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生物制品生产基本技术

第四章生物制品生产基本技术


(四)、具有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
一般采用限制菌(毒、虫)种的传代次数和培养条件 来控制变异幅度,并定期进行检定。发现有性状变化 时可通过育种、传代、蚀斑纯化等方法来恢复性状; 如果在微生物群体中发现性状不一致,可采用传代和 筛选等方法进行纯化,例如,细菌可挑选典型的单个 菌落,病毒可挑选蚀斑进行纯化。 菌(毒、虫)种在遗传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生产至 关重要。
(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在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过程中还要避免污染强 毒和其他病原体,尤其是用于活疫苗生产的菌(毒、 虫)种。 ➢因为在生产活疫苗时,不加任何灭活剂,使污染的 强毒和病原体得不到应有的处理。 ➢对于毒种来说,控制污染外源病原体是较难的。因 为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鸡胚及动物不易做到完全无 污染。
第四章 生物制品生产的 基 本技术
第一节 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与保藏
一、生物制品菌(毒、虫)种的分类
➢生物制品中使用的菌(毒、虫)种的范围很广 泛,包括生产和检定疫苗、毒素、类毒素、 抗血清以及诊断用品等的菌(毒、虫)种,并随 着生物制品种类的增多和生物制品技术的发 展,菌(毒、虫)种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
2、检定用菌(毒、虫)种
是指用于检定生物制品效力等菌(毒、虫)种。如效力检验中攻毒 用的新城疫强毒,猪丹毒强毒菌种等。另外,还包括用于检定诊断 血清交叉反应的菌(毒、虫)种。
3、工具用菌(毒、虫)种
是指在生物制品生产中作为工具使用的菌(毒、虫)种。如基因 工程中表达某些异种抗原用的宿主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等。
(五)、历史及有关资料清楚完整
※对于菌(毒、虫)种要有明确的来源,分离时 动物病情及流行情况,传代及生物学和免疫学 特性,生产工艺质量检定,动物试验等各方面 的研究资料和数据都应完整。这样的菌(毒、虫) 种方可用于生物制品。
(六)、其他条件
★生物制品用的菌(毒、虫)种还应该易于培养和大量 繁殖,并能稳定地达到和保持较高的滴度。 ★用于生产类毒素和抗毒素的菌种,应该能够大量产 生外毒素。对于某些生物制品还应考虑提取、纯化手 段等。
三、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方法
➢按着菌(毒、虫)种的标准选育培养 优良的菌(毒、虫)种是生物制品研究 和生产的关键。选育培养方法一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下几种。
三、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方法
(一)、自然选育培养法
➢人们对生物制品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最先采用的方法就属 于自然选育培养法。 ➢远在15世纪,我国民间就用良好的天花患者的干燥痂皮研成粉 末吹鼻免疫。100多年前,巴斯德就选用鸡霍乱巴氏杆菌陈旧培 养物制备疫苗,并获得免疫成功。此后又有学者采用加热杀死鸡 霍乱巴氏杆菌首次制成了死菌疫苗。 ➢自然选育培养法是对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菌(毒、虫)株进行分离, 从中选择适于种用的菌(毒、虫)株。一般常以感染的动物,媒介 昆虫以及污染物等获得分离。
(三)、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在传代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增殖时基因突变而 表现出某些特性变异。如形态、生化特性、毒力、抗原性及 药物敏感性的变异。 人工选育培养弱毒菌(毒、虫)株就是利用毒力变异的特 性在一定条件下经多次传代而使毒力减弱的。 然而,选育出的菌(毒、虫)种在用于生产时要注意具有稳 定的遗传特性和保持微生物群体的一致性,尤其是毒力和免 疫原性的遗传稳定性,以避免毒力返祖和免疫原性下降,从 而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
(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在菌(毒、虫)种的选育培养时,尽量降低毒力,保持良好 的抗原性,使动物接种后既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又不致于 引起发病或损伤。 ➢而在实践中,一般免疫原性与毒力呈正相关,免疫原性强 毒力也强。如果采用某种方法使毒力降低,免疫原性也随 之降低。用于生产灭活疫苗的强毒都有很好免疫原性,而 用于生产活疫苗的弱毒,免疫原性都有一定程度下降。这 是选育培养菌(毒、虫)种时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个矛盾,从 某种意义上讲安全更为重要。
二、生物制品中菌(毒、虫)种的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由于生物制品主要是免疫制剂,故耍求菌(毒、虫)种应具有良 好的免疫原性,使用后能产生坚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 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对某些菌(毒,虫)种而言还应是抗原谱广。 ➢一般来说,动物接种后产生80%以上的保护即为有良好的免 疫原性。因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受到遗传、 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论使用菌(毒、虫)种的免疫原性多么 好,都不可能一次使免疫动物获得100%的保护。 ➢生物诊断用品的菌(毒、虫)种应以少量注入动物体内就能产生 强烈免疫反应,这样才能生产出既特异又灵敏的诊断用品。
(一)、按菌(毒、虫)种的毒力分类
1、强毒菌(毒、虫)种
是指具有强大致病力的菌(毒、虫)种,一般免疫原 性也良好,常用于制造某些灭活疫苗,抗血清以及 疫苗效力检验。
2、弱毒菌(毒、虫)种
是指对动物无致病力而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菌(毒、 虫)种,主要用于制造弱毒活苗。
(二)、按菌(毒、虫)种的用途分类
(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生物制品使用的菌(毒、虫)种除具有良好的免疫原 性外还应安全。菌(毒、虫)种的安全性主要与两方 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是菌(毒、虫)种本身的残余毒 力;另一方面是混有强毒或其他病原体。 ➢残余毒力是指减毒后的弱毒菌(毒、虫)种仍残存一 定的毒力或致病力。如鸡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种毒就 保持较强的毒力,对雏鸡接种后有致病性,而2个月 龄以上的鸡接种才安全。
(三)、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性状
选育培养的菌(毒、虫)种要有典型的生物学性状,如形态、染 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抗原结构、致病性、宿主适应范围、 代谢产物、色素产生以及抵抗力等。 这些生物学性状是鉴别菌(毒、虫)种的重要标志,可用以区分 其他微生物,进而在生产和检定生物制品时依据这些性状来控 制质量。 如果发现某些性状改变就标志着菌(毒、虫)种发生了变异或发 生外源污染,应及时废弃或更换,如果是用弱毒或无毒菌(毒、 虫)种生产生物制品,这些性状也是区别强毒株的标志,从而保 证制品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1、生产用菌(毒、虫)种 是指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菌(毒、虫)种,即指生产疫 苗、抗毒素、类毒素、抗血清及诊断用品的菌、毒种。 ➢如生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用的猪瘟种毒,生产破伤 风类毒素的破伤风菌种,生产炭疽抗血清的Ⅱ号炭疽 杆菌C40~22菌种,制造牛型结核菌素的牛型结核杆 菌菌种等.
(二)、按菌(毒、虫)种的用途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