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妙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妙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法
贺疃中学杨秀双
类比法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

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

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引路人。

因此,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类比,在引入教学课题,学习掌握新知识,联系复习旧知识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类比法在课题引入中的应用
现在的物理教学理念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引入物理课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更轻松。

例如,从吃包子比赛到电功率教学: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电功率教学中,我遇到一个难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功和能的知识,直接学习电功率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往往把用电器做功的多少与做功的快慢搞混淆。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要花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功和能的概念,然后才学习电功率知识,可还是有很多学生听的糊里糊涂的。

在今年教学这一章知识前,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且收集了很多优秀课例,有一位张老师的课例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在教学电功率知识前,举了一个吃包子比赛的例子,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我在他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改进后用到教学中,效果非常好。

简述如下:
我们今天来个比赛:吃包子比赛。

(故意夸张一些,引起学生兴趣)
甲同学:2秒钟吃了12个包子,
乙同学:3秒钟吃了15个包子,
问:(1)谁吃的多啊?
同学们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抢答:是乙;
问:(2)谁吃得快啊?
同学们很快回答出来:是甲。

老师继续追问:大家怎么判断是甲同学吃的快的?
同学们很自然的说出甲一秒钟吃6个,乙一秒钟吃5个。

老师在此强调:是“一秒钟”吃的包子数,不仅和吃的多少有关还和吃的时间有关。

接下来老师巧妙的引入课题:在古代人们没有机器,工作靠人力,人做功就要不断补充食物,吃包子;后来人类发明了蒸汽机,用机器做功,机器要消耗燃料;再后来到了电器时代,利用电器
做功,要消耗电能。

人力——做功(干活)——包子
机器——做功——油
电器——做功——电
电器工作就要消耗电能,做了多少功就要消耗多少电能,这是指耗电的多少。

有些电器耗电快有些电器耗电慢,耗电(做功)的快慢就用什么来表示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出:“电功率”
教师巧妙的用“吃包子比赛”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轻松自然的化解了学生对电功率理解上的难题。

并且强调了“多少”与“快慢”的区别。

接下来一切水到渠成。

二、类比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虽然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给人的感觉比较具体、形象,但是其理论是对实验、事物等经过抽象而形成的,学生往往觉得物理理论很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

而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以旧带新,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升到抽象,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的类比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教学中十分宝贵的资源。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在学习电流一节内容中,“电流”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肉眼看不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可以用学生熟悉能见到的人流、水流与之类比。

如此类比,让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学生能够轻松从直观的事物联想的微观状态中去。

又如讲解电压时,可用瀑布的水压来作为例子,瀑布落差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也越大,水流就越强;
比如,在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物质的三种状态时,可以把学生比作分子:固态物质的分子就如同正在上课中的学生,相对比较稳定;液体物质的分子如同课间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气态物质的分子如同放学后的学生,可以自由活体。

2、以旧带新的类比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
知识。

例如:例如讲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这样引入: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跟电场是否有相似的特性。

例如:用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类比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等。

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三、类比法在复习课上的应用
在进行总复习时,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容间有相似特点物理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不同之处,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从而提高记忆力。

应用类比,把不同知识的内容进行类比,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一类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功率、电功率等物理量都是以比值来定义的,它们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这类概念的特点,就可以举一反三。

又如,一类表示物质本身属性的物理量:密度、比热容、电阻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又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梳理的时候,可以把物理比喻成一棵大树,其中有五个主干:力、热、电、光、原。

逐个分解下去就把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化,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四、类比法应用中要注意的
虽然类比法在教学方面确实具有严格的逻辑推理难以取代的功效。

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甚至可能造成误导。

这里我提醒两点要注意的:
1、使用类比法时,要注意的是进行类比的两事物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在某些属性上具有相似性,否则将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2、在使用类比方法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它们的本质讲清楚。

例如,教师在教电流时,都会把电流类比成水流,但毕竟两者是有差别的,电流类比成水流只有在直流电才比较适用,而电流有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我们在把电流类比水流时,也应该同时指出它的前提条件,避免学生造成负面作用。

总之,“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把感到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

类比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可行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

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形成,还是知识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资料: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3. 吴元梁著:科学方法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