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角色模板:小说中的人物类型2015-04-12 眼呢喃文章来源阅 200 转 15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角色模板:小说中的人物类型作者:华城空明剧情角色在故事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模式,叙述学中称之为“叙述功能”。
对叙述功能的研究一般认为起源于俄国艺术理论家普洛普,他列举出七大类三十一种叙述功能。
这七类分别是:一、反面角色,二、捐献者,三、助手,四、公主和她的父亲,五、送信人,六、英雄,七、假英雄。
普洛普的理论对叙述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诸多限制,他所提出的叙述功能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全适用。
回到上一章提到的角色原型。
我们在这无数种叙述功能分类中选取出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今天的文艺影视作品,重新进行九种角色原型的分类。
愚人愚人原型在某些方面与塔罗牌大阿卡纳中的愚者牌面十分相似,完美的契合了心里原型中的“愚者”原型。
它拥有狡诈、滑稽、慵懒、贪婪、机敏等诸多特点,常常为故事带来喜剧性调剂。
原型作用愚人拥有许多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打破过度膨胀的自我,将自以为是的英雄拉回现实。
他们通过恶作剧或口误来揪出愚蠢与虚伪,警示墨守成规的人改变的必要性。
紧张、冲突与悬念让人觉得精疲力竭时,愚人的出现能够瞬间释放欢笑元素,令读者再生兴趣,也因此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遮天》中的“段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范例,他贪婪而又狡诈,却总是能够引人发笑,为紧张的剧情带来缓冲。
北欧神话中的恶作剧之神洛基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愚人。
他聪明灵活,为诸神提供建议、咨询,同时也密谋着将他们毁灭,促使他们行动、改变,为阴暗风格的北欧神话提供了难得的喜剧调剂。
愚人种类在神话故事中,愚人角色洛基有时会作为奥丁或雷神的搞笑伙伴出场。
而在最后一战的故事里,他却成为了致命的阴影、对手,指挥着死灵的力量对抗诸神。
除了伙伴、对手、阴影之外,愚人也经常会以英雄的身份登场。
在某些故事中,洛基作为愚人英雄,凭借智慧从巨人处生还。
而在民间童话、传说里,愚人英雄则常以兔子之类的小动物形象出现,他们没有抵抗能力却充满智慧,总能让捕食的对手吃亏。
华纳兄弟公司根据美国南部民间传说中的Br'er Rabbit改编而成的动画“兔八哥”,就是一个经典的愚人英雄。
他灵活机敏,与对手斗智斗勇,百战百胜。
有时候逆转下局势,让愚人被别人智取,也是件相当有趣的事,小说《遮天》的读者们就相当乐于看到愚人段德在主角英雄面前吃亏的场景。
实际上这便是来源于民间故事中的“龟兔赛跑”原理,愚弄弱者的愚人被自己的小聪明愚弄到,既达到了戏剧效果,又满足了寓言价值。
化形英雄有时会遇上这么些人,他们似敌似友,让人捉摸不定。
或许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或许模棱两可,暧昧不清。
就好似妖媚精变,化成人形,难辨真身。
化形来源化形原型的初期似乎总是和两性关系的构建有关,它来源于两个心理学概念,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根据荣格心理学理论,任何人都有着完整的男女心理特质。
隐藏在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特质,被称之为阿尼玛,女性的男性特质则称之为阿尼姆斯。
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古代社会,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被压抑的对象。
男性从小就被教导只展现自己“男子汉气概”的一面,而女性则要学会压抑自己的阳刚气质。
被压抑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并不会消失,他们会在无意识的幻想、梦境之中,以异性的人、兽、神等形象出现,潜移默化中构建出一个异性的模板,亦或择偶标准。
在任何一段盲目的感情中,恋爱的双方互相了解并不足够的深入,但对方始终显得那么出色,似乎十分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这便是因为阿尼玛、阿尼姆斯被投射到了对方身上,人为地塑造出了化形者原型。
当激情逐渐退却,盲目变作清醒,对方身上的毛病缺点也开始显现。
恋爱双方开始相互指责、抱怨,感慨情人的伪装、善变。
由此,便构成了化形者最初的来源。
原型作用化形者善变的特质让英雄与读者对其难以定位。
是敌是友?是否忠诚?真爱亦或背叛?化形者们承担着将种种猜疑、悬念带入剧情的责任。
在古典文艺作品中,化形常常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出现,比如东方妖娆魅惑的狐狸精,西方性感毒辣的蛇蝎女。
除此之外,狼人、吸血鬼等生物,都是天生的化形。
当然,化形并非总是象征着致命的诱惑,有时他们只会让英雄感到困惑迷茫。
在爱情故事里,化形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爱与金钱间动机不明的女化形者、信任与谎言间真伪难辨的男化形者,通过怀疑欺骗、密语甜言、虚情假意、利用背叛,给平淡的故事增添曲折,推动剧情进展。
化形也并非总是刻意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化形来源一般,有时也会产生被动的化形者。
难言之隐、误会巧合、多疑多虑、弄巧成真,没有恶意的人也可成为化形者中的一员。
化形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迷惑观众。
有时化形在迷惑英雄的同时也让代入英雄的读者心生疑虑,有时化形可以获得主角英雄的认可,却依旧会被读者们怀疑其本性。
化形面具作为最灵活的原型之一,化形面具随时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角色身上。
为了通过门将的关卡,英雄可能会带上化形的面具,伪装成门将的一员;为了英雄的成长,导师可能会带上化形的面具,为其带来考验;为了英雄的安危,伙伴可能会带上化形的面具,假意背叛;而阴影敌人,亦可以带上化形的面具,来到英雄的身边。
化形的改变可能以是内在、外在的,可以是主动、被动的,但真正的要点,还是在于把握好“变化”二字。
对手对手原型以竞争者的身份出场,他们或敌或友,总能促进主角的成长。
对手种类单纯与英雄作对的人,不一定都是对手。
他们或许是门将、或许是阴影、或许是化形。
只有与英雄势均力敌,且相互竞争的人才算得上对手。
很多影视作品便是以英雄与对手间斗智斗勇的较量为主题展开的。
如超人与罪犯,怪盗与神探等。
实力相当的对手间的角逐往往是一部作品最容易出彩的部分。
如漫画《死亡笔记》,主角和对手间丝丝计算、层层布局、环环相扣,双方都认为对方已被自己引入套中,胜券在握,读者亦是云里雾里,心若悬石。
直到交锋最后一刻,一方大获全胜,一方满盘皆输,胜负双方皆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手与英雄之间并非总是处于敌对关系。
在日系动漫作品中,英雄与对手经常是伙伴,或是介于伙伴与阴影之间。
漫画《龙珠》里,主角英雄的对手角色贝吉塔便是从阴影敌人转变为伙伴关系。
而《火影忍者》中的对手角色宇智波佐助则是从伙伴变为阴影、化形。
感情纠缠的对手关系,换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相爱相杀”。
在欧美作品中,这一类型常用于表现男女英雄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近三十年来,随着日系少女漫画的兴起,该类型被广泛应用于耽美题材中。
某些特殊的故事中,有着双生英雄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双主角、多主角”。
由于读者通常只能代入一个角色,双生英雄或许感情亲密,但依旧有着对手关系。
另一种更加特殊的对手便是多重人格了。
同一个角色的不同人格间,有着不同的性格、立场、行为方式,通常也是对手兼阴影关系。
阴影为人所憎恶的、愤怒的、唾弃的、恐惧的、仇恨的一切,这就是阴影,蜷缩在人们心底某个角落里的可怖巨兽。
阴影来源阴影原型,象征着心理活动中被压抑的那部分能量。
负罪感、心理创伤、不良情绪,这些被理性所否定、抛弃、放逐的负面能量,在阴暗的角落里化脓、发酵,逐渐转化成自我毁灭的恐怖力量。
作为释放人们所积蓄的内心能量的场所,无意识的梦境中总是能够看到阴影原型的身影。
当你被恶魔、歹徒、厉鬼、猛兽等诸般梦魇所惊醒的时候,阴影已经在向你敲响警钟。
你需要去认识它,面对它,并战胜它,在它成长到足以将你毁灭之前。
原型作用阴影的作用在于与英雄之间爆发强力的冲突。
弱小时,阴影或许只是给英雄使绊子的小喽啰,而强大的反派头目甚至将英雄置之于生命威胁之中,激发出英雄的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阴影虽然总是处于英雄的对立面,但并不代表阴影一定象征着罪恶。
有时候阴影和英雄的冲突来自于观点、立场、目标的不同。
对于阴影角色的把握,很多人会把他描写成一个自我标榜的恶人,就像一些幼儿动画里的反派角色一般。
实际上大部分阴影都不认为自己跟罪恶有什么关系。
相反的,在他们眼中,英雄才是邪恶。
执着于心中的理想,相信自己的目标,并试图铲除一切阻碍的人,他们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自我心中的英雄,同时也是另一个故事里偏执而又危险的阴影。
同样的,当故事中的英雄被一时的欲望、执念所束缚,亦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时,也会化身为阴影,或者说被内心的阴影所压制。
阴影种类许多人容易搞混阴影与对手的概念。
实际上,在一些美式的影视作品中,阴影与对手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角色身上。
对手型的阴影和主角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两匹朝着不同方向前进,却又拉着同一辆马车的马。
他们相互竞争,带动着剧情的前进,有时也会放缓剧情进展的速度。
而反派型的阴影和主角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两辆相对而行的列车,或许开始时相距甚远,但迟早会爆发,剧烈相撞。
化形的背后所隐藏着的往往也是阴影的本质。
或许英雄所爱慕着的,就是渴望将他毁掉的蛇蝎女。
阴影与英雄有时会交换身份。
电影《星战前传》的英雄主角安纳金,在影片第三部时被欲望、愤怒、恐惧蒙蔽了双眼,化身为阴影原型,在之后的剧情中始终以反派的身份出场。
直到《星球大战》第三部结尾,才为了他的儿子再次戴上了英雄的面具。
信使每当信使出现的时候,英雄们舒适安逸的日子也就快结束了。
信使们总是会带来冒险的召唤,宣示着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催促英雄们踏上充满惊险、刺激的旅程。
信使来源稳定的现状总是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但信使却在向你宣告着改变的必要性。
每当新的生活、新的想法、新的创思向你发出改变的召唤,你就要知道,信使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
它或许是一幅画、一个人、一本书,甚至是你的内心。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直到你不得不放弃逃避,直面改变为止。
原型作用信使原型的首要作用,便是向英雄以及读者们传达改变的信号。
最直白的表现形式下,信使或许仅仅是一个将平衡即将打破的消息传递给英雄的媒介。
但更多情况下,英雄会选择拒绝面对改变,或者表现出迟疑、犹豫不决。
这时的信使,或许还要担负起激励英雄的责任。
无论他给予英雄的是鼓励、挑衅、嘲讽还是捉弄,这都将成为故事进展的推动力。
信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或自然力量。
如地震、海啸、股市崩盘、新闻发布会等。
信使种类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在古代,信使在战场上,通常预示了即将爆发的战争,或者带来和平的契机。
当然,这种两军交战中的信使,也不一定都由人来承担。
古时的战书有时也会绑在飞箭或飞鸽上,而当今时代甚至有可能只是一通电话。
信使或许仅仅是为个人传达战讯。
就像中世纪欧洲为骑士间的对决传递决斗信的仆从,或是幕府时期日本为武士间的对战下达挑战书的家臣。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除了要向挑战的对象传达讯息之外,有时还要负责把消息传播向外界。
由于任何角色都可以戴上信使的面具,这一原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但毫无疑问,大多数的故事里,在开头时信使都会出场。
他们要帮助主角,以及读者们,从平凡的世界跨入冒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