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610回采工作面防突水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2-610回采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水事故,提高全矿职工防治水患意识,明确区段人员特殊岗位责任,尤其在突发事故情况下能及时、准确发现,并汇报水情变化。
防止水灾事故造成的人身安全及矿井的安全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机构组成及成员单位职责
1、机构组成
总指挥:总工程师
副总指挥: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地质副总(兼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生产科、地测科、安全科、机电科、通风区、调度室、供应科指挥部地点:矿调度二楼会议室
指挥部电话:5634918
2、成员单位职责
调度室:井下发生突水险情时要立即通知地测科技术人员下井查看,及时了解井下突水情况和入井人数并做好记录,同时通知有关单位负责人到调度指挥部,落实井下排水能力。
听从总指挥下达的命令,传达调度指令。
地测科:准备各类图纸资料,并标明出水地点位置、层位,分析水源、水量。
对出水地点水质化验分析、观测排水点的排水量、排水能力和其它各出水点变化情况。
监测地面水文钻孔变化情况,预计出水地点最大水量。
生产科:负责各掘进工作面的防排水工作,发生突水事故,应立即根据井下涌水情况了解被淹巷道,计算巷道容水量,根据巷道标高设计排水泵的安装地点。
安全科:负责全矿出入井人员清点、入井人员资格审核,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参加各类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通风区:根据水灾情况采取有关通防的紧急措施,设计出新的通风系统,指定通风设备的安装地点,监督落实风机、风筒安装到位并试运转,一旦发生巷道被淹造成风流短路,及时调整各用风地点的风流,确保井下风流畅通,根据现场指挥部命令,抽调通风员、瓦检员对被水淹巷道进行查看,确保风流正常。
对巷道内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随时准备调整风流,必要时对有瓦斯危险的区域进行密闭并设置警戒,保证人员安全。
供应科:及时准备好必须的抢险救灾物资,确保救援物资储备充裕,选用先进的设备,按国标进行购置,杜绝伪劣产品。
机电科:根据抢险救援指挥部命令,调拔矿上各类排水设备、管路、并设计管路线路、供电线路。
负责排水设备、开关,水泵运行监测开停、闭锁等安装工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负责设计移动水泵、开关的车辆、救援气垫制作。
落实主要扇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障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确保矿井供电安全。
二、突水分析结论
⒈地表水分析
工作面地表有十里沟河,为季节性河流,河水、地表水一般为降雨积水,预计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影响
2、采空区水分析
2-610回采方向右侧为2-612采空区,距离采空区最近距离为20m,通过对采空区打钻及对密闭墙溢流管的观测,分析采空区内无积水;2-610回采方向左侧为2-608采空区, 最近距离为25m,位于2-610工作面下侧,采空区积水不会对回采造成影响;
3、导水通道分析
从矿井历史出水情况来看,所有的突水均为揭露断层等构造导致。
断层破坏
了隔水地层的连续性,降低了构造附近围岩力学强度,增强了其渗透性及导水性或缩短与含水层的距离,成为导水通道。
1、断层导水通道
2-6102巷12#点处,揭露H=10m正断层,36#点前处,揭露H=5m正断层,所有断层揭露时未出现涌水异常,后经物探钻探验证,也无出水异常,所以工作面受断层导水威胁较小。
2、钻孔导水通道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14地质勘查队施工的L-10b见煤钻孔设计圈定在2-610工作面内,该孔已进行封堵,封孔质量良好。
本工作面主要水害威胁为揭露断层等构造异常区后K
2、O
2
垂向导水。
正常涌
水量0~2.5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
三、工作面排水系统概况
1、2-610回采工作面排水系统情况
2-6101巷排水系统,主要水仓1个,位于5#导线点后10m,水仓规格:长*宽*深=6m*2.5m*1.5m,水泵一用一备(热备),型号均为:BQS—37kw,管路型号:6寸,主要排水路线:工作面——1#水仓——六区皮带巷——六区中部水仓2-6102巷排水系统,主要水仓1个,位于14#导线点后11m,水仓规格:长*宽*深=5m*2.5m*1.5m,水泵一用一备(热备),型号均为:BQS—37kw,管路型号:6寸,主要排水路线:工作面——1#水仓——605系统巷——六区皮带巷——六区中部水仓
2、六采区中部水仓容积为2780m³,泵房内安装型号为D280-43×6水泵四台。
沿六区皮带巷铺设2趟Φ273mm排水管路排至2#风井底水仓,最大排水能力为600m³/h。
综上所述,本工作面正常排水能力为50m3/h,可满足工作面正常生产。
供电情况:工作面水泵供电电源均为工作面的动力电源,六采区中部水仓固定排水泵为双回路供电。
一回路来自地面35KV变电所;二回路来六区末端变电所。
四、突水应急措施
根据矿井现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实际情况,本工作面可能通过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异常区而发生垂向导水,从而发生水害事故,会威胁到采区下部工作面,要及时启动《矿井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突水后,2-610工作面人员应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汇报水情水量,由矿调度室通知受影响区域人员采取措施。
2、调度室根据井下汇报情况及时向矿领导和值班领导汇报。
根据水量大小调整井下人员作业,并通知有关单位负责人到调度室。
3、地测科接到调度室指令应立即下井到排水地点观测水位上涨情况,并及时汇报。
4、井下排水人员负责观测水位上涨情况,每10-20分钟电话汇报调度室。
5、各排水点作业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观测水位上涨情况。
6、地测科、通风区、安全科要留专人对强排系统,通风情况进行观测,在正常通风的情况下要30分钟给调度室汇报一次,让调度室随时掌握井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并由矿领导成立的指挥部下达恢复供电后的应急排水系统布置。
随时准备在通风系统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抢险工作。
7、水量超过工作面正常排水能力情况下,及时通知调度室,安排出水影响的采区下部工作面人员撤离,并及时启动《矿井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五、恢复阶段采取的措施:
1、加强通风,防止硫化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积聚和熏人等二次意外事故。
2、根据突水量的大小和采区排水能力,要积极采取综合抢险救援措施,实施疏、排、堵、截等水害事故的综合抢险救援措施。
3、在抢险救援排水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4、在侦查和抢险救援过程中,要防止冒顶、垮塌和边帮破坏等二次事故发生。
5、地测科、调度室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查明突水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排水工作,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6、掘进工作面恢复通风前必须经瓦检员检查瓦斯,如果停风区瓦斯浓度超过1%,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汇报矿调度室及通风区,由通风区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措施并组织排放;如果停风区瓦斯浓度超过3%,汇报矿调度室,由局救护队组织排放。
7、恢复水淹巷道时,采用局部通风机向排水点供风,并设专职瓦检员检查水淹巷道两端瓦斯情况,在瓦斯浓度均小于0.5%和H2S等有害气体浓度符合《安全规程》规定时,开泵排水;否则由矿山救护队配戴氧气呼吸器负责开泵排水,并注意观察顶板和积水情况,定时检查水面上有害气体浓度;如果巷道被水封顶,当排水水位接近离顶时,矿山救护队每2小时取样分析一次,并按照水位离顶时的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