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断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极少数α粒子则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返回.注意,核式结构并没有指出原子核的组成.二、波尔原子模型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电子虽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假设实际上只是给经典的电磁理论限制了适用范围: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受该理论的制约.2.“跃迁假设”:电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辐射电磁波,但电子在两个不同定态间发生跃迁时,却要辐射(吸收)电磁波(光子),其频率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hν=E m -E n .3.“能量量子化假设”和“轨道量子化假设”:由于能量状态的不连续,因此电子绕核转动的轨道半径也不能任意取值.三、原子核的衰变及三种射线的性质1.α衰变与β衰变方程α衰变:X A Z →42Y A Z --+42Heβ衰变:X A Z →1Y A Z ++01e -2.α和β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先由质量数确定α衰变的次数,再由核电荷数守恒确定β衰变的次数.3.半衰期(T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4.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5.规律:N =N 01()2t T . 6.三种射线射线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物质微粒 氦核 42He 电子01e -光子γ 带电情况 带正电(2e ) 带负电(-e ) 不带电速度 约为110c 接近c c 贯穿本领 小(空气中飞行几厘米) 中(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大(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电离作用 强 次 弱四、核能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2.核能的计算(1)若Δm 以千克为单位,则:ΔE =Δmc 2.(2)若Δm 以原子的质量单位u 为单位,则:ΔE =Δm ×931.5 MeV .3.核能的获取途径(1)重核裂变:例如 23592U +10n →13654Xe +9038Sr +1010n(2)轻核聚变:例如 21H +31H →42He +10n聚变的条件:物质应达到超高温(几百万度以上)状态,故聚变反应亦称热核反应.二、考查衰变、裂变、聚变以及人工转变概念●例2 现有三个核反应:①2411Na →2412Mg +____; ②23592U +10n →14156Ba +9236Kr +____;③21H +31H →42He +____.完成上述核反应方程,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答案] ①01e - ②310n ③10n C【点评】①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成为新的原子核,叫做衰变;原子序数较大的重核分裂成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核,叫做重核裂变;原子序数很小的原子核聚合成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核,叫做轻核聚变.②所有核反应都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情况复杂时可列方程组求解. 三、核能和质量亏损●例3 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11H +126C →137N +Q 1 11H +157N →126C +X +Q 2 方程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原子核 11H 32He 42He126C 137N 157N 质量/u1.0078 3.0160 4.0026 12.0000 13.0057 15.000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A .X 是32He ,Q 2>Q 1B .X 是42He ,Q 2>Q 1C .X 是32He ,Q 2<Q 1D .X 是42He ,Q 2<Q 1【解析】核反应方程:11H +126C →137N 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1=1.0078 u +12.0000 u -13.0057 u =0.0021 u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11H +137N →126C +42He其质量亏损为:Δm 2=1.0078 u +15.0001 u -12.0000 u -4.0026 u =0.0053 u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Q 1=Δm 1c 2,Q 2=Δm 2c 2故Q 1<Q 2.[答案] B【点评】要注意u 为质量单位,并不是能量单位,其中1 u =1.6606×10-27 kg,1 u c 2=931.5MeV .自测一:一、选择题(10×4分)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592U 衰变成 20682P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正确;放射性同位素存在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于大量的原子核才成立,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可能剩4个,也可能剩3个,还可能剩2个或1个都不剩,B 错误;β衰变的方程为:A yx →1A y x -+01e -,C 正确;β射线是高速电子,不是电磁波,D 错误.[答案] AC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所在直线传播,图示为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A 处到O 的距离为0.5 m ,此时A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再经0.02 s 第一次到达波谷,则( )A .这列波的波长为1 mB .这列波的频率为100 Hz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解析】由A 点正沿y 轴负方向振动可知波向x 轴的负方向传播,D 正确.又由题意及图象可知λ=1 m ,T =0.08 s ,故f =1T =12.5 Hz ,v =λT=12.5 m/s . [答案] AD3.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换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2008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有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目.随着空气团的上升,大气压强也随着减小,那么空气团的体积会增大,空气团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因为不计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由其温度决定,则其温度会降低.所以空气团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答案] C4.“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其内部的一个质子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且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成子核并放出中微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B .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C .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D .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解析】这一核反应中粒子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减少一个,选项A 、B 正确;子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又由E k =p 22m,故子核的动能远小于中微子的动能,选项D 错误.[答案] AB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甲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A .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 .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 .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 .干涉条纹保持不变【解析】金属线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线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故D 正确.[答案] D6.在应用电磁波的特性时,下列符合实际的是()A.医院里常用X射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B.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C.人造卫星对地球拍摄时利用紫外线照相有较好的分辨率D.人造气象卫星对地球拍摄时利用红外线照相是利用红外线透射率高和热效应强【解析】紫外线的化学效应明显,还具有生理作用,故常用来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而X射线的穿透力强,生理作用、化学效应并不明显,不能用于手术室消毒,常用以透视,故B正确,A错误.因为任何物质都会发出红外线,且发射的波长与温度有关,红外线的波长长,透过云雾和微尘能力强,故常用于拍摄气象云图.而地球周围传播的紫外线极少,无法用紫外线感光来拍摄地球的状况.[答案] BD7.如图所示,已知用光子能量为2.82 eV 的紫色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减小到0,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则该金属涂层的逸出功约为()A.2.9×10-19 J B.4.5×10-19 JC.2.9×10-26 J D.4.5×10-26 J【解析】由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可知,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eU0时,光电流为零,故知E k=1.6×10-19 J,所以W=hν-E k=2.9×10-19 J.[答案] A8.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存在斥力的缘故B.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计),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气体温度升高,则压强必然增大【解析】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但都小到可忽略不计,气体失去了容器的约束时会散开是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缘故,故A错误;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的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分子平均动能并没有增加,说明分子势能增加了,故B正确;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密度变小,而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增大了,由ΔU=W+Q,W<0,得Q=ΔU+|W|,故C正确;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若体积膨胀较大,分子密度变小,气体压强也可能减小或不变,D错误.[答案] BC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振幅为2 cm.已知在t=0时刻相距30 m的a、b两质点的位移都是1 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a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则()A.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B.t=0时刻a、b两质点的加速度相同C.a质点的速度最大时,b质点的速度为零D.当b质点的位移为+2 cm时,a质点的位移为负【解析】a 、b 两质点的间距可能小于半个波长,或为nλ+Δx ,A 错误;t =0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故加速度相同,B 正确;在a 由此刻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内,a 的平均速率大于b 的平均速率,故这一时间内b 还没有到达波峰,当b 到达波峰时a 已处于x 轴的下方,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BD10.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则从该时刻起( )A .经过0.35 s 后,质点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B .经过0.25 s 后,质点Q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 的加速度C .经过0.15 s 后,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D .经过0.1 s 后,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解析】图乙描述的是图甲中P 点的振动图象.由图乙不难看出P 点的振动周期为0.2 s ,零时刻质点P 处于平衡位置且将沿y 轴负方向振动.因此,图甲的波动图象将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Q 点在该时刻将沿y 轴正方向振动,由于在同一列波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经过0.35 s(即 74T )后,Q 点将处于x 轴下方某处但不是位于波谷位置,而P 点将处于波峰位置,则选项A 正确;经过0.25 s(即 54T )后,Q 点将处于x 轴上方某处但不是位于波峰位置,而P 点将处于波谷位置,则该时刻Q 点的加速度小于P 点的加速度,故选项B 错误;由v =λT 可知波速为 20 m/s ,经过0.15 s(即 34T )后,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则选项C 正确;经过0.1 s (即 12T )后,Q 点的运动方向沿y 轴的负方向,故选项D 错误. [答案] AC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6分)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大和南大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 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 与摆长L 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 2-L 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__(填“A ”或“B ”).另外,在南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 a L b=________.【解析】由T =2πL g ,可得g =4π2L T2 因为g 北>g 南,故北大实验结果对应图线B .又由图乙可知L a L b =(T a T b )2=49. [答案] B (3分) 49(3分)12.(9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已经准备的器材有:油酸酒精溶液、滴管、浅盘和水、玻璃板、彩笔和坐标纸.要完成本实验,还欠缺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比浓度为0.05%,1 mL这样的溶液合80滴.现将1滴该溶液滴在水面上,这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3.用彩笔描绘出油膜轮廓线后,印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每一小格的边长为1 cm,则油膜的面积为______m2.根据上面的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 量筒、痱子粉(2分) 6.25×10-12(2分) 1.25×10-2(2分)5×10-10(3分)13.(10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准备了下列仪器:A.白炽灯B.双窄缝片C.单窄缝片D.滤光片E.毛玻璃光屏(1)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在某次实验中,用某种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其中亮纹a、c的位置利用测量头上的分划板确定,如图所示.其中表示a纹位置(如图甲所示)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mm,表示c纹位置(如图乙所示)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mm.(3)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0.18 mm,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 mm,则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μm.[答案] (1)ADCBE(4分)(2)1.790(2分) 4.940(2分)(3)0.567(2分)14.(11分)利用插针法可以测量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方法如下:在白纸上作一直线MN,并作出它的一条垂线AB,将半圆柱形玻璃砖(底面的圆心为O)放在白纸上,它的直径与直线MN重合,在垂线AB上插两个大头针P1和P2,如图甲所示,然后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插上适量的大头针,可以确定光线P1P2通过玻璃砖后的光路,从而求出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室中提供的器材除了半圆柱形玻璃砖、木板和大头针外,还有量角器等.甲(1)某学生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垂线AB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半圆柱形玻璃砖右侧的区域内,无论从何处观察,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确定光线P1P2通过玻璃砖后的光路,在玻璃砖的右侧,最少应插________枚大头针.(3)请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估计所插大头针的可能位置(用“×”表示),并作出光路图.为了计算折射率,应该测量的量有:________(在光路图上标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光线P 1P 2垂直于界面进入半圆柱形玻璃砖后到达圆弧面上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现象,光不能从圆弧面折射出来 (2分)向上移动半圆柱形玻璃砖,使到达圆弧面上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2分)(2) 1 (2分)(3)光路图如图乙所示 (2分)乙 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2分) n =sin r sin i(1分) 15.(12分)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1)核反应方程式 23592U +10n →14156Ba +9236Kr +a 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________,a =________.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23592U 、14156Ba 、9236Kr 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一座发电功率P =1.00×10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 =2.78×10-11 J ,23592U 的质量M U =390×10-27 kg .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92U 的质量.【解析】(1)依据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定律可判断:X 为中子(10n ),且a =3 (2分)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 =Δmc 2可得:ΔE =[m U -(m Ba +m Kr +2m n )]·c 2. (4分)(2)由题意知:P =1.00×106 kWt =3.15×107 s因为W =Pt (1分)W 总=W η=Pt η(1分) 故核反应次数n =Pt η·ΔE(1分) 每年消耗 23592U 的质量为:M 总=nM U =Pt η·ΔE ·M U=1104.77 kg . (3分) [答案] (1)中子(10n ) 3 [m U -(m Ba +m Kr +2m n )]·c 2(2)1104.77 kg16.(12分)太阳帆飞船是利用太阳光的压力进行太空飞行的航天器,由于太阳光具有连续不断、方向固定等特点,借助太阳帆为动力的航天器无须携带任何燃料.在太阳光光子的撞击下,航天器的飞行速度会不断增加,并最终飞抵距地球非常遥远的天体.现有一艘质量为663 kg的太阳帆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其帆面与太阳光垂直.设帆能100%地反射太阳光,帆的面积为66300 m2,且单位面积上每秒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E0=1.35×103 J,已知太阳辐射的光子的波长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2×10-7m~1×10-5m波段,计算时可取其平均波长1.0×10-7 m,且不计太阳光反射时频率的变化.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1)每秒钟射到帆面的光子数为多少?(2)由于光子作用,飞船得到的加速度为多少?自测二: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AD]A.原子有一个很小的核B.电子有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2.高速α粒子在金原子核电场作用下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虚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实线表示金核各等势面.设α粒子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vc,电势能分别为Ea、Eb、Ec,则[BD]A.vc<vb<vaB.vb<va<vcC.Ea>Eb>EcD.Eb>Ea>E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4.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5.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则[BC]A.可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频率最高的光子是由n=4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D.波长最短的光子是由n=4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6.氢原子核外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D]A.电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少,且减少量等于增大量B.电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少,且减少量大于增大量C.电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少,且减少量小于增大量D.电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且减少量等于增大量7.a 、b 两种放射性元素,质量分别为ma 以和mb ,已知a 的半衰期为15天,b 的半衰期为30天,若经过60天,两元素的质量相同,则ma 与mb 之比为 (B )(A)1:4 (B)4:1 (C)2:1 (D)1:28.以下哪些现象和原子核的变化有关 [B ]A.α粒子散射 B.天然放射性 C.光电效应 D.热核反应9.天然放射现象中,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来源是 (C )(A)原子的外层电子 (B)原子的内层电子(C)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 (D)原子核内质子衰变为中子时放出的电子10.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成为稳定的原子核,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B.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D.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11.如图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A是α粒子源,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由于 [B ]A.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α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α粒子从F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12.下列核反应的方程中正确的是 [ABC ]1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则α粒子(ACD )(A)动能最小 (B)势能最小 (C)势能最大 (D)所受原子核的斥力最大14.当a 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BC )1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原子核对少数a 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其性质是属于 (B )A .万有引力B .库仑力C .磁场力D .核力16.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中子的是 ( CD)(A) X O He N +→+17842147 (B) X Mg n Al +→+2712102713(C) X He H H +→+423121 (D) n Xe Sr X U 101365490382359210++→+17.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A.32 B.67 C.99 D.166二、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8.把下列原子物理领域中科学家所做的重要贡献填在空格中(1)卢瑟福 ____b ______ (a)解释氢光谱规律(2)玻尔 ____a ______ (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3)玛丽·居里 ____f ______ (c)第一次制成人工放射性同位素(4)汤姆生 ____d ______ (d)发现电子(5)爱因斯坦 ____g ______ (e)发现中子(6)约里奥·居里 ____c ______ (f)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7)查德威克 ____e ______ (g)解释光电效应现象19. 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X1轰击铍(94Be)时会产生粒子流X2,用X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3.则 X1为:__α粒子_______; X2为:__中子_______; X3为:__质子________.20.最初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初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2T ,b 的半衰期为T ,某时刻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m =m ,和b m =1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