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医学免疫学》
主讲教师:王悦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2、HLA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3、B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角色分析
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阶段的生物学作用
6、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7、抑制性T细胞的类型、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8、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9、抗体应用于免疫治疗中之进展分析
10、对Th1、Th2、Th17细胞的效应及功能分工的认识进展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一、免疫系统的含义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所组成。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

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

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

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菌的溶菌反应。

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

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

T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

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

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之失
去致病作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免疫系统终于保卫住了我们的身体。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

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之敌消灭掉。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对一般疾病的抵抗力。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主动防御体系,能对进入的一些不是人体自身存在的细菌、微生物等进行鉴别和杀灭。

共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捉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

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

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的成员是: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

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是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他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四、免疫系统的致病双重功能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负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

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

例如,免疫应答效应过强可造成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自身耐受状态被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