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的《论语》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更是贡献不少······
这些都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也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常言道:“以德服人,以法治国。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之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他们的产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说法,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因此,法律的产生以国
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

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
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
有了道德的存在。

在一种社会形态之内,通常只能存在一种同一性质
的法律。

却可能存在几种不同性质的道德。

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前,
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和道德的品
质。

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但是,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范围有所不同。

在现代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仅限于人们的外在行为,单纯的思想或动机不是法律所调整的对象在古
代社会曾经有过“腹诽”、“莫须有”等以思想定罪的荒谬案件这种情
形与现代的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的。

而道德所调整的范围也比法律要
广泛。

例如婚姻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共同调整的对象,但是爱情关系、
友谊关系通常只受道德的调整不不受法律的调整。

第三、法律与道德表现的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

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

违反道德规范后果是行为人要受社会舆论的谴
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

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
后盾的行为规范。

在现代国家,法律规范则必须规定明确,具体的行
为模式与行为后果。

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
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四、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相同。

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

找通常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
违反道德,当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所以道德的评价标准比法律
的评价标准更加广泛。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他们都是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他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
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道德,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总之,法律与道德互动机制的另一方面还有法律的道德化。

因为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法律所适用的范围与道德相比狭窄得多,而且法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用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的“个案”。

这就需要道德的补充,无论立法、执法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可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

因此,科学地评价法德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但愿人人都以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四有公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