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抗体的功能
抗体本身并不直接杀 死入侵的病原物,它 是通过活化互补的蛋 白质系统和作为分子 标记而使病原体成为 免疫细胞攻击的目标, 最终使病原体分解。
初次免疫应答
弱,产生记忆 细胞。 再次免疫应答 激活B记忆细 胞,免疫应答 强。
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结合,再通过下列反应
消灭抗原: 中和反应:抗体结合抗原以便吞噬细胞吞噬。 聚集反应:抗体是双价的,可以使抗原聚集,以 便吞噬。
四、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
过敏反应表现: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蛋白 质,药物(如青霉素)、蜜蜂刺蛰。 许多脱敏药物都有抗组胺效应。
(2)自身免疫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攻 击自身细胞和组织。 由于某些尚未清楚的原因,免疫活性
(2)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向人体 提供特异的或非特异的免疫能力。 注射含抗体成份的抗血清, 使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的或非特 异的抵抗能力。作用快,持续时间短。
抗狂犬病毒血清 抗乙肝病毒血清 抗破伤风毒素血清 胎盘球蛋白 血浆-球蛋白
2、免疫技术用于疾病治疗 (1)器官移植要求免疫抑制 环胞菌素作为良好的免疫抑制 剂,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 (2)癌症的免疫治疗 免疫活性细胞在治疗癌症发挥威力发挥 威力: 黑色素瘤病人病灶中取出癌块,从中分离 T-细胞。培养增值后,将T -细胞再注 回病人体内。两个月后,疗效显示出来。
接完成免疫反应。 病原体直接进入到体细胞,增殖后再感染 其他体细胞时,T细胞免疫起关键作用。 直接对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 胞和癌细胞、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
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Tc —细胞毒 T 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杀伤靶细 胞。
杀伤机理:
直接使靶细胞裂解
细胞免疫应答
3.3 体液免疫应答
三、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 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与外来侵害物(称为免 疫)作用之后才获得的免疫性。这种获得的 免疫性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所以又称获 得的特异性免疫。
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等。 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 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 抗原破坏、清除的整个过程叫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负责特异性免疫。 包括B细胞产生的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淋 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是也称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
反应,是指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
增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所发生的特异性免
疫效应的过程。
病原体侵入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时(即
细胞外),体液免疫起关键作用。
主要对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B-细胞分泌抗体,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 抗体是由四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呈Y
细胞攻击自身组织,出现自身免疫疾病。
2.3 干扰素(抗菌蛋白)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脊
椎动物的细胞内存在有合成干扰素的 基因,病毒感染后会诱导机体产生干 扰素。 能抑制病毒复制增殖。
干扰素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受感染细胞核中 干扰素基因表达
产生干扰素活化相邻细胞
表达抗病毒蛋白, 阻止病毒在该细胞 中的复制和增殖
2.4 温度反应
不同抗体的作用
IgG: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
唯一通过胎盘的Ig,新生儿抗感染抗体、 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 IgM:合成最早 ,分子量最大,具有强大的 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吞噬作用,参与自 身免疫、超敏反应。 IgA :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进 入黏膜表面,中和感染因子,因此为粘膜 局部免疫,母乳中含量最多。 IgE: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 IgD:为B细胞的分化受体。
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综合
了两方面优势:
淋巴细胞肿瘤——能不断增值,但没
有产生专一抗体能力。
从脾脏得到淋巴细胞——能产生专一
抗体,但不能不断增值。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诊断检测:
传染病(乙肝、丙肝、结核)、肿瘤(肝癌、 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孕检 (HCG、FSH、LH、疱疹病毒等)、食品 安全(抗生素、兽药、毒素)、毒品等。 治疗疾病:抑制器官移植排斥、治疗自身免 疫疾病等方面,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 突出疗效,激发了各国科学家对单克隆抗 体研究开发的兴趣,并出现了多种单克隆 抗体药物,展现了诱人的市场前景。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表面蛋白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ty complex,MHC) 基因群, 人的MHC称为HLA,HLA编码产生的组织相容性 分子,分为I、II类抗原—人体细胞的”自我” 标志。 MHC-I和MHC-II类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直接涉 及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调控特异性免疫 应答。 2.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3.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4.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
屏障结构-皮肤与粘膜:物理屏障、 化学防御 a.机械的阻挡和排出 b.分泌物中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 作用 c.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人体对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体 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2.1 局灶性炎症反应
破损细胞释放 组织胺
炎症局部出现红、肿、 白细胞吞噬 热、痛 细菌
2.2 补体系统(补体-抗菌蛋白)
免疫细胞
1、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细胞,他们识别微生物 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募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组织 部位,启动炎症过程。 2、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之中的“常住边防部队”,他 们具有较强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是微生物穿过体表之后所 遇到的第一道主要防线。 3、中性粒细胞是随血液循环的“野战部队”。一旦机体的任何 局部被微生物感染,中性粒细胞将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 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 4、T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现代化部队”,他们分别利用 TCR和BCR准确地识别外来抗原并介导获得性细胞和体液 免疫应答。
字形。
轻链(L链)
重链 (H链)
可变区
可变区,补体结合区 (Fc)
可变区为抗原结合位点部位。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 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 性结合的球蛋白。主 要存在于血清中,也 存在于淋巴液及外分 泌液中。 按照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的差别可分成IgM, IgG,IgD,IgA和IgE 五类。
3.1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特异性免疫的两个特点—— 专一性 记忆性 放大性
(2)记忆性的来源是因为激活后的免疫细
胞中一部分变成记忆细胞。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感应阶段:识别异己
反应阶段:淋巴细胞增殖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3 .2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由T细胞直
大谱系: 即淋巴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 谱系。前者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后者 分化发育成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吞 噬细胞。 除了T细胞、B细胞外,还有K细胞和NK 细胞执行杀伤异物,保护机体的任务。 此外还有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 单 核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的任务。
沉淀反应:抗体结合后,使可溶性抗原大分子沉
淀,以便吞噬。 活化补体:抗体结合在细菌细胞表面,Fc 结合 并活化一系列补体,活化了的补体分子在细菌细 胞膜上打个洞,使后者裂解死去。
3.5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1、人工免疫和生物制品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使人体摄入抗原类或抗 体类物质,使人体增强对外来入侵的免疫能力, 称为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促使人体产生特 异免疫能力 注射抗原,使人体“主动地”产生特异抗 体。 持续时间长。 卡介苗——经过处理,变成弱毒或无毒的活 的结核杆菌。 白百破疫苗,伤寒疫苗——经过处理的死 菌体。
经抗原致敏后才能成为成熟的效应细胞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杀伤性T 细胞 killer T cell,Tc)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
B细胞:在骨髓(bone marrow)内分化
成熟。
B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分化成二种细胞: 浆细胞、记忆细胞。
每一种B细胞只能认识一种抗原。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bone marrow 胸腺 thymus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spleen 淋巴结 lymph node 其它淋巴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
所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HSC), 分化为髓样干细胞 和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亦称 T、B细胞)、NK细胞(nature kill cell)及 部分树突状细胞。 髓样干细胞分化出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血小 板、红细胞等。 胸腺: 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地方,分化成辅助性 T细胞(Th)和细胞天
天花发病过程
主动免疫
动物机体的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 粘膜 分泌物 吞噬细胞、NK细胞 抗菌蛋白 炎症反应 温度反应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抗体 (体液免疫)
一、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人体对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表的屏障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二、淋巴免疫系统
三、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四、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重点:淋巴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反应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