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成就30页PPT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成就30页PPT


1.计时仪器
• 中国古代计 算时间主要 靠观察太阳 的运动,左 图是两种不 同的日晷。
1.计时仪器
• 左上这幅图里的是“圭表”。 圭表是一种简易的仪器,可以 通过太阳投影的方法来测定节 气。 右图、左下是赫 赫有名的登封观 象台。
2.天体定位仪器
(1)地平坐标系统 (2)赤道坐标系统 (3)黄道坐标系统 (4)综合坐标系统仪器 (5)天体角距离的测量
四、古代天文观测成果
中国拥有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文明更久远、更 详细的天文记录。
超新星:
在公元1054年的古 都开封,中国人做出了 全世界第一次对超新星 爆炸最系统、最完整的 观测记录。这颗超新星, 也就成为当今世界上天 文学家所公认的 “中国 超新星” 。
• 彗星 我国有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并且
有连续30多次的回归记录,历时2000多年。
• 《甘石星经》 、《石氏星表》 :战国 时 期,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世界上 最早的星表 ,列出了120多颗星的赤道坐 标,反映出战国时期先进的天文观测水平 和仪器制造水平。
• 《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 历代官修二十四史中的天文三志,相当于 本朝代天文事迹记录,是中国古代最系统、 最完整、记载资料最丰富详实的天文典籍。
(5)天体的角距离测量
纪限仪:测量两天体的角距离,计算相对位 置
3.天象演示仪器
浑天仪(天球仪) “浑天说”! 玲珑仪
5.大型天文仪器
水运仪象台—
它把计时报时、天 象演示和天文观测 融合到了一起,同 时涵盖多个领域, 功能齐全。当之无 愧,是我国古代功 能最强大的天文仪 器。
三、重要天文著作
中国古代 天文科技成就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 天文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古代 天文学是发展得最早的一门自然科学。
•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 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 一。
•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了卓 有见识的宇宙观、屡有革 新的优良历法、令人叹服 的发明创造等,在世界天 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
五、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张衡(东汉)
浑天仪的发明者,东汉时期浑天说 的代表人物。他对浑天说的解读催生了 浑仪、浑天仪、玲珑仪等重要天文仪器, 并使用了水运动力。
祖冲之(南北朝 )
计算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 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编制了《大明历》,引进了岁差算 历,其中关于闰年和冬至时刻的计 算方法,后世长久沿用。
(与赤道经纬仪相似)
利用黄赤交角23.5 度,测算星体黄道 坐标。
(4)综合坐标系 统仪器
浑仪
包含地平坐标、赤 道坐标、黄道坐标 三种测量系统。
简仪
包含地平和赤道两种坐标,是中国、清两代主要 观测仪器。是近代许多测量仪器的鼻祖。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出现 300 多年 。
1276年 中国
郭守敬
1598年 丹麦 第谷
沈括(北宋)
圭表的发明者。提出简化浑仪的 建议,为简仪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他用水运仪象台观测并用得到的数 据修订了当时的历法。他指出月亮 与潮汐的关系,发现了极星与天极 尚有距离、且在变化。
郭守敬(元)
简仪的发明者,他在他修建的登 封观象台上连续观测三年半,测算 出一年是365.2425天。他根据实测 编制的《授时历》非常准确,被沿 用了四百年之久。
推测和 预报 天象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成就
一.天文理论 二.天文观测仪器 三.重要天文著作 四.古代天文观测成果 五.古代天文学家
一、天文理论
1、盖天说 认为天在上、地在下。春秋时期,有“天圆地方”的
盖天说法。认为地像棋盘一样是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 上面。但盖天说无法解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问题 。 2、浑天说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 家之一。
•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他们认为天象与 人间吉凶以及他们的统治相关,所以非常重 视天象的观测以及星占的研究。
• 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天文机构和官员进 行天文观测和记录,早在周文王时期就修建 了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固定场所——灵台。
• 中国古代先进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天文 学发展的有力支撑。
• 《灵宪》、《浑天仪图注》:张衡著,反 映了浑天说的主要思想,是东汉时期天文 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当时世界天文学的最 高水平。
• 100多部历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 可以超越。其中元代的《授时历》计算出 一年为365·2425天,这和现行公历——格里 高利历是一样的,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 多年。
(1)地平坐标系统
地平经仪
地平纬仪(象限仪) 地平
(2)赤道坐标系统
赤道经纬仪—
最常用,最简易的赤道 坐标天文仪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玑横抚辰仪—
清代制造的最后 一架大型铜质天 文仪器,工期历 经十年,反映了 当时治金、雕刻 的最高水平。
它是北京古观象台的镇馆珍宝。
(3)黄道坐标系统
黄道经纬仪
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天上的星星镶嵌在蛋壳 上,而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蛋黄”上观察天象。 这 一理论的提出比欧洲早1000多年 。 3、宣夜说
认为天上所有星体都飘浮着,而不是固定在球壳上, 且宇宙是无穷尽,否定了硬壳式的天空。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二、天文观测仪器
1. 计时仪器 2. 天体定位仪器 3. 天象演示仪器 4. 大型天文仪器
• 流星雨 彗星瓦解后的残片落入大气层成
为流星雨。至明代末年大型流星雨记事共 147条,其中英仙座、狮子座流星雨多次出 现。
• 陨石 流星落地为陨,分石陨、铁陨和石
铁陨三类。我国古代陨石的观测记录达数 百条,尤以明清时期记录频繁、完整。
• 太阳黑子 我国有2000多年的太阳黑子观测 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一 书中就有“日中有踆(qun)乌”的记述, 是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 对中国古 代记录的100 多次肉眼可见 的大黑子群进 行分析,可以 验证太阳黑子 11年活跃周期 的规律。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两大分支:
1、天文星象 2、制定历法
• 中国汉代就形成了制历必 先测天的思想;
• 历法优劣的判定以是否符 合观测现象为依据,天文 观测是制定历法的基础, 而天文观测的准确与否决 定于天文仪器的精确程度。
历之本在于验天,
观测 天象
验证 历法修正 历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