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

●免疫刺激复合物:由抗原物质与由皂树皮提取的一种糖苷Quil A和胆固醇按1:1:1混合后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免疫活性的脂质小泡。

ISCOM直径40nm,每个ISCOM约含10~12分子的蛋白质。

ISCOM应用于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疫苗,具有产生“全面”免疫应答的效力,可长期增强特异性抗体应答。

ISCOM能有效地通过粘膜给药,从而可以用于抗呼吸道感染。

目前,兽用ISCOM疫苗已在国外投放市场。

●冻干保护剂:指在冻干过程中及其后使制品的活性物质免受破坏的一类物质。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

●生物制品:泛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一道选择题:动物应在隔离条件下饲养,杜绝高免时强毒及发病时散毒。

应详细登记每头动物的来源、品种、性别、年龄、体重、特征及营养状况、体温记录和检疫结果等,建立制造血清动物的档案,只有符合要求的动物才能投入生产。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给适量的食盐和含钙的补充饲料。

在高度免疫和采血期间,每日要检测体温两次,随时观察其健康情况。

每日至少运动4h。

动物采血前1d禁食喂水,避免血中出现乳糜。

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健康状况异常或有患病可疑时,应停止注射抗原和采血,并进行隔离治疗。

●“安全、有效、稳定、均一”是生物制品质量概念的4个核心要素●安全检验的原理就是生物制品大部分是用活的微生物制备而成,有些微生物本身就是强毒或残余一定毒力;另外在制品生产过程中也可能由原材料、设备或操作过程造成外源毒素或微生物污染,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检验标准有可能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安全检验的一般要求安检样品:除另有规定外,每批抽3瓶混和后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判定;场地:安全检验应在专用动物舍内进行,不得在野外进行安检动物:安检动物必须符合各制品质量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安检动物的饲养:安检动物应单独饲养不得与效检免疫动物及攻毒动物同舍饲养,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规定:凡生产口蹄疫疫苗的企业,对其生产的猪用活疫苗均需增加乳鼠进行安检。

凡使用猪瘟强毒或污染猪瘟强毒的生物制品企业,对其所生产的猪用活疫苗均需用无猪瘟抗体的敏感猪进行安检。

●安检动物在检验期间如有死亡时,必须及时解剖,明确原因,确属意外死亡时,作无结果论;如不安全,则该批制品应于报废●用本动物进行安全检验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对于禽用疫苗:1检验用鸡必须采用SPF鸡,检验用鸡胚必须采用SPF鸡胚。

2对于某些标准暂时规定采用易感禽,在试验前应测定针对被检制品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抗体效价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3在接种疫苗以后,必须及时进行观察。

4标准规定必须解剖的制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解剖和判定,需要进行传代的,应采集病料按规定进行传代(2)对于哺乳类动物疫苗:1在接种前应测定针对被检制品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抗体效价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2 在接种疫苗以后,如规定某些观察和测定指标的(如体温、局部反应、肌体状态、食欲变化等),必须按规定全面测定和观察,并及时详细记录。

3对于某些规定的特殊判定标准(如羊痘活疫苗,需测定痘肿反应大小),应及时准确测量并记录具体数据。

●有的制品标准规定可以用试验动物进行安全检验……而且试验动物均可表现出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安全检验注意事项1为保证检验的公正性,避免在对安全检验结果判定的主观影响,因此应由2名检验员共同进行2为防止污染,涉及疫苗稀释等操作步骤,应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动物饲养环境要符合动物饲养和检验的要求,如果环境因素不稳定,应当设置合适数量的同来源动物对照。

4检验过程中,如出现发病时,要增加观察次数,对死亡动物要及时进行解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安全检验的安全措施1检验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对检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检验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及相关的安全防护器具,撒在操作台、地面的产品要及时进行原位消毒。

2检验完毕后开封的产品均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发病或死亡动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必须严格按照“防止散毒”等相关规定处理。

4怀孕或手部有外伤的检验人员禁止解剖死亡动物。

●对于预防和治疗类生物制品来说,效力是制品的核心质量要素之一,效力是制品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核心成分如抗原、抗体及佐剂等效能的集中反映,……在现有的效力检验方法中,免疫攻毒试验是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最有效的直接方法,而抗原含量测定、免疫动物后的抗体效价测定等均属于间接方法,但由于其指标与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因此可作为某些制品的效力检验指标●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批疫苗任抽1瓶按规定进行检验●病毒类制品的效力检验种类:按照检验形式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类根据检验内容分为:攻毒保护试验、抗原含量测定、免疫抗体测定三类。

●攻毒保护试验原理:使用疫苗进行接种的最终目的是使接种过的动物获得抵抗强毒病原感染的能力。

因此,对靶动物或已经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接种后,用强毒病原进行人工攻毒,根据动物的保护情况判断疫苗的效力,是用以检验疫苗效力的最直观方法。

●攻毒保护试验种类:由于效力检验采用的检验动物均为小样本,一般不以保护百分率表示试验结果,按照结果表示方法分为:绝对保护比率、相对保护比率、半数保护量(PD50)、保护指数(PI值)4种方法。

●攻毒保护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1动物:必须是易感动物,在免疫前除SPF动物外,应按要求测定抗体效价。

2免疫:免疫接种量应准确3攻击用强毒:攻毒前应准确测定毒价,在接种过程中应注意对稀释毒液进行低温保存。

4试验观察:攻毒后应及时观察,有剖检要求的应在规定时间进行剖检观察,要求分离病毒的应及时无菌采集病料。

5 记录:应按效力检验SOP及时详细记录规定项目●测定抗原含量的方法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类:1对于病毒活疫苗主要是测定病毒含量,方法主要有:动物、鸡胚、细胞、血凝试验等。

其中采用动物和鸡胚方法属于体内试验;采用细胞和血凝试验为体外试验。

2对于灭活疫苗的抗原含量测定,体内试验主要是PD50方法,体外试验主要是一些血清学方法等。

●免疫抗体测定主要是采用血清学试验测定疫苗免疫动物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效价,间接反映制品的效力。

●病毒中和试验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以中和抗体效价表示结果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以中和指数表示结果●生物制品检验技术: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物制品的质量及其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和开发生物制品及其质量控制的“技术学科”。

主要包括:生物制品的含量、物理性状、化学组成、杂质限量的检测等。

●187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第一个细菌减毒活疫苗——鸡霍乱疫苗●近代生物技术特点:生物制品的产品类型很多、技术发展速度快●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分为:1)灭活疫苗;2)减毒活疫苗;3)类毒素;4)寄生虫疫苗●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微生物标准株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或灭活而制成的预防制剂。

优点: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安全。

缺点:不能繁殖,需多次刺激,注射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得到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

优点:一次免疫即可获得长久免疫力,类似自然状态下的轻型或隐性感染。

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缺点:不易保存,存在回复突变的危险。

●1)抗毒素:利用类病毒注射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经采血、分离、纯化后制成的产品●2)抗毒血清:用病毒作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的含有抗体的血清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统称为诊断制剂。

分为两大类:1)诊断抗原;2)诊断抗体●各种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一般采用“基本名称+形容词”的形式●基本名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列出病名,或菌名、病毒名,或材料来源。

第二部分列出制品种类。

●形容词:A. 制造方法B菌苗、疫苗分“灭活”及“活”的两种●新一代疫苗(新型疫苗)主要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及蛋白工程疫苗等五种。

●合成肽疫苗是指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应用疫苗及类毒素来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对于预防某些传染病效果极其显著。

采用预防接种使机体获得自动免疫以降低易感性,其效果确切而持久●某些传染病采用高免血清注射,使个体获得被动免疫,以暂时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能迅速地对个体起到保护作用,但被动免疫的预防效果不持久,且应用免疫血清,还会招致发生过敏性反应或血清病的危险。

●佐剂分类:1. 按佐剂物理性质:颗粒型佐剂;非颗粒型佐剂2. 按佐剂的生物学性质:微生物及其组分;非微生物物质3. 按佐剂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贮存型佐剂;非贮存型●常用的佐剂种类:氢氧化铝胶(铝胶);油乳佐剂;蜂胶佐剂;细胞因子类免疫佐剂●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CpG DNA:指含有非甲基化CpG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CpG基序:指以非甲基化的CpG为基元构成的回文序列,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称为免疫刺激序列。

●CpG ODN:含有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DNA对多种免疫细胞有激活作用:1引起B细胞分化;2直接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3在IL-12协同下激活NK细胞;4协同刺激抗原特异性B细胞和T细胞分化●常用灭活剂1甲醛溶液;2. 烷化剂;3. 苯酚(石炭酸);4. 结晶紫;5. β-丙酰内酯●烷化剂灭活机制:1.烷化DNA分子中的鸟嘌呤或腺嘌呤等,引起单链断裂或双螺旋链交联,因改变DNA的结构而破坏其功能,妨碍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2. 与酶系统和核蛋白起作用而干扰核酸代谢●冷冻真空干燥又称冷冻干燥或冻干。

通常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生物活性物质先行降温预冻成固体,再在真空和适度加温条件下使固体分子直接升华成水汽抽出,最后使生物活性物质形成疏松多孔、体积不变的干燥物的过程,称为冷冻真空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就是先将固体湿料冷冻到“共溶点”以下,使湿料中的水分变成固态(冰);●当溶液在冷却时,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常称为溶液的冰点;当溶液全部凝结时,此温度称为溶液的凝固点(或熔点)。

对于溶液而言,此凝固点就是溶质和溶剂的共熔点●解析干燥阶段一般是通过升高干燥操作温度来实现,注意解析干燥的温度不能超过物料的最高允许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