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青在学习中提升、完善自我

常青在学习中提升、完善自我

在学习中提升、完善自我常青綦江区九龙小学摘要:通过很多课堂教学的技巧,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困惑。

同时也明白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结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主题词:阅读能力教学技巧不断实践正文:一、培训后的收获、感悟(一)、认识的转变,理念的提升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小学语文80学时培训”。

在十天的培训中,我使我受益匪浅。

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二)、继续学习,完善我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每一名教师都坚持继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书育人者。

此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师德、班级管理、语文学科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培训教师的汇报课。

“集中培训,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这样的培训给了我们机会近距离地领略专家教师的风采、欣赏他们的才气。

他们给我们上了实在、实用的经验传达课,虽不能亲临到他们真实的课堂中去学习,但通过他们的演讲,我仿佛可以想象到他们给学生上课的一面是多么精彩绝伦。

让我真正领会到继续学习,完善我自的重要性。

二、浅谈具体收获(一)、激发阅读兴趣策略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

儿童的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在教学课文时,常把有关的故事带进课堂,例如给学生讲《夸父追日》时,引进《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此时提议下周开展讲故事比赛,课后,很多学生便会积极地去找书籍来读。

通过这样的引导,推荐,不知不觉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悬念调动法。

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

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3、故事梗概法。

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例如引导孩子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事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4、提供书籍,促进阅读爱好现在的学生,家庭藏书量不多,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能从别人的介绍中接收更多的信息,开阔眼界。

另外,同学间也可交换图书,资源共享,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到附近图书馆去借阅图书,或是网上阅读,更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学期我就在我们班设立了读书角,还选了一名读书角的管理员,我就是想通过资源共享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有的孩子自己的书不爱读,就喜欢读别人的书,当他们借阅别人的书的时候积极性就特别高,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适当引导,效果不错。

5、开展读书活动,促进阅读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如:1.在各班设立了“读书之星”。

根据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评选5名“读书之星”,予以表彰。

2.读书笔记展示。

学生定期自愿在班上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教师适当给予鼓励。

3.讲故事比赛。

每周在班级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

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上台演讲。

当学校的开展大型比赛时,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专场比赛,并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4、知识抢答赛。

可以根据书名猜作者、接诗句、对对联、谈作品内容、词语积累、古诗积累等形式,内容不限制,可以是天文、地理。

5.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或一本书,或就某一本书的内容进行交流。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

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只要社会,学校,老师,父母重视阅读,并重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不断提高,以至形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学技巧的运用1、情景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综合利用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等媒体,变抽象为具象,显得形象直观,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我们应该采用电教手段。

因为这篇文章反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父亲在维护世界和平时牺牲了,当时世界动荡不安,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难想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以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部战争的影片,定格于一个孩子哭嚎的场面。

作为导课,这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战争中,让学生去感受,个别学生看到这个画面,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了,难点一下就攻破了,学生在读课文时,可以配上了比较低缓的音乐《沉思曲》。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

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

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3)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教学方法往往以语言作为传播的媒介,而示范可以更形象,更浅显易懂,学生便于领悟和模仿,如果语言运用恰当,感染力强,学生更有兴趣。

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有一个“歪”字,学生不理解这个字,我则采用了把“不”和“正”合起来就组成“歪”的教学方法,并且采用了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不”就是否定,“正”就是表示肯定,好的一面,正确,端正之类的,如果给正的上方加个不就表示不正,不正自然是歪了,学生很快理解了。

另外,在执教《荷花》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生,交融,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把自己想象为荷花情不自禁。

我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荷花真香啊!”它香气幽雅,沁人心肺,怎能不深深地吸引我前去观赏呢?这荷花真美啊!它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怎能不让我陶醉呢?这清清的水,绿绿的叶,洁白的荷花,又怎能不使我如痴如醉呢?此时此刻,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假如我们也在那儿,我们也一定会变成一朵荷花,这样抒情的语言把学生把学生引入了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荷花世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进而幻化成水池中翩翩起舞的荷花,这些言辞语句,恰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田,这是语言的魅力!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当前专家所进行的指导与引领,与我们普通教师所能接受的程度还有相当的距离.听了专家的讲座,往往出现“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做起来不动”的现象.为什么呢? 不是专家引领的路子不对头,而是很多专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基层普通教师的业务素养究竟有多高,专家们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判断比较理想化.因此,专家所进行的专业引领往往和我们教师的实践找不到结合点,也就不能做到相结合.教师没有找到和自己实际情况相应的结合点,这是实际情况,专家们或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觉吧.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在培训时,也往往对很多理论照本宣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传导出的理论当然也就大打折扣,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

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和运用,也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反过来说,“对接”上了效果就一定出现了吗? 那也不一定,还需要教师进行内化,化作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工作行为.因此还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进来。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融汇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研修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多的不足,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让自己不断提升、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继往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