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

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
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
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
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
质量。

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
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 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 年,通过
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
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
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
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

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 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 个月。

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
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
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
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
3〜4月:参加参加心血管内科轮转。

5〜6月:参加心电图科室轮转; 7〜12月:参加麻醉科轮转。

第1年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 参加后续的培训。

(2)第2年和第3年:参加本科室(ICU )的值班及临床学习。

表1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科室轮转时间安排表 轮转科室名称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总则: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掌握;
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
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熟悉;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 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要求了解。

(一)呼吸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ARDS 肺部感染、肺血栓栓塞、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COPD 气胸、胸膜炎
/胸腔积液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 疗;常用临床操作技术;血气
分析;抗菌素应用原则。

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肺功能检查常见 参数的临床意义。

了解: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疾病名称
ARDS 呼吸衰竭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室 麻醉科
ICU 科
总计
24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36
个月
例数(》)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呼吸内科专业常用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呼吸内科专业
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呼吸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二)心血管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心力衰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常用心血管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心电图检查与诊断。

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动态心电图、心包穿刺术、心脏起搏,药物。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人工瓣膜、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的诊断与治疗;心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心血管内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心血管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三)心电图室
轮转目的
要求掌握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熟悉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束支传导阻滞;了解预激综合症、窦房阻滞、逸搏心律。

(四)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气管插管术及快速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生命体征的监测技术及维持平稳;
行工作;了解麻醉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五)重症医学科(ICU)
1.目的
掌握:休克、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体液内环境紊乱等危重病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见生命支持技术(如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和急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营养支持技术 经口气管插管 人工低温
(3) 教学能力培养
① 所有住院医师每年至少应有1周时间担任培训基地内部教学的助教工作,负责 协助任教教师搞好该周的教学工作(包括病例讨论、杂志俱乐部、科研讨论会、住院 医师理论课和小课)。

② 助教职责:提前1周与任教教师讨论学术周的计划和方案,准备杂志俱乐部读 书报告2篇,所选文献应为具有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而设计又较佳的文献,
鼓励用
英文讲解文献。

主动征求任教教师的要求。

如果发现第二周的任何一次教学活动因某 种原因而不能实现,应立即向主管老师汇报并提前做好安排,以确保每项活动正常进 行。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讨论要点,并在讨论会后将方案整理存档。

(4) 科研能力培养
住院医师应积极参加培训基地的科研讨论会, 3年间必须向专科杂志投搞,至少
包括临床病例报道1篇和综述1篇。

(5) 专业医学教育
受训者应积极参加各级学(协)会的医学教育活动。

3年累积获本专业医学教育
学分》30分。

4.临床工作日
具体内容
时间
24小时ICU 科值班
60天 住院医师值班组长
20天
临床总工作日
717天
计算方法:每年非临床日:104天周末+ 5天教学
+ 7天休假+ 1天法定假日=
126天
每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
:365 — 126 =239 天
3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 239 X 3 =
717天
5.病例讨论和理论学习
具体内容 时间
3年参加的总要求
病例讨论会 2小时
>90个病例
杂志俱乐部 2小时 >180篇近期国内外论文 小课
0.5小时
>90个密切结合临床的小课
例次(》)
1-2
四、阅读参考书刊
(一)专著
邓小明主编《危重病医学》
美国心脏病协会,《2000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Emerge ncy Medici ne: A Comp rehe nsive Study Guide 6th editi on by Judith
E Ti ntin alii, Gabor D, Md. Kele n, J. Ste phan Sta pczy nski
Rosen's Emergency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3-Volume Set) by Joh n, Md. Marx, Robert, Md. Hockberger, Ron, Md. Walls
(二)大学本科用全国统编教材
如最新出版的各相关学科的教材
(三)学术刊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中华急诊医学,中华创伤医学等
亚专科培养阶段(第4年〜)待制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