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微生物食物中毒
什么是沙门菌食物中毒
A 病原简介
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沙门菌属种类繁多,国际上已发现2300多个
血清型,我国有255个。
是一群无芽孢、无荚膜而带有鞭毛和菌毛的革
兰阴性杆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
炎沙门菌等。
沙门菌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或肉食品中能存
活1年以上,但加热65℃15 ~ 20分钟可杀死。
沙门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
殖,除使肠黏膜发炎外,大量活菌释放的内毒素同时引起机体中毒。
中毒表现
临床症状有5型,即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
败血症型。
共同特征是,潜伏期6 ~ 72小时(一般12 ~ 24小时)。
主要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水样,每日腹泻数次至数十次,有时
带黏液和脓血,恶臭。
体温38 ~ 39℃。
重者伴寒颤、惊厥、脱水、昏
迷。
病程3 ~ 5天,一般预后良好。
但老人、儿童、体弱者抢救不及时偶
有死亡。
问题食物
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
制品;其次是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
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较少。
畜禽肉沙门菌来源有畜禽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
患病动物产奶可使奶中
带菌,或奶挤出后遭污染。
蛋类污染来源较多,病禽卵巢沙门菌可直接各类
进入蛋内,或蛋经过泻殖腔及产出后遭到污染。
熟制食品可经带菌容器、手等再次污染。
治疗措施
对病人急救,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导泻。
单纯胃肠炎者可不用抗生素,对病情重或老人、婴幼儿可用抗生素治疗,可选用环丙氟哌酸、洛美沙星、头孢噻肟钠等。
对腹泻严重脱水明显者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
防止污染。
不食用病死牲畜肉,加工熟肉要生熟分开。
严防病畜肉类流入市场。
高温杀灭细菌,烹调时肉块不宜过大,肉块深部温度须达到80℃以上,持续12分钟;禽蛋煮沸8分钟以上。
控制繁殖细菌。
沙门菌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保藏食品控制在5℃以下,避光、隔氧效果更佳。
什么是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A 病原简介
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属条件致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但当食品中有大量该菌繁殖时,食入后遇适宜条件,就可发生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物质是肠毒素。
变形杆菌分为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黏液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等数种。
中毒表现
潜伏期3 ~ 20小时。
起病急骤,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大便一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有恶臭的稀水便,含黏液,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
可有发热,约38℃左右,均发生于胃肠道症状之后。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血压下降。
多于1 ~ 2天自限恢复,很少有死亡。
问题食物
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动物性食品,其次是豆制品、剩饭菜和凉拌菜等。
食品制作过程,生熟容器、用具未严格分开,或操作人员的手不洁等造成二次污染。
防治措施
治疗措施:采取催吐、洗胃等迅速排出尚未吸收的肠毒素。
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慎用抗生素,最好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
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食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