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1
• 内容分析法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即人那 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和 分析现存的、以文字形式为主的文献资料。
2
一、定义
•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 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贝雷尔森(B.Berelson):《传播研究的内容 分析》
• “内容分析是一种系统、客观、定量的研究 方法,目的在于测量传播中各种可测得的 变量。”
7
1.流行歌曲歌词的内容分析
• 歌词A:《你不必说你爱我》

你不必说你爱我,

只要把我的Leabharlann 手紧握。•你不必说永远同我在一起,

你的心思我全明白。
• 歌词B:《孤独的人》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

直到能找到一位姑娘,

她同我在一起,

从不背着我耍花样。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将来也许还是这样。
8
• 美国社会学家凯里1966年研究,目的是和 1955年霍顿的同类研究进行比较。
14
3.全家福中的信息分析(费希尔)
• 样本:30户美国家庭在1729—1871年之间 的全家福。
• 分析:祖辈、父辈、子女辈所在的位置。
• 发现:1775年前,绝大部分照片都是父亲 位于家庭其他成员之上,即在后排站着, 母亲则坐着,旁边可能还有家庭中其他的 成年女性。子女则在母亲之下。1775年之 后,这种垂直安排被水平安排取代。费希 尔发现:20世纪的全家福照片又有变化, 子女的位置在父母之上
• 样本:1966年夏季两个月中发表在四种杂 志上的歌曲。同霍顿在1955年夏季两个月 中从同样的四种杂志上所选的歌曲样本达 到一致。
• 研究内容:恋爱关系模式、浪漫程度、关 系持久度、求爱的主动性。
9
研究发现:
• 一、凯里验证了霍顿发现的四阶段恋爱关 系模式:
• 求爱阶段(即积极寻求阶段) • 蜜月阶段(即幸福阶段) • 下降阶段(即破裂阶段) • 孤独阶段(即主人公成天孤身一人阶段)
——克林格(F.N.Kerlinger)
3
二、内容分析的对象
• 个人文献:日记、回忆录、自传,信件, • 大众传媒文献:报刊、广播、电视、电影、
互联网、书籍、歌曲、绘画、图片、广告。 • 官方文献:官方记录、报告、统计资料、
计划、信函、历史文献等等。 • 演说
4
• 《大趋势: 》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 讨论:结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内容分析应 该有哪些步骤?
17
• 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程序很相似, 都要经过以下程序:
• 1.抽样(注意:一定要有足够大的样本数量, 哪怕是全家福照片分析也是。)
• 2.收集资料:建构好研究的类目,按照类目 进行资料收集。
• 3.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8
• 类目建构是内容分析的核心步骤。 • 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研究》为例:
13
•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大庚普查了全部 120回,统计8个文言虚词和24个常用动词 出现的频率,并统计了一些专用词如“端 性”“索性”“越性”在各回中的出现情 况。
• 发现前80回里这些词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 后40回,因此认为前80回为曹雪芹一人所 为,后40回作者另有其人,但后40回前半 部含有曹的残稿。
15
4.戏剧内容与国民性
(麦克拉纳汉1948年对1929年的45部戏剧研究)
国别 主题
主人公
结 大团圆
尾 形
悲剧
式 其他
德国
美国
观念的、哲学的、历史的、个人问题(恋爱、日常生活) 指向社会的
杰出人物
普通人
40%
67%
27%
9%
33%
24%
态度性格 顽固、不妥协 的变化
通过说服、讨论可以改 变
16
四、内容分析的程序
032 19910 403
033 19910 407
034 19910 4013
…… ……
是否 图片 配图 面积
标题 构成
标题 字号
21
五、内容分析的类型
• 根据研究者所寻求的信息形式的不同,内 容分析有很多种,主要介绍三种。
• 1.计词法 • 2.概念组分析 • 3.语义强度分析
22
1. 计词法
要建构的类目包括:文章类型,版面 面积,配图(是否配图、图片大小), 标题(构成、字号)等等。
19
以文章类型这个类目为例,它的分类系统包括:
(1)消息 (2)特写 (3)通讯 (4)调查性报道 (5)社论
(6)评论 (7)政策性文件 (8)读者来信 (9)散文 (10)其他
20
文章 出版 文章 版面 编号 日期 类型 面积
曹雪芹
高鹗
12
• 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 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宣读了《从词汇上的统计 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这篇论文。
• 他从前80回里随机抽取了5回,从后40回里随机抽取3 回,比较5个文言虚词的出现频率,发现它们的正相 关程度达到78.57%,由此认为前后作者基本是一个 人,即曹雪芹,对“后40回作者系高鹗”这一流行看 法提出异议。
• 二、反映每个恋爱阶段的歌曲数量不同。
10
三、其他发现 • 1、60年代的歌词中,罗曼蒂克的内容比50
年代有所减少; • 2、60年代男女之间关系缺乏持久性; • 3、60年代在决定相互关系时,体现出更
强的主动性。
11
2.《红楼梦》的作者之谜。
《红楼梦》的 作者之谜。 一、抽样 二、统计:用 字习惯 三、发现
• 计词法是内容分析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 法。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是:
• 首先,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 • 其次,抽取样本; • 再次,计算关键词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
百分比; • 最后,进行分析。 例如:《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用词
习惯分析。
23
2. 概念组分析
• 概念组分析,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 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 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 录单位仍是单词,但分析时的变量却是概 念组。只要组里的词出现一次,就算概念 组出现一次。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 (1983年)
5
• 约翰·奈斯比特的研究过程: • “工作人员每月不断地监视六千种地方报
纸。···经过十二年这样仔细地监视地方事件, 我已经逐渐能清楚地辨别出美国未来发展 的的方向”。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新华出版社,1984年
6
三、举例说明
• 1.流行歌曲的定量研究。 • 2.《红楼梦》的作者之谜。 • 3.全家福中的信息分析。 • 4.戏剧内容与国民性。 • 5.陈勃对电视剧中老年人形象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