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第三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15第三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15三年级第三次语文试卷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

(2分/题)1、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四两绍兴不过瘾,再来四两,B、有些款爷倒吊起来,肚子里也滴不出几滴墨水。

C、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严酷的现实生活,常常又在这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D。

、一双高筒马靴,在教室外的青砖甬道上,“咔、咔、咔”地践踏过来。

2、下列语句划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江州司马青衫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3)、铁皮铜琶,高唱大江东去。

(4)、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杜甫辛弃疾欧阳修B.白居易曹植苏轼司马迁C.白居易杜甫辛弃疾欧阳修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3、下列诗文名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B、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D、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4、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

D、明代文征明有《新荔枝》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5、依次填入句中的动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船将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上了岸,着铁环。

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过小山不见了。

A、拢嚷跃拉翻B、靠喊跃拉翻C、靠喊跳拽爬D、拢嚷跃拉爬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杜甫的巅峰之作。

B、孟子,战国末年赵人,提出“性恶论”和“人定胜天”等观点。

C、广义的散文,即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气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7、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错过这个锻炼机会是很难得的。

B、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吗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C、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

D 、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8、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朔面面相觑慰藉馈赠B、礼上往来往哲先贤不可思议影壁C、踽踽而行游目骋怀欢呼雀跃够呛D、人烟阜盛嗾使放诞暮蔼9、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其.皆出于此乎B、距其.院东五里C、其.文漫灭D、余嘉其.能行古道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B、今之众人..(很多人)君子不齿..(看不起)C、余嘉其能行古道.(道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D、至于..幽暗昏惑而悟物以相之(抵达、到达)为.国以礼(治理)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

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 的权利罢了。

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超拔(2)戚戚2、简要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

(2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本诗的作者是当代的女诗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诗派。

(2分)2.本诗以___________方式,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诗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分)3.诗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2分)4.该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橡树的“铜枝铁干”象征___________,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___________。

(2分)5.“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在修辞手法上属于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1分)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秦以攻取之外C、然后得一夕安寝。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3、第二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了什么观点?第二段的论证方法是?(2分)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补全文中的原句(2分)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3、翻译句子(4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吾从而师之B、火尚足以明也C、可使足民D、会盟而谋弱秦三.作文(40分)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郁郁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也可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答题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1-5 6-10二、阅读题(一)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超拔戚戚2、(2分)第一段、第二段、3、(2分)。

4、(2分)。

5、(2分)、(二)1、(2分)、2、(2分)、、。

3、(2分)。

4、(2分)、。

(三)1、(1分)()、2、(1分)()3、(2分)、4、翻译句子(6分)(1)(2)(3)(四)1(2分)、。

2、解释词语(2分)乎师师无3、翻译句子(4分)(1)(2)4、(2分)三、作文(4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