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对比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在日本动漫席卷世界的今天,我们的国产动漫依然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成年人对其基本不闻不问;而在日本动漫产品的受众平均年龄有多大?恐怕很多中国人都猜不到——竟然是32岁!
当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看动漫的也是与日俱增的,年龄也在不断加大,就拿我来说,从上小学看《圣斗士星矢》,看《奥特曼》;上初中看《七龙珠》,看《数码宝贝》;高中那会学业比较紧,貌似没看什么动漫;到了大学,《火影》、《海贼》和宫崎骏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龙猫》是我的最爱。
当然喜欢动漫的不止我一个,大学生中至少一半的人喜欢看动漫;再过十年,等我也到了三十二岁,我想我依旧还是会关注动漫的,所以中国关注动漫的人绝对再日后绝对会与日本并驾齐驱,所以大力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势在必行。
但现如今,为何这么多的中国青年爱看日漫,而不屑看中漫,我觉得日本动漫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从动漫内容来看:第一,中国动漫人物缺乏创新。
主角经常是动物,不是真实的人物,即使是人物,也太注重人物的线条比例,尽管使人物看上去有鼻子有眼的,但都是千篇一律。
缺乏想象力,看起来很乏味。
第二,制作水平差,细节不够细腻。
看多了中国动画之后会发现,大部分中国动漫在一些细节上涂抹得太过粗糙,线条极其不自然,有的还不上色,甚至有些镜头在一集里面连播好几次,任谁发现这样的情况,也很难再保持兴趣继续看下去。
第三,故事情节单调。
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因为大部分中国动漫题材都是这样——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虽然日本动漫的结局也往往是正义战胜邪恶,不过情节跌宕起伏,正义之士也会消亡。
中国的动漫,邪恶力量到最后总是那么不堪一击,正义之士总是这么高大,让人看了觉得很乏味。
第四,针对的年龄层次只局限于少年儿童。
其实在日本,动漫是各个年龄段观看的,而且动漫制作公司还特意为各个年龄段制作相对应动漫,这样一来,全社会的人都成了它潜在的消费对象,市场也自然增大了很多。
而在中国,看国产动漫的主体是儿童,到了青少年再想看国产的基本找不到什么特别合适的动漫。
由于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人数、思想、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是观众的主体。
动画最大的市场在14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这个群体不但在思想上成熟,有判断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群体比较有消费能力,是动画衍生产品的主要市场。
所以中国动漫业在这方面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
第五,情感的表达过于粗糙。
日本动漫对一些情感地表达,是相当的细腻。
就拿《火影》来说,里面有四代火影和玖辛奈唯美的爱情故事;有四代火影和玖辛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母爱;有忍者联合军不能团结,我爱罗在众人面前的那一席话,听的我热血沸腾;当然火影感人的画面更多的是兄弟间的羁绊,鸣人和佐助,鸣人和我爱罗,最近放的取根和风的情谊。
每每放到情深处,对于22岁的我来说,也为之动容,而中国动漫没能给我这个感觉。
第六,音乐过于幼稚。
或许是它面对的对象是儿童,中国动漫的音乐也是幼稚的。
再看日本,出了多少有名的动漫音乐,《天空之城》.《直到世界的尽头》.《time after time》等等。
当然日本动漫的插曲也是很不错的,因为情感的抒发需要有音乐的衬托,这样才更加感人,所以日本在配背景音乐方面有着它独特的细腻。
其次,是其产业销售链模式。
日本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的深度开发及新动漫产品开发—良性再循环,极具品牌价值的可以开发具备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园区或主题店。
以上模式是日本已经形成的产业模式,也是典型的以漫画为基础发展产业的模式。
之所以说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是指上述产业链衔接良好,形成了效益递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日本动漫具备了4个产业特点:一是规模形成。
动画播出、漫画销售、衍生品销售、动漫广告在日本随处可见,已影响到日本整个社会生活。
二是复制效果明显。
动漫出版物和衍生品是最典型的复制产品,具备产业化基本特征。
三是商业模式确立。
日本动漫各环节都具备了投入产出良性模式,形成有现金流支撑的产业链模式。
四是持续经营。
20%至30%作品的成功率,保证了创作热情和成功产品的深度开发,动漫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势头。
几乎所有当代日本人都受到漫画影响,如同中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连环画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只是日本的漫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这种影响持续扩展。
日本现首相喜爱动漫,日本企业高管人员办公桌上常有漫画书,电车、地铁、街头阅读漫画书的人随处可见。
在迪斯尼和环球影视城,经随机询问,日本东京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年不少于两次到迪斯尼乐园游玩,回头客在八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许多年轻人对动漫形象的崇拜、模仿会影响一生,部分动漫作品的出品人对此十分重视,像宫崎骏等人对动漫形象的维护十分尽心。
从消费市场看。
漫画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许多产品说明书、提示内容、企业标识、广告制作都使用动漫语言,虚拟文化正成为一种潮流。
日本动漫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形成了良性互动态势,许多青少年对绘制漫画有浓厚兴趣。
一位22岁的漫画作者对笔者说,他出钱参加展会是要展示自己的电脑绘图技术,希望有投资人或合伙人出现。
日本的漫画出版遵循低成本原则,新闻纸胶版印刷,每册定价在400日元(约25元人民币)以下,书在150页左右。
定价不会对消费者构成消费障碍。
方便普通消费的做法,有利于市场打下扎实基础,因为有广泛消费的市场才会导致供销两旺的局面。
此外,漫画出版和付费有线电视的结合,衍生品的及时推出,又相互促进形成综合消费,市场形成良性发展基础。
最后,我想说我也爱国,可是中国社会的有些做法我不敢苟同。
就以动漫来说,我记得我小时候,电视机里还能看到很多日本的动漫;而现在,上百个频道中竟然搜不出一个放日本动漫的。
我觉得这种保护国产的做法并不能使中国动漫迷们从观看日漫转向中漫,而是要向日本动漫学习,并加之自己国家的文化,中国动漫才能发扬广大。
我相信中国动漫前途不可限量,因为《秦时明月》让我看到了中国动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