似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其实不然,民诉法设立第三人制度、共同诉讼制度,一是从诉讼效益的角度,节约司法成本;二是为了防止在数个相互牵连的诉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
在交损赔偿案件中是三方当事人,有三个法律关系,且相互牵连,不合并审理显然不妥,从受害人的角度分析,能够通过一次起诉就能解决的纠纷当然不想通过两次解决,显然单独起诉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在这几种说法都有缺陷的情况下,有学者提出了综合的观点,主张不能一概而论,其地位取决于原告,如果原告在交强险范围内向保险公司要求主张赔偿,那么可以将保险公司作为独立被告,单独处理。
如果原告没有区分在什么范围内予以赔偿,而是将保险公司、肇事司机作为共同被告,要求两被告赔偿所有损失,那么保险公司与肇事司机就是共同被告;如果原告没有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只起诉了肇事司机,就应该将保险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此观点看似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只是将几种观点进行了简单的加总,并没有解决各观点的缺陷。
比如作为独立被告,前面已经分析在理论上不合理,实践中不利于受害者的利益。
如果作为共同被告,不能在理论上解释同一诉讼标的和同种诉讼标的的问题,如果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能解决实践中受害者合法地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的问题,在理论上不符合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是参加诉讼而不是作为当事人的问题。
可见,在交损赔偿中无论是作为共同被告,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单独被告,或是兼采上述各说都有一定缺陷,保险公司在诉讼中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二、完善共同诉讼理论基于上述分析,无论保险公司在诉讼中以何种身份出现都存在缺陷,理论上必须对此问题作出回应,解决的办法很多,可以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或是引进其他制度,如美国的“被引入的第三方被告”制度,大陆法系中的的“辅助人”制度等等,笔者认为,完善共同诉讼理论是目前解决办法中最好的一种,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请求权奠定了可以将其作为被告的基础,基于司法资源节约、诉讼经济以及防止对有牵连的几个诉之间形成相互矛盾的判决的考虑,共同被告以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优于独立被告制度。
为了不干涉原告的诉讼选择权,在原告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时,法院的审判权只能保证合法的诉权的行使,不宜将其修改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且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是将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情况,而且作为共同被告,制度的缺陷最少,仅仅是理论上不能自足,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完善共同诉讼理论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在实践中的合理性探讨修改任何一种制度是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将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现象大量存在,当这种存在是出于所有主体的理性选择且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害,也达到了整体的公正和效益最大,那么这种存在就应该是合理的。
从受害者的角度分析,当可以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时,想急于得到赔偿的受害者当然不会轻易错过这个机会,更何况保险公司相对于肇事司机有更强的赔付能力,可以通过一次诉讼就获赔的受害者也不会选择两次诉讼,所以,受害者更愿意将其作为共同被告而不是单独起诉或让法院追加保险公司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从法官的角度来分析,要解决纠纷的三方主体都是有牵连的,当然愿意合并诉讼一次性解决,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判案效率,也可以防止在几个有牵连的诉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正好又遇到了大部分受害者都将保险公司和肇事司机作为共同被告的情况,又何必驳回原告起诉保险公司的诉讼请求另外将其追加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呢?既费时费力,又违背了当事人合法的诉权。
从保证保险公司的诉讼权利的角度,作为共同被告也优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被告是当事人,享有管辖权异议、变更诉讼请求、反诉、上诉等诉讼权利,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法院判决承担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时,才是诉讼当事人,也就是说,在判决作出之前,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是诉讼当事人。
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享有更充分的诉讼权利。
可见,在实践中,从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综合考虑,将保险公司与肇事司机作为共同被告是合理的。
(二)完善共同诉讼形态在理论中的必要性探讨其一,从诉的合并目的分析,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之间有相互关联的诉讼单一之诉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予以裁判的制度,合并的目的在于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诉讼耗费,并防止在数个相互牵连的问题上做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但在交损赔偿的三方主体中,原告可以将两个主体作为被告,却又不能作为共同被告,同时也不能将其作为第三人,可见诉的合并理论的分类是不周延的,无法解决三方主体之间有三种法律关系,一方可以同时将两方作为被告的情况。
其二,不符合共同诉讼理论的情况在司法解释中大量出现,如上述提到的连带责任担保中,担保法解释第1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也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与保证人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是不同的诉讼标的,也不符合共同诉讼理论。
所以,在理论上有必要完善共同诉讼理论,既可以使诉的合并的分类更周延,也可以使大量的司法解释与共同诉讼理论的矛盾得到解决。
三、结语本文以交强险的出台为背景,以受害者对保险公司有无独立请求权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在综述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受害者有直接请求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通过对共同被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独立被告以及综合说的几种观点的分析,得出保险公司无论是作为哪种诉讼地位都是不恰当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共同诉讼制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必要,并分析了域外共同诉讼理论,提出了对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一个改进建议,即扩大共同诉讼形态的范围,增设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从而达到理论的完善以及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1]孙长槐.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诉讼地位——中国交强险法律问题透视.2009(4):5[2]王伟.责任保险第三人是否享有直接请求权[j].中国保险.2005(7)[3]张新宝,陈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蔡红主编.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华小鹏.交通事故赔偿案中保险公司主体地位之法理评析——兼评我国共同诉讼形态之完善[a].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