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第一遍点夯施工方案2012年7月9日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3 第二章施工依据-----------------------------------------5 第三章强夯技术要求、工程量及强夯施工参数---------------7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9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10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及其保证措施--------------------------11 第七章强夯施工---------------------------------------13 第八章质量控制体系、质量计划、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措施--19 第九章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22 第十章费用概算----------------------------------------26第一章总体概述一、总体概述1.1概述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区域为回填区域,对回填土3-6米区域可采用2000kn.m夯击能进行点夯、1000kn.m夯击能进行满夯处理;设计要求处理后场地设计标高以下1.5m范围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5,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20 kpa;1.5m以下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出的第2层土以上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4,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00kpa。

由于场地回填土为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回填时间为冬季,造成回填土中形成较厚冻层,春天后融化使土体含水量较大,软粘土渗透性差,软粘土中孔隙水无法短期排出,是造成地表填土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使强夯设备无法通行,影响正常施工。

1.2施工管理目标1、工期目标施工日期为2012年12月12日-2013年6月30日。

2、质量目标(1)建立符合GB/T19001-2000— ISO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有效地实施,确保产品符合规程、规范、合同及环境的要求。

3、安全文明目标(1)杜绝人身伤亡事故;(2)杜绝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3)杜绝重大火灾事故;(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5)创建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保证施工场地安周边环境。

第二章施工依据2.1施工原则1、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在以往施工领域先进的技术管理与运用能力,确保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的需求,组织分区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2、公司将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采用先进施工工艺,配置完好的机械设备,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满足业主要求。

3、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2.2施工依据2.2.1有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2.2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及管理规定1、业主提供的图纸;2、《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9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82-2001);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82-2001)。

9、甲方提供的《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范围图》。

2.2.3安全生产规范、规程标准1、《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国务院);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B33-86);第三章强夯技术要求、工程量及强夯施工参数3.1设计技术要求3.1.1处理后场地设计标高以下 1.5m范围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5,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20 kpa;1.5m以下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出的第2层土以上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4,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00kpa。

3.1.2按规范要求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法和相应参数;3.2计划工程量强夯处理总面积200358.71m2。

3.3地基处理设计参数3.3.1地基处理设计参数的主要依据(1)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点;(2)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相应的规范;(4)甲方提供的《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范围图》。

3.3.2地基处理设计参数(1)夯击能:根据回填土厚度和场地的填土组成物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的特点,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表6.2.1和回填土的不同深度,采用了2000kn.m夯击能进行点夯、1000kn.m夯击能进行满夯处理。

(2)夯击次数:采用单点夯击数(不小于3击)(3)夯击遍数:采用一遍点夯;最后采用1000KN.m满夯(见满夯点布置示意图),每点1击,锤印搭接。

(4)夯点布置:按强夯范围内6×6中间插点布置夯点。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4.1施工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组织以“科学组织、合理施工、确保进度、缩短工期”为宗旨,结合现场情况按工期要求完成施工任务。

4.2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控制网的设置业主组织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移交水准点、坐标点、项目部校核后,确定参照点,设立自己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建立明显的标志和保护性装置。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5.1工程总体进度由于场地回填土为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回填时间为冬季,造成回填土中形成较厚冻层,春天后融化使土体含水量较大,软粘土渗透性差,软粘土中孔隙水无法短期排出,是造成地表填土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使强夯设备无法通行,影响正常施工进度。

5.2主要施工机械本工程选用强夯施工机械、推土机、挖沟机,强夯机具选用15t、10t铸钢锤。

5.3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本工程中,我公司在充分考虑现场多种施工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设备多次陷车,采用汽车吊车进行拖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场配备挖沟机拖车,保证强夯设备安全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施工采取晾晒与人工降水结合的方式,在15处含水量大,地表冒水区域开挖8*6*5米集水坑,进行人工降水做好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保证雨季施工的正常进行,不因气候的变化而影响工期进度。

加强施工环节控制,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难点、重点环节要有专门作业指导书和对策方案。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及其保证措施(一)项目部组织结构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并由优秀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组织管理,具体的组织结构如下:(二)投入的施工设备、型号及数量拟投入的施工设备、型号及数量表(二)劳动力安排作业人员随着施工阶段的深入逐步增加,项目部将根据工程实际需求量合量安排人力、物力资源,以促进工期进度的有效完成。

劳动力计划安排表第七章强夯施工7.1 施工准备7.1.1对场地进行了平整,使之形成强夯施工的作业面。

7.1.2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7.1.3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

7.1.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坐标点,按设计图纸测放点位;7.2强夯施工工序7.2.1平整场地为保证强夯点夯质量,便于夯机移动,强夯施工前,按设计标高要求进行场地平整。

7.2.2测量放线先由测量人员将场地边线及各区分界线以木桩、白灰标出,再由各机组施工技术人员按每区不同的夯点间距以白灰标出待夯点。

确定各夯点施工次序和吊车移位路线,将吊车就位,校正夯锤落距。

7.2.3对测放好的待夯点进行第一遍点夯强夯设备于5月20日正式施工,设备多次陷车,采用汽车吊车进行拖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场配备挖沟机拖车,保证强夯设备安全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施工采取晾晒与人工降水结合的方式,在15处含水量大,地表冒水区域开挖8*6*5米集水坑,进行人工降水,配备2台4KW发电机,3台水泵连续抽水,采用了夯击能为2000kn.M,对表层经晾晒后形成硬层,设备勉强通行区域进行夯实,夯点布置方式为6*6米中间插点,每点夯击次数3击后夯坑较深,龙门架支架沉陷,拔锤较为困难,地面出现隆起。

至6月30日共施工110000平方米。

强夯点夯时夯击能量较大并以波的形式传递,同时夯锤下土体压缩,产生对外围土的挤密作用,使土中应力场重新分布,土中某点拉应力大于土的抗拉强度时,在土体内就出现裂隙并成树枝状排水网络,孔隙水得以顺利溢出,这是变孔径排水的理论基础。

强夯时夯坑及邻近夯坑的涌水现象说明了这点,现场采用水泵将夯坑中积水及时排除,迅速降低土体含水量,对提高土体承载力有较大作用。

在夯击作用下,土中含气孔隙水不能立即消散而具有滞后现象,气相体积不能立即膨胀。

也就是夯坑较深的压密土被外围土约束而不能膨胀,这一特征用有摩擦的活塞表示,即动力固结模型中活塞与筒体间存在摩擦特征。

而重锤夯实时加密土很浅,侧向土不能约束加固土,土能产生侧向膨胀,气相立即恢复,不能形成孔隙水压力,土不能压密,这就是饱和土重夯时常出现“橡皮土”也就是地面形成隆起的原因。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按以往施工经验孔隙水消散时间不应少于3~4周(即:晾晒并在这期间不被雨水浸泡)。

对于2012年12月份施工区域,地面表层由于冻胀,含水量较大、较松软,建议应适当将一部分碎石、建筑垃圾等硬颗粒进行换填从而使地基承载力提高,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其它区域也可以将一部分碎石、建筑垃圾等硬颗粒打入软粘土中可作为软弱土的良好排水通道,加速下软土的排水固结。

7.3采用的施工参数如下:7.3.1 强夯技术参数说明:1、夯击能计算方式为:锤重乘以落距,夯锤可选择重量为15-18吨如:锤重15吨(150kn)落距13.4米即可满足夯击能2000kn.m施工要求。

2、夯点布置如下图:按强夯范围内6×6中间插点布置夯点,最终形成等腰三角形布点。

7.6强夯施工工序要点 7.6.1工序要点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

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随时将塞土清除. 7.7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偏差控制强夯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夯点布置示意图满夯示意图8.8质量监测要点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2)每天安排专人巡视现场,检查点夯夯沉量控制标准执行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