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2题。

内容简析例1利用北京市人口数,说明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并类推出其他万级计数单位,揭示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

理解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了解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数级。

4.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设疑求证法等,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方法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

承前启后链复习:回顾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等。

如:1203读作:一千二百零三。

学习:会正确的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大小等。

如:12345678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千六百七十八。

延学:推理亿以上的数的读、写等。

如:1339724852读作: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二。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描述法: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

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

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

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

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

”皇帝刚说完,其他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那么一点点。

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你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吗?相信学习本课之后你就会了解,刘恩为什么高兴了。

【品析:此处选用故事描述,把课堂带入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同时文中选用的数字贴切课时内容,故事结尾设置了悬念,恰到好处的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中来。

】课件展示法:谈话:你们去过北京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一下北京的风采。

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并附资料: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官廷建筑的精华。

雄伟的万里长城全长约88518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提问: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生说)读这些数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大数?揭示课题: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大数。

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品析:课件呈现教材例1内容,谈话中展现课时知识点,通过课件呈现这些场景,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感知这些大数的概念,为后面的课时内容学习做好感知铺垫。

】游戏体验法:课前准备一些纸签,纸签上写清不同省份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数量。

然后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些数据是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现在有请几位“省长”上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省份的人口数量(下面找几位同学扮演省长,上台抽取纸条,汇报人口数量)由于数据较大,学生不一定能正确读出来,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并及时把握时机转到课题中来。

【品析:通过模拟省长读数的游戏,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遇到的知识障碍,教师要及时引导,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认识计数单位和进率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接着出示计数器,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

提问:10万的时候,按照满十进一的规则,应该怎么拨呢?表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老师课件演示拨珠过程。

拨珠的演示过程,可以是边拨珠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的过渡,重点是到了10个一万的时候怎么呈现。

这里可以鼓励学生探究,然后重点讨论:满十进一的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第一组演示中初步认识了进率和数位的知识,通过第二组学习,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置”的意义。

【品析:利用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具体形象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体验10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例如: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品析: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更大的数。

利用计数器,分组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继续边拨边数,从十万一直数到一亿。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就可以按照满十进一的方法数到一亿,同时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

提出问题:从动手操作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讨论交流:1亿有多大呢?你能想像一下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提示信息:钟表上的秒针跳动1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

3.同桌之间说说:同学们认识的十万、百万、千万、亿,它们都叫作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归纳: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品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认识数位1.介绍:十进制和数位。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小组合作,制作数位顺序表。

2.介绍分级方法。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有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有多少个“万”。

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有多少个“亿”。

学生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位值。

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提出问题: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的人口为19612368人,这是几位数呢?在19612368中9在什么位,表示什么?你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吗?学生1:这是一个八位数。

学生2:9在百万位,表示9个百万;最左边的1在千万位,表示1个千万……老师小结: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

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品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制作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为后面正确读数打好基础。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为什么用0~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表示亿那么大的数?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总结: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时,它的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用0~9随机组合可以表示亿以内甚至亿以上的数。

【品析:学生对数位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是很全面,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认识个级和万级所有的数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吗?师生共同回忆后,老师做简单的梳理:我们认识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新的计数单位,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认识了数位、数级,制成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品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着重研究的方面,在设计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反思: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3题。

内容简析例2和例3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先由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过渡到整万数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发现万级的数只要按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由此再推广到含有两级的一般的数。

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自己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特别是当数位上出现0时该怎样读。

教学目标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