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编制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年2月目录一、说明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 (1)四、评价范围 (2)五、评价重点 (2)六、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2)七、主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八、污染对策措施 (10)九、评价结论 (14)一、说明本文本内容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并经泉州市水利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为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泉州市水利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负责。

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2)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3)项目性质:新建(4)建设地点:福建省泉州市辖区内的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4个县(市)。

(5)项目规模:工程涉及4个河段和4个县(市),4个河段分别为晋江流域的泉州段、南安段、安溪段、永春段,4个县(市)分别为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和永春县,工程共布置17个堤段,堤线总长108.46km,新建河道护岸长5.07km,河道疏浚、清障长19.66km,同时建设排涝泵站2座,水闸21座。

工程总投资148464.17万元。

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1、水环境根据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晋江流域8个水利常规监测断面的水质全分析检测报告(监测单位为泉州市江河湖库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所检项目除个别指标,如东溪上游永春段氨氮、总磷偶有超标,下游洪濑铁锰偶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根据2009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全市各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5%。

2、大气环境工程区位于交通居民混合区,通过对项目沿线的现场勘查和环境调查,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城镇居民区,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道路扬尘。

根据2010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晋江流域2010年各县市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

其中,永春县城和南安市区空气质量优,其余均为良。

3、声环境根据2010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晋江流域2010年各县市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2类区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能达标,噪声质量等级均为“好”。

四、评价范围1、地表水本报告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二级,根据导则要求及工程布局特点,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建设堤防所在河道上游1km至下游5km范围。

2、生态本报告生态影响评价为二级,生态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堤防所在河道沿岸、施工场地(包括施工基地、临时道路及堆场)及配套取弃土(渣)场址区域。

为此根据导则要求,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堤防所在河道沿岸、施工场地(包括施工基地、临时道路及堆场)及配套取弃土(渣)场址区域外扩2km。

3、声环境、振动环境工程堤防所在河道沿岸、施工场地(包括施工基地、临时道路及堆场)及配套取弃土(渣)场址区域外侧200m范围。

4、环境空气工程堤防所在河道沿岸、施工场地(包括施工基地、临时道路及堆场)及配套取弃土(渣)场址区域外侧200m范围。

五、评价重点针对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本评价工作重点为:(1)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评价;(2)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包括陆生生态、水生态及渔业资源)影响评价;(3)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4)公众参与调查及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六、主要环境敏感目标1、水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域内主要水环境敏感目标主要包括安溪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安溪县官桥镇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南安市仑苍镇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晋江干流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敏感目标具体见表1。

表 1 工程水环境敏感目标2、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工程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以及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临时场地周围陆生植被等。

其中通过对项目区沿线的实地调查,工程所在河道附近有一定数量的古树名木分布,部分属国家级保护植物。

3、空气、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河道沿岸、施工场地(包括施工基地、临时道路及堆场)及配套取弃土(渣)场址区域边界外200m评价范围内,空气环境、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各县市村镇、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表3。

表 2 工程施工期空气、声环境敏感目标表 3 工程运行期声环境敏感目标注:表中“/”表示该敏感目标距离最近的水闸或泵站200m以外。

七、主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1)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污废水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如集泥池尾水、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的清洗废水等)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

另外,堤身土方开挖或回填、围堰填筑或拆除、河道清障等施工活动难免会有部分土方漏失进入河道,抛石等活动也难免会扰动河床底质,从而造成工程河段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增加,水体浑浊。

西溪英溪支流墩坂堤段(南安段)、西溪安溪城关城西堤段、西溪蓝溪支流南翼新城堤段、晋江双溪汇合口至杏浦大桥堤段等所在的河流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中Ⅱ类与Ⅲ类,禁止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农用,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该取水口水质无明显不利影响。

其他各段防洪堤所在河流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水体主要功能为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施工期各类污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在各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较长期不利影响。

(2)噪声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土石方开挖、夯实、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流动噪声源,主要分布在防洪堤沿线和各施工区。

工程沿线居民点相对较多,工程施工将对沿线第一排的居民造成影响,同时本工程对施工人员也会产生影响。

本工程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

根据建设中的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噪声监测资料,主体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有反铲挖掘机、蛙式打夯机、平板振捣器等,施工辅助设施有混凝土拌和机、综合加工厂等。

根据分析,施工期夜间对敏感点影响较大;昼间对与防洪堤距离50m的敏感点影响较大,距离50~100m的敏感点影响较小,距离100m以上的敏感点没有影响。

由于每段防洪堤的施工机械产生噪声的时间较短,并且对于某一敏感点而言,该点施工时间就更短了,从而影响较小。

因此,只要合理安排,其影响可以得到控制。

此外施工对声环境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随着工程竣工,这些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3)大气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也是来自于施工期间,工程建成后大气环境影响消失。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其来源于拆迁、土方开挖、搅拌混凝土扬尘、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等。

据类比调查,搅拌混凝土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搅拌机周围50m内,工地扬尘对大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在下风向150m内;工地道路扬尘影响的范围为道路两侧各60m的区域。

在施工过程中,与河道沿线距离在此范围内的居民及学校将受到扬尘影响,但这一影响也是短期的、可逆的,随着施工结束,大气环境影响随之消失。

此外,河道疏浚底泥中有机物含量通常较高,在集泥池堆存过程中,在无氧条件下无机物可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根据类比,恶臭影响范围一般在30m左右,30m之外仅有轻微臭味;有风时,下风向影响范围会稍大一些,但50m之外已基本无气味。

随着施工结束和植被的恢复,恶臭气味将逐渐消失。

(4)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陆域植被的破坏、土地资源的占用、微地貌的改变,以及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将影响现有的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在永久占用土地的同时,也对被占用土地的生态系统和地表植被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施工临时占地,如施工区布置、开挖出的土方与建材临时在沿岸堆放等都会造成边坡及沿岸近距离范围内的植被剥落、破坏。

这些生态系统的影响变化不会是永久性的,可以在项目施工后,通过绿化、复垦等措施给予恢复。

工程施工将对该区域鸟类产生一定的干扰,由于鸟类迁移能力较强,受工程建设影响的鸟类将迁移到上下游河滩地,不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施工期可能对堤防沿线的古大树生境造成影响,必须采用限制施工范围,设置警示牌等原地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尤其是河道清障施工会直接破坏施工河道及附近底栖生物生境,造成底栖生物量的损失。

同时施工污废水排放和围堰修筑拆除等水上施工作业扰动会导致局部水体水质变劣,水域悬浮物浓度升高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得水体中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受影响。

施工导致的局部水域水质变劣会影响水域鱼卵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减少经济鱼类成体的数量,驱使其离开此水域。

施工围堰修筑会临时阻断局部河道,从而会对鱼卵仔鱼和幼鱼资源造成一定损失。

(5)固废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弃土弃渣和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经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工程开挖弃渣主要堆置于堤线内侧和指定弃渣场,或用于附近城镇开发区填筑,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渣土、废石料、碎金属、竹木材、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以及房屋拆除的木料及土石块等;对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其余建筑垃圾弃于弃渣场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6)人群健康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骤增,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居住集中,人口流动性较强,临时生活区环境及卫生设施条件较差,对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人群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运行期环境影响(1)水文情势变化影响本防洪工程堤段沿原河道两岸布置,基本没有裁弯取直。

河床内河水沿河道中心线附近或沿整个河床流淌,防洪堤的建设对河段枯水期、平水期的行水没有影响。

相对现状而言,洪水期行洪断面、水面宽度有所缩小,流速变快,水位较天然洪水四溢时情况有一定的抬高,但防洪堤工程的建设,已考虑了水位的抬高。

本次防洪岸线沿着现有河岸而行,因此,防洪工程的建设对晋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①防洪堤对水环境影响防洪堤的建设,对河道进行清障疏浚,沿河违章建筑物、阻水物、沙石淤积物被清除,沿岸生活垃圾被清理。

同时,防洪堤建成后,阻止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直接往河道倾倒;防洪标准提高,可避免设计标准内洪水漫溢,减轻面污染源污染水体等。

因此,防洪工程建成运行,对保护河流水质起到一定作用,也有利于保护仑仓镇自来水厂、官桥镇自来水厂、安溪城关水厂等饮用水源地水质。

②排涝站运行对水环境影响本工程新建2个排涝泵站,汛期时排涝泵站将堤内地表径流雨水抽排到河道。

根据相关资料,地表径流雨水含有较多有机物和无机尘土,径流开始的20分钟,径流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60-70%,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COD、BOD5、总磷、石油类等。

相关主题