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案例

学前教育案例

《学前教育学》课程案例集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

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
案例2:
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
案例3:
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案例4:
小班模仿表演活动
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

”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5:
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
案例6:
奇妙的颜色
1、向小朋友展示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和白纸卡
2、让小朋友说出除了三原色外还有哪些颜色
3、向小朋友做示范,把红色和蓝色混合到一起,出现了紫色。

4、请小朋友猜猜看,红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蓝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粉色是如何出现的等,引导幼儿逐步获得关于颜色的认识。

5、引导小朋友制作颜色光谱,和彩虹。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7:
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适应这种要求?
案例8:
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


“请问,你们幼儿园每天能教孩子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
“宝贝,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
现在的家长经常说“宝贝,今天你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乖乖,今天你在幼儿园有什么新发现吗?”
“乖乖,今天你今天在活动中有什么新发现吗?”
------思考:从该案例中,以前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说的话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区别反应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观念新旧有何不一样?
案例9:
璐璐的妈妈曾反映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每天带璐璐去学画画,可是后来发现老师总是批评璐璐没有按照老师的例子去画,认为璐璐不听话,画的不像,模仿力差。

后来璐璐妈妈决定放弃这次学画的辅导,认为孩子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简直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抹杀”
------思考:该案例中的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有哪些变化?对我们幼儿教师有何要求?
案例10:
1名6岁的幼儿,在1分钟内正确记住了17为数字:81726354453627189。

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却没记住几个。

-----思考:看上去如此复杂的数字怎么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呢?
案例11:
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这时乐乐走到我身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李老师,我出汗了。

”看到他那紧张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是尿床了,但又不好意思对老师说。

我随他来到床前,看到被子确实湿了好大一片。

我安慰他说:“出汗了没关系,一会儿我帮你把被子晾干了就行了。

你先去拉尿。

”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把他带到无人的消毒室里,帮他换上了干净的裤子,他腼腆地笑着对我说:“谢谢李老师!”
----思考:以上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好吗?体现了体现了什么教育原则?该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12:
(1)慢半拍的孩子
涛涛在我眼里,是个什么都要慢半拍的“低能儿。

”他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有时可以用“太差了”来形容。

经常瞪着大眼睛,呆呆的想事情,我叫他名字三、四次,他都没有反应。

有时小朋友都去洗手了,他还愣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等小朋友一个一个都洗好了手,他却突然蹦到我面前,高喊:“老师,我还没洗手呢!”
我不喜欢涛涛,说实在的他挺烦人的。

然而,有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一天上常识课时,我无意中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哈哈镜里的人为什么会变高?”这个问题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很大的,班上别的小朋友都只有瞎猜。

不料涛涛却认真的说起来:“老师,镜子不平呀!”我很吃惊,我怀疑他曾经听说过其中的道理,便问:“你怎么知道的?”“我是想出来的”佳威回答说。

我望着涛涛的小脸,突然联想起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小时候也是被老师判定的“低能儿”,他上课时精力也不集中,总是没完没了的思考天地的奥妙。

我想,谁能说我们的佳威没在思考天地间的奥秘呢?他总是在默想,又能回答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这就说明孩子是有潜力的,我以前没有认真去发现和挖掘他的这写潜力,这无疑是个遗憾。

今后我可要好好弥补自己的过失,为孩子们的明天负责。

(2)胆小的孩子
班里的妞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总是一副听话的乖样子,但是做事却非常认真。

一次,我们讨论“身体里的秘密”的问题,她回家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一幅身体解剖图。

我特意表扬了她,并请她看着图给小朋友讲身体里的秘密。

开始她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终于她红着脸讲了起来。

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她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

--------思考:以上案例中,幼儿个体有何差异?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中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案例13:
顽皮的牛牛总是不喜欢洗澡。

一天傍晚,妈妈让牛牛洗澡,用尽了各种办法,哄骗、胁迫都不行。

牛牛看见妈妈要硬给自己洗澡,立刻跑到卧室里不出来。

小姨看见了说“明天我们都要去姥姥家,姥姥最喜欢干净的孩子,你要是不讲卫生,姥姥就不喜欢你了”。

听完小姨的话,牛牛想了想,同意出来洗澡了。

案例14:
胖胖妈望子成龙,听说什么好,就叫4岁的胖胖什么。

结果,儿子在她的逼迫之下,要学钢琴、珠心算、围棋、英语、识字,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疲于应付。

-----思考:你对这位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案例15
一次与某幼儿园教师闲谈时问到,“你们幼儿园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幼儿园教师回答说:“我们幼儿园课程所依据的理念是多元智能理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我们的课程安排,有时侯下午也会安排一些”。

----思考:从以上幼儿园教师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所认为的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呢?对幼儿园课程的正确理解又是怎样。

案例16:
活动“认识几何图形”
王老师向中班小朋友介绍、认识平面图形的数学活动中,分别解释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和特征,当王老师介绍圆形时,告诉小朋友圆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差别在于圆形没有角,它是由长长的边绕成的。

------思考:以上活动中王老师这样解释圆形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解释?应注意体现什么原则?
案例17:
设计意图:
针对幼儿挑食、偏食、不爱吃疏菜的不良习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懂得疏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可以增强体质,并让幼儿认识常见的疏菜,养成爱吃各类疏菜的好习惯。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18:
小班综合活动《动物的脚印》
活动过程:
1,展开小组讨论,幼儿和老师一起画出动物脚印的形状。

2,展示挂图《动物的脚印》,请小朋友说说挂图上动物的脚印有什么不同,引出故事《人类的脚印》。

3,讲故事《《人类的脚印》。

教师有感情的将故事,启发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

4,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小壁虎的脚印怎样的?
------小老虎的脚印怎样的?
------小兔子的脚印怎样的?
------小鸭子的脚印怎样的?
------小马的脚印怎样的?
启发幼儿思考:小鱼有脚印吗?小动物的脚印有什么作用呢?等等。

----- 思考: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的理论,分析以上案例分别体现了哪些原则?
案例19:
某幼儿园2-3岁幼儿阶段目标体系:
10月份
2007年1月份
2007年2—3月份
★(由于过了一个寒假,所以一些要求,如:“情感目标”等又再次提出。


2007年5月份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